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吧 关注:3,306贴子:35,297

【三一与喵汉化(暂定】《比宇宙更远的地方》制作团队访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持续更新】
源自:《Febri》杂志(vol.49)
翻译:三一咲忍
校对:起名困难喵


IP属地:山东1楼2018-07-02 17:25回复
    取材·文/宫 昌太朗、前田 久、福西辉明、冈本大介、夏葉 薰
    “想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此刻,把烦扰着自己的琐事全部抛在脑后,向着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迈出脚步,大步大步向前走去。没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会有的吧。因为生来谨小慎微,怀抱着“想去向某处”的梦想的同时踏出脚步的高中二年级女生·玉木真理(昵称“小决”)。她意外地遇上了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小渊泽报濑,于是最初的一步就此迈出——厚冰层层阻挡的南极大陆。去向“比宇宙更远的”那个地方。
    从TV动画《NO GAME NO LIFE》精致到细节的画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来,石塚敦子监督备受硬核动画粉丝们的瞩目。初次亲自制作的这部原创动画里,她选择的题材是:轻率地把“去南极”作为目标的4个高中女生。
    明知道在内心深处“想要青春”,却过着无所作为的每一天的小决。脑子反应很快的缘故,与周围人形成隔阂的日向。有才能并作为童星活跃的、奇妙地兼有大人样与孩子气的结月。还有,把对母亲的思念深藏心中的报濑。在决定去往“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的她们面前,理所当然地有着“现实”之名的高墙阻挡,更有着旅途过程中的艰苦(?)试炼向她们袭来。最可贵的是,与铺展开的旅途一起描绘出的小决一行人的身姿,双足与大地紧紧相连,非常真实而动人。欢乐的笑声还回荡在脑海中,下一瞬间就说出了赤裸裸的真心话……支持(声援)“高中女生去南极”这样充满幻想的故事的,一定是拥有直面青春的意志的人。而且也会有很多得到这本特集的人,被这样强有力的话语吸引吧。于是本刊这次,从动画制作人员的访谈开始到南极观测有关的小知识为止,一共36页的系列专题。赠与怀着“想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的愿望的所有旅人!
    (文/宫 昌太朗)
    STAFF 原作/よりもい 监督/石塚敦子 系列构成·脚本/花田十辉 角色设计·总作画监督/吉松孝博 美术监督/山根左帆 美术设定/平泽晃弘 色彩设计/大野春惠 摄影监督/川下裕树 3D监督/日下大辅 编辑/木村佳史子 音响监督/明田川 仁 音响效果/上野 励 音乐/藤泽庆昌 音乐制作/KADOKAWA 协力/文部科学省、国立极地研究所、海上自卫队、SHIRASE5002(一财)WNI气象文化创造中心 动画制作/MADHOUSE 制作/比宇宙更远的地方 制作委员会


    IP属地:山东2楼2018-07-02 17:26
    回复
      2025-11-19 23:52: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监督
      石塚敦子
      ATSUKO ISHIZUKA
      出生于爱知县。映像作家、动画监督。MADHOUSE所属。
      代表监督作品:《月光华尔兹》《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游戏人生》《花舞少女》等。
      “刚结束南极之旅归来”,述说着作品中的人物和现在的心境的石塚监督。关于回首那段严酷的旅途,以及从现在起新的起点,采访了很多。
      取材·文/前田 久
      ——上次的采访(《Febri Vol.47》收录)是关于小决一行人到达南极前的事情。这次打算重新开始,根据到最终话的内容请教监督。首先是有关南极的画面制作。作画感到特别困难的点是?
      石塚 从装备的使用细节上面来看的话,地理环境方面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南极给人一种空无一物的荒野印象对吧?制作人员们也都这么认为,但实际的昭和基地确实存在着一些地形构造,比如建有建筑物的冰丘,以及前面冰海……。知道这些之后,含糊地单单画出荒野明显是有所误解。南极也和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相同,有山的方向、有海的方向……也就是说,有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和落下的方向,把这些情报都表现在画面中是有必要的。让制作人员们都充分了解那地方的样貌非常费劲。当然了,因为大家都没去过南极呢。
      ——而且,虽然明白了地形构造,但为了表现差异而使用的特征物不多吧。
      石塚 的确不多。只是,冰海上面浮冰比较平坦的部分,与实际的昭和基地附近的陆地部分,脚踩上去的感觉明显不同。岩石表面是露出来呢/还是不露出来呢。岩石表面的状态相当受天气影响,晴天的话,阳光猛烈会让雪都融化。所以,前一天是雪天还是晴天,岩石表面露出来的程度多少,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故事里,暴风雪之后,昭和基地的脚下也有积雪,这是需要在画面中描绘出来的。前几天都是晴天的话,则反之要把没有积雪表现在画面中。表现这样画面上的差异真的是很费劲。
