寻一处光亮,觅核心素养之蹊径
——《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走进美国校园与课堂》有感
六年级 徐彩红
一直以来,美国教育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备受世界的关注,他们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但也有人说美国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学习",学生学习的知识深度不够。所以学校推荐我们阅读《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一书,我正好去寻找答案,在批判中找到适合我们的教育。
《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中,郑钢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近些年颇具特色的新型学校,这些学校在坚守国家课程标准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基于学生实际所做出不拘一格的学校办学形态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保守和固步自封,看清了我们和世界先进教育之间的差距。2010年以来,伴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的改革也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在更加关注人、更加注重人的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很多新探索。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实践,其中的一些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且,美国教育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他们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尽可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重视因材施教。 第一课堂上学生应该比老师更忙,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在活动中有成就感;二是激发和满足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三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原始想法,切实保障学生的表达权;四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到了这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教学的新理念是:课堂上学生应该比教师更忙!
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动态多样分组法。所谓动态分组是指同学们以正方形座位入座,学生面对面增加交流可能性,而后又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组成不同小组和座位,达到每个同学之间都有组队学习的可能。读后感·这种看似随意的分组却能使课堂呈现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效果。
美国的教学方式的确震惊了我,他们不计较于对知识的掌握,考试成绩的高低。他们更注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寻求最终答案的过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答案是一成不变的,但获取答案的方式却有千种,与其直接获得答案,不如自己掌握方法主动寻求。寻一处光亮,觅核心素养之蹊径,让我们的教育能取长补短,实施真正的优化教育,培养更多的核心人才。
——《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走进美国校园与课堂》有感
六年级 徐彩红
一直以来,美国教育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备受世界的关注,他们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但也有人说美国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学习",学生学习的知识深度不够。所以学校推荐我们阅读《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一书,我正好去寻找答案,在批判中找到适合我们的教育。
《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中,郑钢向我们介绍了一批近些年颇具特色的新型学校,这些学校在坚守国家课程标准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基于学生实际所做出不拘一格的学校办学形态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保守和固步自封,看清了我们和世界先进教育之间的差距。2010年以来,伴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的改革也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在更加关注人、更加注重人的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很多新探索。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有价值的实践,其中的一些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且,美国教育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他们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尽可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重视因材施教。 第一课堂上学生应该比老师更忙,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在活动中有成就感;二是激发和满足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三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原始想法,切实保障学生的表达权;四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做到了这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教学的新理念是:课堂上学生应该比教师更忙!
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另外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动态多样分组法。所谓动态分组是指同学们以正方形座位入座,学生面对面增加交流可能性,而后又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组成不同小组和座位,达到每个同学之间都有组队学习的可能。读后感·这种看似随意的分组却能使课堂呈现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高效学习效果。
美国的教学方式的确震惊了我,他们不计较于对知识的掌握,考试成绩的高低。他们更注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寻求最终答案的过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答案是一成不变的,但获取答案的方式却有千种,与其直接获得答案,不如自己掌握方法主动寻求。寻一处光亮,觅核心素养之蹊径,让我们的教育能取长补短,实施真正的优化教育,培养更多的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