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吧 关注:13,072贴子:110,315
  • 8回复贴,共1

三星堆研究民间人士大有可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吧内有朋友曾发表过悲观的看法。认为民间能从网上获得的关于三星堆的信息至少有两三年的滞后。似乎如此就无法得出超越专业界人士的有意义结果。其实不一定。有些结论相对于民间人士,专业界肯定先知先觉。但是他们要正式发表,限制非常多。特别是程序复杂,时效性不强。而民间人士一但有新信息,很快就可以发表分析结论。所以民间爱好者完全不必沮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9 13:49回复
    清明前一天去三星堆新馆逛了几个小时。看到这个展柜马上就想到了几个推论。这些推论很明显,可能圈内外都有人发现了,但我还没有在正式刊物上看到。不知是否有人愿意来戳破窗户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9 13:56
    收起回复
      2025-11-20 02:10: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个人认为现在民间人士最可以做的就是从多角度根据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梳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多方面特征及在华夏文明中显形和隐性的存在。而且这些存在要有符合自然科学逻辑和社会发展逻辑的实证支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16 15:37
      回复
        前面说过民间人士对三星堆文明特征及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有很广阔的意见空间。只要有足够的证据,符合自然演化和社会发展逻辑,一定会有说服力。迟早会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承认。
        我曾经发过一篇帖子,《三星堆是中国龙真正的祖源地》。其中用很多证据说明中国龙实际上有两个源流。一个是从红山等延续到商,由单一水生爬行动物衍生出的C型玉龙进一步演化成的蟠龙。其典型形象是饕餮头蜷曲蛇型身。是威严皇权象征。另一个源流就是首现于三星堆由多种动物组成的飞龙。这种飞龙有多种组合。在战国秦汉多地都有体现。这些体现有个共同点,都不是皇权象征。我很欣喜地看到最近网上有人己经接受了这个观点。
        第二。我曾经把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分成三个类别。一是大小不等的全身像。他们全是祭祀执行者,或者说是各种等级的神职人员;二是众多单独的青铜头象。这些是前来三星堆溯源祭祀朝觐的各族群代表;三是各种青铜面具。这些面具都不完全类人,具有某种神性,因此都是祭祀对象。这个看法中全身铜象是神职人员的观点最近我也看到有人附议。
        因此,我觉得不要以为暂时无人理念就不值得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9-17 19:06
        回复
          三星堆研究民间有不少人在钻文字的牛角尖。个人觉得那前途非常渺茫。考古发掘与前人研究都显示古蜀地区,包括三星堆。不大可能有成熟的文字。巴蜀符号发现虽然可以归并的大约有两百多个。但是同一器物上出现的不到十个。连词成句都不大可能,更莫说成篇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都证明,在单一语言或有密切亲缘关系语言流行的地区,既使发展到成熟的部落联盟社会也不是必需文字交流。我多次论述过,三星堆是一个由有共同族源共同信仰的多族群建立的一个溯源祭祀朝拜中心。前来朝觐的人语言是相同的。交流信息内容有限。因此不需文字。所以与其硬啃所谓古蜀文字不如深耕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化内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9-18 12:59
          回复
            前几天三星堆业界研讨会通告公布的重大发现中提到了三星堆青铜器制作用到了锻造技术。这确实是个非常重大的发现。我以前发帖说过三星堆新出土器物中有三件明白无误显示三星堆人掌握了锻造技术。这三件是龟背网格器的框架和飘带,神兽颈上的铰股铜丝,薄如A4纸的铜箔卷。查资料这种锻造技术的成绩熟应用在华夏区无先例。由于通告中只用两个字一带而过,因此就为民间探索者留下了巨大的研讨空间。比如三星堆锻造技术是有传承?体现在哪里?(个人认为巴蜀柳叶剑上有体现)。作为一项重大技术进步是否是由三星堆扩散到其他地区?这些问题民间探索者都可以根据己公开的考古资料去探寻答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10-08 12:39
            回复
              @蜀中自有美景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
              把第一张图片中的“仙”字与第三张图片中三星堆的青铜器对应一下。把第二张图片中的“仙”与上面《蜀王本纪》中那段话对应一下。


              IP属地:四川15楼2025-10-11 00:06
              收起回复
                民间人士现在有个马上就可以做的事。按我的理论。古籍的夏人也即甲骨文中的羌人,以及西南彝语支各族和川滇藏交界区域的藏系各族都有很大成分是盆地大洪水期间外迁的古蜀民。这一点语言学、地名学、-各族古老传说都提供了证据。人类分子考古学兴起后,对遗传基因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求证方法。根据我看到的一些零星资料,上述古代人群的基因有共性。有吧友对这方面关注较多。能不能把有关资料梳理一下。找出点线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5-11-01 18:24
                回复
                  2025-11-20 02:04: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汉藏语系起源问题其实还是涉及一个对华夏文明的基本认识。是“多元一体”还是“多源一体,一体多元”。如果承认是“多源一体,一体多元”那么汉藏语系的起源就不是单纯的南方或北方。也就不难解释一个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的语系中会有多个地区性语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5-11-04 11: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