      ——看起来设定上需要很庞大的数量呢……
      石塚 设定的确相当厚呢。设定制作的谷関(孝生)君承担不少负担。但是,如果不易于理解地传达意思,就会导致失误。取一个画着雪的画面,阳光照得到的方向、照不到的方向,有着留下的部分与不留下的部分。所以第10话里在屋顶铲雪的时候,屋顶要在哪个角度被照射必须做好考究,但这样的事继续思考下去也没有尽头呢。实际上作为动画来说,常常有着诸多省略。比如说,实地是必须要携带无线电收发机外出的。就算只走出基地一步,也不能单独行动而必须与别人组队;无论什么目的与别人一起外出,不与基地内联络也是不行的。一个人可以移动的范围最多只能是建筑物的附近。天气好的时候也最多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移动的程度。所以索性,小决一行人总是四个人一起行动的,这一点我们是有留意的了。其他还有,基地的周围实际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戴着头盔。但是,日向那样的团子头发又戴上头盔在作画上取得平衡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一点让我们很苦恼。把可爱的女生作为卖点的动画却让她们把头盔一直戴在头上的作品,我想其他应该没有了吧(笑)。不仅如此,戴着护目镜、身穿长袖长裤把身体捂得严严实实,身体曲线都显现不出来了。


      IP属地:山东4楼2018-07-03 18:59
      回复(3)
        ——屋外作业装备的缘故,四人乍一看很难分辨出来的场景也是有的。
        石塚 我们很喜欢这么做,想着“大家可以分辨出来吗?”这样(笑)。
        ——特征虽然已经相当不明显了,但“那是谁”这种程度还是可以知道的吧。
        石塚 是呀(笑)。那样还能分清真的是很有趣,那种场景我非常喜欢。
        ——南极天空的碧蓝色与阳光和日本相比也有很大不同。
        石塚 其实看看南极阳光强烈的日子时拍的照片,与从天空直射下来的阳光相比,从雪中反射出来的光更加刺眼。眼睛会感到痛,有种要被灼伤的感觉。吉松(孝博)的采访(P.14)话题中有提到,角色的轮廓边缘的白色高光不是外表上的问题,而是想在身处南极的人们身上表现出光被强烈地反射这个事实,所以设计时也把这个要素考虑了进去。在这些关键因素决定好的基础上,进行摄影处理的时候选择了白色,这样的话白色就会呈现出漫反射一样的效果,所以头发和衣服的高光都是用的白色。
        ——关于风景绘画方面,最终话的极光也让人印象深刻。
        石塚 那个极光是3DCG与摄影相结合的技术处理的结果。利用3DCG制作的素材稍微加入色调渐变,然后再把漂亮的颜色加上去,摄影更进一步使用图层重叠,把随机颜色的眩光也加入了进去。图层都叠加到快让PC死机的地步,最终才做出了如此炫目的光效。最终话ED的极光,只做透视图就差不多要花半天时间,数据量实在是太大了。摄影人员加上强弱光线的方法非常漂亮。那么动人的极光在动画制作中也很少见的。TV动画竟能做到这个地步,我非常感谢CG和摄影的制作人员们。
        ——故事的后半开始大人们的存在感逐渐变强了。其中成为话题中心的藤堂吟的那个角色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石塚 相当不可思议的是,回过神来时吟已经在那个地方了。作为故事的必然,想着小决一行人一定有着与南极的缘分时,自然诞生出来了这个角色。最初想设计一个稍微有着斯巴达感觉的角色,完成后成为了像电影里一样没有同情和温柔,一味隐藏自己的辛苦,顽固而难以相处的人。但是,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我们对吟也逐渐产生了感情,知晓了她的心情,其实并没有表面那么冷酷。她自身也背负着罪恶感,见到挚友的女儿时也怀着相当沉重的想法。知道这一点后,就不由得觉得她并非冷酷而是笨拙不善表达。我们再将这种笨拙的温柔慢慢表现出来,完成态的角色就由此出现了。
        ——讲点题外话,憧憬这样的吟的通信队员财前敏夫是由与石塚监督的作品有着很深的缘分的松冈祯丞先生饰演的。这个角色出场很少,但冲击感还是有的。对于这个松冈先生尽全力饰演的有些呆萌的角色,监督有什么话要说?
        石塚 虽然一开始想着一定要让松冈君配个角色,而敏夫这个角色最初并不具备松冈君的味道。但不知不觉中,看着这个被大家欺负着又爱着的角色,一打开开关说话就停不下来,就感觉简直是松冈的化身(笑)。“让松冈作为企鹅登场吧”当初还开过这样的玩笑(笑)。多亏了财前才让松冈能饰演人类。太好了呢,松冈君(笑)。


        IP属地:山东5楼2018-07-04 18:12
        回复
          ——话说回来,对于吟来说小渊泽贵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石冢监督是怎么想的呢?
          石冢 从描写故事的角度来说,如果能从中看出小决和报濑未来的关联就好了,她们是唇齿相依的存在。相对于贵子的自由奔放、开朗而积极向前,吟是慎重而又认真严肃的类型。贵子对于吟来说是可以给予她活力的人,就好比让报濑取回开朗笑脸的小决这样的存在。
          ——作品中吟和贵子在高中时代的场景的制作过程中,在监督的心中对两个人的青春篇章有过哪些具体的思考?
          石冢 具体的倒是还没有想过,贵子说“想去南极”后,想要摆脱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吟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她们以进入观测队为目标一起前行,成为了有着共同梦想的朋友。
          ——吟和报濑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虽然正片也有一些片段出现,但对她们再会之前的关系我很好奇。
          石冢 报濑的童年时期在作品中可以隐约看出来,吟来到有着贵子照片的佛龛面前时,报濑看到了她的背影,只是这种程度的接触。吟也深感愧疚,登门拜访报濑家的次数也不少吧?她不知道用什么表情与报濑见面,对着报濑哭也不好,面无表情也不好,是严肃中又有着软弱一面的人。所以,再会后看到报濑也同样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面对。也是因为这点她和报濑一直保持距离。
          ——对报濑来说吟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石冢 最初的话果然是有点憎恨的对象。本应带着自己母亲回来的人,却没有做到。再者,母亲要去南极的时候她也一起去了……报濑或许也有着是这个人带走母亲的想法。无论曾经母亲说过多少“想自己去南极”,果然对报濑来说让母亲别去远方、想让母亲留在家里的心情也是有的。贵子怀着将来和报濑一同去南极的梦想,但并没有全部传达给报濑就去世了。因此对于带走了母亲、甚至可能害****的人,报濑最初恐怕是憎恨的。3年过去,报濑终于理解了“这个人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然而,情感上并没有接受这一点。报濑心里应该经历着很复杂的感情。于是报濑在希望可以完全理清自己的头绪的同时,吟还是保持着不知道怎么接触报濑才好的心情。内心没有相通,即便两人对话,她们的目光也无法接触,这样的距离感也是很容易想象的。这很容易理解,就算我们没有明示,两个人的距离感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IP属地:山东6楼2018-07-05 18:05
          回复
            ——本作的登场人物里,不仅吟和报濑,小决也是、其他角色也是,都有着自己很深的思虑。并不是简单的生气或是悲伤,这种思虑其实都源自内心深处为对方着想的心情。
            石塚 高中时候,也有些时期专心只想自己的事,回过头来发现其实这是意识到与人相处、情感最丰富的年龄。差不多中学时期是对自我存在最在意的时候,成为高中生后就开始关注社会了。走出了学区这个概念,经过了考试,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而且还会考虑到将来的事情。在拓展视野的同时,也会容易在意起旁人的目光。我是觉得,即使变成大人之后自身都没有察觉,或许十几岁的年龄,是最察言观色的时期吧?这样的意识中,她们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前瞻后顾、千思万想的状态。
            ——第6话和第11话里,与日向相关的篇章,不想被别人担心又在顾虑别人的感受,这种纤细感非常真实。
            石塚 但是,我觉得高中生可能意外的都有这种感觉。我回顾高中时候写的日记时发现,从谁哪里得到生日礼物,都详细的记录下来了呢。“不能忘记,从朋友那里得到礼物就一定要好好地回礼”,好像是有这样奇怪的压力感的。现在就觉得“正因为是朋友就别在意,怀着感谢的心情接受礼物就可以了”。回过去读日记时,“有着这么要面子、心胸狭窄的想法,还能交到朋友吗?”,连我自己都稍微有点担心起自己了(笑)。看那时候的时间安排也是很残酷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觉,把各种计划都塞进一天的安排中……
            ——南极圈的事情也好,角色有关的事情也好,有没有因为长度不合适而含泪剪掉的剧情呢?
            石塚与故事相关的小插曲并没有完全做好,所以减掉也不会觉得太可惜,当然也存在“观测队的种种日常”的画面没有做好的情况。比如说,在船的甲板上运动时玩投接球,那个球好像有时候会掉到海里。这样的话当然船上球的数目会不断减少,船内就会广播“球的数目还有多少剩余”这样的提醒。走到甲板上,帽子被风吹走,也会广播类似的提醒。我的想象中小决她们绝对会有帽子飞走的情况,这个小插曲很想加入到故事的哪个部分中呢。大人的插曲里想做但没有做出来的场景也是有的。在回国的船内,不能带入日本国内的免税品的酒类必须全部喝完,因此会在最后举办一个最大的派对。再不能喝酒也不得不把全部都喝完,可以说是十分开心也异常辛苦的派对了(笑)。如果这是个以大人为主角的故事的话,我是很想在结尾加上这个插曲的。
            ——吟与贵子的青春时代也是这样,作品中还有很多可以展开讲述的题材,不知道石塚监督有没有打算什么时候以某种形式把这些题材做到您的作品中?
            石塚 如果真的做出来了的确很有趣呢。大人们的趣事,一个个深挖下去,会变得相当的戏剧化吧。和小决一行人相遇而改变了的日常,大家应该都很想看,我们当然也是很想看到的。只是,这样做出来变成了画蛇添足的话对作品来说是挺遗憾的。以某种程度任凭各位想象才好,总觉得我有点复杂的父母心了。
            ——那么,最后对于石塚监督来说,这部作品是怎样的作品呢?
            石塚 这话每次采访我都能听到,我回答不好的哦(笑)。是怎么样的作品呢……正因为是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作品,现在当然也有隐隐的某种感受,但与这部作品还没有完全的离别感。我感觉小决她们还是存在在那里,怀着从此开始将会和自己一起一直与之成长下去的天真想法。我自身也通过这部作品,与小决一行人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成长,受到了很深的影响。


            IP属地:山东10楼2018-07-06 17:54
            回复
              系列构成·脚本
              花田十辉
              JUKKI HANADA
              脚本家集团“ぶらざあのっぽ”出身的脚本作家。
              曾创作《Love Live!》《吹响吧!上低音号》《命运石之门0》等红极一时的作品。
              原创作品《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的企画刚成立时就参与其中,在故事构筑中有着极大贡献的花田十辉。采访内容是,在更接近角色内心的层面创作出来的东西。
              ——花田先生在《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的企画刚成立时就参与其中,是什么机缘使得您参与到这部作品中的呢?
              花田 是《游戏人生》的制作告一段落的时候吧。田中翔制作人跟我说起“有没有兴趣和石塚(敦子)监督一起做一部原创作品呢?”,这样邀请我了,这应该就是一开始的契机了。尽管已经把“女孩子作为主人公”、“稍微加入点科幻内容”等核心要素都跟我说了,但那个时候对要写什么样的故事脑中还是一片空白。于是就与田中制作人和石塚监督计划了几个科幻故事,然后把内容总结起来。在这其中,也有着已经进展到了3话左右的时空穿梭的剧情。
              ——都有故事都定型到这个地步了啊。
              花田 是啊。只不过,石塚监督说“原创故事的话,不让花田先生亲自创作出来就没有意义了”,令我很吃惊。被这样说了后我才觉得,我好像从来没有开心地写过一个原创故事。时间跳跃这个脚本,从一开始大致的框架就固定了,从头到尾的剧情走向也设定好了,也就是说是设置一个谜题一样的东西。顺着设计图写脚本的时候,我并不会有在愉快地自由创作的感觉。有这样的想法后,难得有一次可以写原创作品的机会,每话写完后都能想着“这个故事下一话写出什么样的展开才会有趣呢?”,就像是在开辟出一片片从未开拓过的天地。我觉得这样的写作题材真的挺好的。就此,企画就一下子回到了一张白纸的状态,从1开始重新斟酌。
              ——从那个状态开始,又是如何想到采用“高中女生们的南极旅行”这样的主题的呢?
              花田 各种各样的方案出现又消失,期间还被叫去参与《游戏人生》剧场版的制作。与此同时,从石塚监督那里听到了“想要描绘南极风景。想看极光在动画里呈现出来。”这样的话。刚好,旅行也是我很想写的一个题材,“那就写一个去往南极、最后见到了极光的旅行故事吧”,就以这样的形式决定下来了。企画最初就决定了要以女孩子作为主人公,那么女孩子踏上旅途,到达目的地时感到了巨大的达成感,就写个这样的故事吧。恰好我自己也想创作一个公路电影类*的故事,就借此机会开始写吧。
              (*译者注:公路电影,主要是以路途反映人生的一类电影。)
              ——担当故事主轴的4个高中女生,是怎么安排她们的角色的?
              花田 一开始为主人公做出来的设定是“思念着在南极观测队期间失踪了的母亲,自己也无论如何都想要去南极的女孩子”——也就是现在的报濑。当初的设定里,主人公是一个开朗又充满活力的角色,但又加上“失踪的母亲”这样的设定的话,作为故事主轴的主人公要背负的东西稍微偏重了。本来想要描写的是女孩子之间的羁绊与友情的故事,在沉重的设定之上展开报濑和母亲的剧情很可能会占据很大篇幅,我也曾有过干脆放弃这个角色的想法。那时,石塚监督对我说“这个孩子作为故事角色也不是不能加入,比如说,作为主人公身边的一个角色的话,一定是可以让故事生动起来的”。听完监督的话后,我就没有改动报濑的设定,而开始确定新的主人,小决就由此诞生了。实际上,小决是之前提到的构想到一半就放弃了的科幻企画里面的主人公,就用这种形式让她再登场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18-07-07 18:41
              回复
                ——小决相对于报濑来说没有特别的负担,角色塑造也很独特呢。
                花田 关于小决的角色塑造,是稍微偏离现实路线,照着轻飘飘的、喜剧性的、能带来轻松感的角色那样的方向描写的。但在另一方面,与挚友小惠的关系又微妙地贴近现实。重新回顾“小南极”这部作品的话,会发现现实与幻想的分界线也是非常模糊的。现实中虽然有南极观测队,但作品中所写的民间观测队是不存在的。再更进一步说的话,本片里高中女生参加南极观测队的展开,在现实中也是很难实现的吧。包含了有这样的设定,本片的现实与幻想的分界线是有意设置得模糊不清,因此小决作为主角也是合适的。本想作为主人公的报濑有着沉重的负担与棘手的性格,而小决,是能够把这些都好好的包容在作品世界观里的“粘合剂”一样的存在。也不只是报濑,日向不去学校的隐藏原因以及结月内心所忍受的孤独,都意外得沉重。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角色们,都被作为中心的小决用温暖的气场全部容纳了进来。特别是第4话,大家在进行去南极之前的训练的那个片段里,小决的存在感就好好的显现出来了。可以说,小决不作为主人公的话,“小南极”这个故事就无法成立了。
                ——关于日向这个角色又是怎么样的呢?
                花田 在角色塑造上有着不输于小决和报濑的强烈个性的孩子,日向是意图与那两人区别开而创作出来的角色。日向是一个精神年龄上要比小决和报濑稍微大一些,平时故意装出不正经的样子,内心又有些老成的孩子。只是,单单给个设定的话就没有说服力。对于“为什么这孩子内心会有着像大人一样成熟稳重的一面呢”这样的问题,我想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为此,在很久以前想过的“不去学校”的人物设定就加给日向了。某部偶像动画中我提案了这个人物设定。“不,那个有点……”,被这样拒绝了。现在终于能够把这个想法实现了。
                ——确实,让故事越来越沉重的设定是没有在作品里看到的。
                花田 “不去学校”=“社会的弱者”,经常有人会这样认为。但是,我完全不是这么想的。就算被退学、离开校园生活了,在其他道路上努力着、精神地生活着的人也是有很多的,我能确信观众会从中得到共鸣。
                ——那么,结月在人物塑造上又做了哪些设定呢?
                花田 第四个人是“大家的妹妹”一样的存在,能使小决对其加以疼爱,这就是年龄小一些的结月的设计用意。报濑和日向的设定都有些严肃的部分,所以我想在结月的设定中稍微加入了幻想成分来中和一下,就把“人气明星”这样的设定加了上去。一开始是想在旅行途中通过唱歌跳舞的桥段来描绘出结月那偶像的一面。但是,随着剧情慢慢推进,就有了结月本身的魅力已经充分展现出来的实感,就不需要再推进偶像方面的剧情了,过度表现的话,就会离题而变成萌系动画了……石塚监督给过我“不要做成萌系动画”这样明确的方针。“小南极”表现角色的焦点要合适,要保留“萌系动画”里有趣的,也就是说要做出不会被归类于“萌系动画”的作品,我是这么理解监督的话的。这些细节石塚监督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应该也是想传达给我这个意思的。


                IP属地:山东14楼2018-07-08 18:23
                回复
                  2025-11-19 23:46: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关故事构成,作为描写“高中女生去南极”的作品,意外地感到其中没有大篇幅地表现“到达南极”这个剧情。
                  花田的确,第3话左右的日常不如抵达南极后在南极的特别生活描写得有趣,对于这点我没有意见。女孩子在特殊的职场上努力工作,就好像是《白箱》的南极版。但是,越是了解南极观测队,越发现做这个工作必须要有专门的知识,绝非高中女生能够胜任的。因此“要准确还原地描写南极观测,如果不把主人公作为成年人,或者让队员全员成为高中生的话,在以队伍为整体进行的工作方面就没有说服力了。”按现实中的情况看,高中女生在南极观测队中工作果然是很难的呢。在构思过程中,“那就不要上南极观测船,直接在阿根廷想办法找一艘其他能到南极的船就好了”这样的极端想法也是有过的(笑)。
                  ——就算是那样也会让人很想看啊(笑)。
                  花田 最终决定按现在这样的路线写这个故事后,描写小决她们和大人们的关系也得十分小心。“小南极”虽然有着南极之旅这样的故事轴心,最重要的其实是“贯穿整个旅途,她们的成长与友情的故事”。说到底写的就是,那些孩子眼中的南极观测队的大人们和船上的生活,还有她们所见到的南极大陆。一直累积到第六话的对那些孩子的世界的描写,不能因为大人的出场而破坏。这一点直到故事的最后我都有细心注意。
                  ——确实,小决她们的高中女生队和观测队的大人们之间的距离感真是绝妙。在描写观测队角色的时候,有哪些放在心上的要点呢?
                  花田 即使辛苦也要淡然而利落地完成任务,在写的时候想要把他们在精神层面和肉体层面的顽强感都传达出来。在写这个部分时,从实际的观测队那里取材到的东西就发挥作用了。去南极途中的航海过程以及基地的篇章,亲身体验过他们的工作,还是靠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在表现他们的顽强感上会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决她们所见的观测队的日常,这个印象也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残酷的环境下生活,大家需要作为一个团队互相协助,同为南极观测队员之上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小决她们来说,并不是被当成小孩子而是作为队员的一员看待,这一点是很开心的,观众看来这样的场景也会是很有趣的,在第7话已经明确地表现出来了。
                  ——报濑想要去南极的动机是想要填补由于母亲失踪而产生的丧失感,我是这么想的。但是,她到达南极说出的第一句话却是“活该!”,这是为什么呢?
                  花田 对于作为故事中心的“报濑有没有接受母亲的死”这个矛盾,是用“报濑打开母亲的电脑,看到了母亲无数的发给自己的邮件”这样的剧情来解决,在动画制作的初期阶段就决定下来了……写第9话的脚本的时候,踏上南极的报濑所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活该!”,实际上只是无意识写下的桥段。若是在报濑的角度思考,其实她是对着嘲笑她计划去南极的所有人喊出“活该!”这句话。但是,在看完后再回顾这段剧情时,难免会想“哎,对母亲的思念呢?”(笑)。为什么,已经达成了到南极这个大目标,是否从对母亲的沉重思念中解脱出来了。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考虑过各种各样的事之后,第12话开场的独白部分,人物情感就精致地呈现出来了。只是到达南极的话,报濑对于母亲的死还是无法接受的。如果我是报濑的话,一定会这样想。做着母亲没有回家的梦,无论何时都无法从梦中醒来。从那以后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个噩梦还是在延续。这样的感觉,只是到达南极是无法缓解的。所以,看到那些邮件是有必要的。我很确信在最初得到的结论没有出错。


                  IP属地:山东18楼2018-07-09 17:29
                  回复
                    ——并不是脱离故事进行而含糊所为的剧情,而是为了使得角色的心情能够在台词中充分表现才选择了“活该!”这句话吧。
                    花田 是这样的。脚本会议里还没有想法的时候,石塚监督常常说“那就听听角色是怎么说的吧”,很吻合创作所需要的感觉。我也是,石塚监督也是,在创作的时候,不是想把自己的主义或主张加入到作品里,而是有着“见见这些孩子”这样的强烈想法。看着小决她们的旅行,感到十分快乐,这样就足够了。
                    ——原来是这样。小惠在最终话到达北极这样的意想不到的结尾,也是体验了角色的心情而得到的产物吧。
                    花田 小决决定要去南极的同时,也很想和小惠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子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有着怎样的结局才合适。小惠那样的性格,应该是不会对着从南极回来的小决说“欢迎回来”这样的话。小惠理解了小决的心情后,更进一步想要和已经去南极的小决争个高低,又应该怎么做呢。那只能是,和小决恰恰相反,去北极旅行,这就是最像小惠的做法了吧。对于小决的“我已经回家了——”,小惠回复了“真遗憾呢。我现在,在北极”。我在写这部分两人互发消息的脚本的时候,自己都有点想哭了(笑)。“在南极能看到极光,北极也能看到”,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故事了吧。会让人想,小决和小惠分别在南极和北极,同时在地球的两个端点,看着同样美丽的极光。
                    ——您喜欢作品中哪些场景?
                    花田 自己构思好了的许多场景都被制作团队精美地呈现到画面中,特别是第12话最后的场景,南极落日景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开头的南极景色即使看脚本也可以想象出来,但最后的场景就不行了,看着实际完成的画面我非常感动。还有,第2话歌舞伎町的追逐场景,是源自于我的实际体验的。曾经,国铁最后一天限定的国铁全线自由席无限制乘坐的“谢恩自由票”发售。用这样的票,从故乡仙台到东京,与朋友们一起以这样的方式旅行过。于是到了歌舞伎町,被可怕的人追赶,狂奔着才逃走了。很惊心动魄的经历,回想起来那或许对于我来说也是青春的1页吧。小决她们被追赶的那段作画也是很精彩,我心里对于制作团队满怀感激。
                    ——从企画启动直到现在,回过头去看,有没有特别在意的角色呢?
                    花田 对这部作品的所有孩子都挺在意的,硬要说一个的话,那就是报濑了。我在大学毕业之际,没有参加任何就职活动,单单靠打工赚到了100万円,定下了成为剧本作家这样的人生规划。没有这100万円的话自己的编剧人生就要就此结束,我是抱着这样的觉悟而生活的。所以,同样是为了某个目而挣来100万円的女孩子,果然我会很在意的。
                    ——花田先生的真实体验加入到故事的各个篇章中,这也是支撑起“小南极”的现实路线的要素之一吧。
                    花田 实际在写脚本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地意识到这一点。在播出之后,稍微感到奇怪,再回想起来,“说起来这些,都是我的经历啊”(笑)。虽然我尽量不把自己的事加入到作品中,但全力以赴创作的时候,必然会使得作品充满了过去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是在写脚本的同时,想着与小决他们一起到南极旅行了。


                    IP属地:山东23楼2018-07-10 17:23
                    回复
                      ——我对角色设计比较在意的一点是,年长的角色都有画鼻梁,主角的四个人没有画。
                      吉松 大人组和高中生组的年龄差要在画面上明确的表现出来,石塚监督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在体型上也加入了一些变化,这次想着既然高中生组不画鼻梁,那就用高光来表现鼻梁的感觉看看吧。自己说出来可能有点那什么,与其说难以进展,实际上这给作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从动画来讲,鼻梁也有“美人的记号”这样的称谓。
                      吉松 是这样。没有鼻梁,又必须要把报濑画成一个美人,真的很为难我了。而且还要把鼻孔画出来呢。画出鼻孔的美少女动画,实际上是难以存在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
                      ——角色的轮廓线内侧加上高光是为什么呢?
                      吉松 那是石塚监督提出来的方案。在角色的轮廓线加上高光也是Studio Live(※吉松所属的动画工作室)的传统,以前也有很多这样处理的作品,第一次在作品中留意这一点是在电影《想要传达你的声音》的制作中。都是高中女生的故事,都是近期在同一个公司里制作的,制作人员也都熟悉。只是,模仿“君声”来进行人设,说实话我是讨厌这样的(笑)。于是,通常只在身体一边加入的高光,这次在两边都加入了并且增强到了2倍。两边都加入后,角色的身形看起来就变得很瘦了,虽然通常都是要避免这一点的。
                      ——作为总作画监督而进行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吉松 就是听石塚监督的话(笑)。她对于表现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十分用心。还有就是,尽全力,不要看分镜看得入神了。
                      ——那是为什么呢?
                      吉松 怕被剧透啊(笑)。当然了,对话上的细节,这个场景的情感表达,谁站在哪里的位置关系,会进行这样程度的确认。想在荧幕前和观众一起享受看这部动画的乐趣,这样的欲望很强烈。所以尽量不让分镜追上我看到的故事进度。还有,不仅限于这部作品,比如说角色在作品中将要死去,知道了这件事后作画上也要表现出浑浊的感觉。不过角色不知道自己将会死去,不知道的话就按照不知道那样以正常的姿态活着,以此来构筑画面,这是我自身的考量。
                      ——吉松先生过去参与过大量作品的制作,那么对于石塚监督的作品,您觉得有趣或者说是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呢?
                      吉松 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会打扮”……吧(笑)。在画面上来说是做的漂亮的,然后,就是观众的观感方面来说,在角色的感情控制上十分绝妙,演出又自然,使得动画充满说服力。演出的效果能够点缀角色们无意识的行动,这点真的很厉害吧。角色的魅力与真实感也随之增加了。即使知道这是一部动画,不知不觉还是会感到这些角色都是真实存在,这一点可以说是触动观看者的灵魂了。在画面上的角色们的感情线交错在一起的时候,能将其整理出来呈现到观众面前,这也是石塚监督的稀有才能。
                      ——最后,想听听看对您来说这部作品是怎么样的作品。
                      吉松 进入业界以来我也工作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到了这个年龄还能做出一部代表作,这真是很好的一次经历了。总之观众们能看的开心我就很感激了。我周围的朋友,那群大叔也是,看了这部作品后都感动哭了(笑)。可以说是大叔杀手——没什么大事的时候哭起来了,这真是奇迹一样的作品啊。能够多多少少参与到这个奇迹的形成中,我感到异常荣幸。虽然说过很多遍了,还是很想再次对石塚监督说:“感谢你把我带去了南极。”


                      IP属地:山东27楼2018-07-12 17:32
                      回复
                        音乐
                        藤泽庆昌
                        YOSHIAKI FUJISAWA
                        1981年出生,福冈县出身
                        作为以EXILE为首的艺术团体的乐曲提供、编曲,以及剧伴作家活跃
                        主要作品《slow start》、《宝石之国》、《有顶天家族2》等
                        小决她们的南极之旅,搭配着时而温柔平静、时而扣人心弦的音乐。与石塚监督第三次合作的藤泽庆昌,面对本作时迎来了什么样的挑战呢?我们将采访制作背后的故事。
                        取材·文/宫 昌太朗
                        ——如今也参与了《游戏人生0》等石塚监督的作品,从您的角度来看,石塚监督是一位怎样的创作者呢?
                        藤泽 (石塚监督)下判断的时候会说:“我想要这样做。”有明确的想法。比如有关音乐方面,我们以自身的理解给出的答案有点偏离轨道的时候,石塚监督会给出合理的评论拉回正轨。监督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而石塚监督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心中有画、胸有成竹的人。而且平时会面的时候,她也十分开朗,完全没有强硬的感觉,交谈的时候也会越来越被她吸引,不知不觉就被拉拢了。
                        ——这次是原创动画,最初听到这个企划的时候,受到了什么样的印象?
                        藤泽 最初被告诉的是,比起少女旅行,表现出“去旅行”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当时举的例子是电影《伴我同行》。音乐上不能像《オールディーズ》那样——有着70、80年代流行音乐的感觉。虽然是“旅行”,但也不要像《指輪物語》那样规模庞大的音乐,而是要像《カーペンターズ》,或者说偏向于松任谷由实风格的新音乐。
                        ——也就是说,设想中,乐器编成方面规模也不要太大。
                        藤泽 是的,在考虑使用什么乐器的时候,“用自然声会更好吧”。还有,这是担任音响监督的明田川仁先生的要求,有乐队编成的曲目时,希望不要有“野小子感”。虽然有点难表达,录音和混音的时候,要把音频放入软件中,使它们全部柔和一些,圆滑一些,以此使音乐更具女性的气息。在这层意义上,就可以理解刚才列举出的《カーペンターズ》和松任谷由実的歌曲了


                        IP属地:山东28楼2018-07-13 17:50
                        收起回复
                          ——在音轨里面,有作为主旋律的《Bon Voyage!》这首曲子,最先是从这个曲子入手的吗?
                          藤泽 不,实际上并不是。在本作里,某个乐句——也就是最初的PV也使用了的乐句,这在最开始就写好了,再分配到各个曲子里。主旋律就是在那个基础上,变成了这种包括了各个曲子的片段的形式了。一开始做好主旋律,写了变奏曲,出来的效果和一开始想好的印象截然不同。不如这次就写各种曲子,在某种程度上,看到广阔的世界的同时,轻轻地把它包住,这也是挺不错的。
                          ——原来是这样。您个人感觉写起来很上手的曲子是哪首?
                          藤泽 首先就是主旋律。然后是《大人からのYe——》。虽然是夹杂了无意义的叫喊的曲子,但一开始想做的是像《母なる海》那样的曲子。为什么想那样做我已经不记得了,大概是靠海而生的大人们向谁寄托了什么。能有这种画面感的话,加入了女性的呐喊也挺好的。实际上,看到报濑交到朋友的场景后,不禁感叹:“会变成这样啊!”剧中最让我意外的痴迷的是“啊,这个呐喊真是好的选择啊”。变成自卖自夸了。(笑)
                          ——还有,藤泽先生也担当了插入歌的制作吧。我听说按顺序来要做两首曲子,但是最后却增加了三首……
                          藤泽 本来是打算在旅行中做“出发曲”和“归家曲”这样两首。只是,讨论完后我坐在回家的车里,突然《ハルカトオク》的副歌部分回响于耳畔。那是曾经放置一边了的《宇宙を見上げて》的内容,无论如何都忘不了那段旋律。我想这一定有什么意义,总之加入曲子吧。
                          ——还有过这样的事情啊。
                          藤泽 在完成了的两首曲子之间,哪首作为“出发曲”更合适让监督来选。“哪首都要!”结果这么回复我了(笑)。而且之后,写歌词时,我觉得我从来没有写歌词写到过这种地步。于是,先从监督那里拿到了笔记或者说诗的片段一样的东西,在读的同时把小决报濑各自的曲子代入进去。简单来说,报濑由于母亲要去南极寻求答案,小决则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青春,我认为“旅行”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从曲调给人的印象来看《ハルカトオク》更符合小决,另一首《宇宙を見上げて》符合报濑,于是按这个思路写歌词。
                          ——那么,对藤泽先生来说,“小南极”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藤泽 参与原创动画的机会挺难得的,第一次有紧张感,因此对我来说这是一部背负了很重的责任的作品。虽然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在石塚监督明确的构思下,我们的自由也获得了解放。在这个故事的框架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心里对作品的印象自由地表达出来。从这方面来看,这也是一部非常愉悦的作品。


                          IP属地:山东29楼2018-07-14 18:32
                          回复
                            制作人
                            田中翔
                            SHO TANAKA
                            メディアファクトリー(现KADOKAWA)的动画制作人。
                            到现在已经参与过了《OVERLORD》《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话》《少女终末旅行》等作品。
                            作为制作人,与石塚监督&系列构成花田十辉一起,开始这部作品企画的田中氏。现在他是怎么看待这部受到广泛好评的作品的呢。在采访中,他坦率地说出了现在的心境。
                            取材·文/宫 昌太朗
                            ——田中先生到目前为止也参与过了《游戏人生》等作品,与石塚监督一起工作过。您觉得她的魅力在哪里呢?
                            田中 与石塚监督的初次见面大概是7~8年前吧。在之前公司里的时候参与了《青之文学》的制作,就是在那时遇到石塚监督的。之后,公司启动《游戏人生》企划之际,我自己说出了“我想和石塚监督一起做这部作品”这样的话。看过监督经历就能清楚了,她在NHK放送的《月之华尔兹》MV的制作中就受到了广泛注目——虽然当时她刚刚大学毕业,作为艺术家的一面已经非常强了。另一方面,《游戏人生》的原作与其说是“THE轻小说”,不如说能使青少年层都能感到“有趣!”的娱乐小说。换个说法就是,这是与石塚监督的素养截然相反的原作。那么就让截然相反的两者组合到一起的话,会产生很有趣的东西吧。想到这一点,我就用话语传达出来我想让石塚来做监督的愿望了。
                            ——结果上来说,那是一部反响非常强烈的作品了。
                            田中 《游戏人生》成功之后,我马上就建议“一起做一部原创作品吧”。庆功宴的时候说了那句话后,就开始轻松地讨论要做什么样的作品了。一开始确定了“女孩子在一起努力的故事”这样的大前提,实际上最初有着做“包含了时空穿梭的科幻动画”这样的想法。从这点出发,以时空穿梭为轴心,试了试恋爱故事的剧情,又试了试轻松日常的剧情……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之后,大家,稍微有点疲倦了(笑)。于是,“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吧”这样说了之后,我问了石塚监督“现在,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想去南极”。因此就有了现在这个形式的作品,那是最初的契机。
                            ——话说,实际上把南极作为舞台,调查、收集素材是很困难的吧。
                            田中 一开始已经知道了设定考证会很难了,于是就请来与南极相关的人们协力,从他们那里听到了南极的种种事情。在企划上来说,比设定考证更难的是,怎么想都不知道要怎么卖相关商品(笑)。更商业一点说,就是到底能不能商品化。就是谁会看到这些商品、包装有没有卖点这种事情。但是,整天想着这些,是无法做出好的原创作品的。只要有趣就一定会有反响,我保持着这样纯粹的想法慢慢推进制作进程。
                            ——企画不断推进的同时,田中先生有哪些在意的点?
                            田中 就是观众能不能代入角色的感情这一点。角色没有花里胡哨的造型,就像身边在哪里见过的人一样。假定观众大多是10岁到20岁之间,在观看小决经历的时候能否产生共鸣,自己与小决她们的情感能否有交集,这是这个企画最重视的一点。
                            ——那么,您觉得石塚监督最执着的是哪个地方?
                            田中 我觉得是她们“有多像普通人”。就是说,她们会烦恼着没意义的事情。以大人的角度看,交朋友什么的“不是很容易吗”,小决她们却在这些地方磕磕绊绊。想要把那种“无意义”表现在角色身上,所以就没有成为常见的模板式角色。


                            IP属地:山东31楼2018-07-15 17:34
                            回复
                              2025-11-19 23:40: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即使包含了一些缺点,她们也是能受到喜爱的角色吧。
                              田中 反回去说,这种角色会不会有人气,当时是很不安的。但是,要有剧情效果的话,正面描写她们有缺点的一面也是有必要的。大概多数制作人会说“女孩子展现出缺点的话,真的会让人萌不起来”,但我没有(笑)。不跟其他的类似,不也挺有趣的吗。
                              ——剧中4人的有趣对白,这也是这部作品的巨大魅力。
                              田中 4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正在旅行,不有趣就奇怪了。她们的旅途会展现角色的闪闪发光的一面,也会展现旅行背后“成为朋友”的一面。所以,她们只要在一起,对话和动作都会自然地变的有趣。毕竟没有寡言少语的人,当有什么活动的时候,如果每个人都自顾自地行动,那将会很糟糕吧(笑)。从结果上来说那些对白都成了必要的喜剧成分,我是这么觉得的。
                              ——放映中的反响是如何的?
                              田中 2017年冬季也有其他很强的动画在一起放送,“小南极”从一开始能不能让观看者接受,我非常不安。最初印象是真的只有一小群喜欢这部动画的人。但是从已经在看的观众那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就想它总有一天会爆发的吧,但是人气一直持续着稳步不前的状态。我担心它“就这么结束了”,突然第10话之后人气“啪”的就上来了。于是我终于放心了(笑)。
                              ——为了能把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作为制作人您最挂心的是?
                              田中我参与和创意相关的工作的时候,是把创意都交给对应的工作人员的。但是,大致的方向我一定会说的。这部作品是,在一个个原创作品的商业失败之上而创作出来的,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单纯明了的故事就不行”。本作是“高中女生去南极的故事”,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在此之上不要加入更多主题了,对这点我是特别提出的。高中女生去南极,在幻想故事里存在着,同时也让观众在现实中想到“真的有这种事就好了”这样的瞬间。脚本会议中也是,偏离了这个方针的时候“太有幻想感了,观众跟不上”“这地方很难代入感情”这些必要的意见我都会提出的。
                              ——原来如此。
                              田中 还有,监督说:“太贴近现实的话,我所想要的味道也许会发挥不出来”。石塚监督描绘不包含幻想和出人意料成分的故事是很出色的,这次这部作品在作画上可以说很接地气了。虽然有人说了“能行吗”这样的话,但在我看来,这部既新鲜又有趣。于是我对自己说“她的创造性是很强的,要相信她”。终于到了第2、3话结束的时候,我觉得作品出来的效果已经和监督的想法一致了。
                              ——那么最后,对您来说“小南极”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田中 到现在为止我参与了不少原创作品,而参与“小南极”这样从零开始的企画,还是第一次。接下来是对大家说的,希望这部动画能被各位勉勉强强接受,希望大家能对这个标题留下些许回忆。
                              ——这是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的动画吧。
                              田中 开始发售后,就有了像是把球投出去一样的安心感。但是,要说“再继续做《比XX更远的地方》系列吧”,对我来说会很困扰(笑)。有着认真而又谨慎的心情去做“小南极”,它才会成为现在这样的作品。正因为“小南极”大卖了,下一次挑战原创作品的时候就会有着“再做个稍微不同的投出去看看”这样的想法。


                              IP属地:山东33楼2018-07-16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