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之野望吧 关注:156,742贴子:5,512,319

回复:渣翻一下这本《图说上杉谦信》,有人看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支持,辛苦楼主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8-20 15:13
收起回复
    辛苦楼主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8-20 16:17
    收起回复
      2025-09-28 13:47: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支持支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8-20 17:14
      收起回复
        第二部 上杉谦信的生涯


        IP属地:广西19楼2025-08-21 09:52
        回复
          1、降世!长尾家新星的诞生
          享禄3年(1530)——天文15年(1546)
          景虎诞生,享禄・天文之乱震动越后
          享禄三年(1530)正月二十一日,越后府中诞生了一名男婴。其幼名虎千代(或许是因为出生在虎年?),元服后取名长尾平三景虎,他便是后世所熟知的上杉谦信。
          虎千代之父是越后守护代长尾家(府中长尾氏)当主长尾为景,虎千代为其四十五岁所得。虎千代的兄弟姐妹有哥哥长尾晴景、姐姐仙洞院(长尾政景之妻)。据三条西实隆日记《实隆公记》大永七年(1527)六月十日条所载:“我在听闻长尾家(指为景)喜得贵子后,便向其致以祝贺”,此子很可能是指晴景。而其姐有说法是在享禄元年出生。如果属实,那么虎千代出生时,晴景至少三岁,其姐至少两岁。此外,他还有两位名为道五与道八的姐妹,其具体年龄不详《越后过去名簿》。
          越后国内,除虎千代的老家府中长尾氏外,还有古志郡的古志(栖吉)长尾氏、鱼沼郡的上田长尾氏等派系割据各地。虎千代的生母(天甫喜清),其出身较权威的说法是,其父为古志郡领主长尾房景。其领有的古志郡,其范围为新潟县长冈市及周边地区。但是,根据米泽上杉家的记录,虎千代的生母为上田长尾氏出身的长尾肥前守之女(《越后长尾殿之次弟》)。
          虎千代诞生时,越后国政局动荡。虽然越后守护历来由上杉氏世袭,但时任守护上杉房能已被长尾为景逐出府中,最终在逃亡关东途中因敌军穷追不舍而自尽。此后,上杉定实(上条上杉氏出身,房能的养子)被拥立为新守护,成为了为景的傀儡。这一安排引起了隶属上条上杉家的播磨守定宪的不满,遂起兵反叛。对于定宪此人,其家族世系尚不清楚。上条上杉家此时的当主是十郎定明,应该和定宪分属不同家系。这个上条定宪可以说是为景后半生的宿敌也不为过。
          享禄四年正月,为景和上杉一门、长尾一族、阿贺北地方(阿贺川以北)及中越国众缔结“一揆契约状”。加上为景本人,在此状上署名的共有山浦、山本寺、上条十郎等上杉一门、桃井、中条、黑川、斋藤、毛利北条、加地、竹俣、水原、安田、五十公野、新发田、鲇川、色部、本庄等十八家,他们一致同意在定实和为景的领导下,讨伐上条定宪。
          另外,为景在事前就对京都方面进行了打点,以求将足利将军家拉入己方。最终,在为景的活动下,将军足利义晴颁布了拒绝援助上条定宪的御内书。但好景不长,在远离越后的京都,与长尾为景通好的管领细川高国,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后自尽,足利义晴也流亡近江。
          趁此天赐良机,上条定宪卷土重来,集结在他麾下的有上田众、妻有众、薮神众、宇佐美骏河守及大熊政秀等。顺带一提,这里的上田众大概是指领有上田庄的上田长尾氏吧。而且,奥山(疑为中条氏)、海波(疑为本庄氏)的国众也加入进来,声势更盛。
          天文二年(1533)八月,为景在鹈川神社献上祈愿文,宣告要迅速扑灭眼前之敌:“上条播磨守(定宪)、长尾越前守(房长)、叛乱的罪魁祸首中条越前守(藤资)、新发田一族”。之后,随着为景在京都的暗中活动取得成效,为景被赐予治罚的纶旨,得到了讨伐定宪的大义名分,双方的平衡旋即被打破。
          四月十日,两军在三分一原(新潟县上越市)展开对决。虽然战况详情不明,但据为景的感状所述,曾与上条方的宇佐美、柿崎激战,斩敌数千。传统观点认为,三分一原之战后,局势朝着对为景方不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在守护上杉定实的调停之下,以为景被迫隐退而结束。但近年研究指出,此战实为为景获胜,并据此提出要重新审定嫡子晴景继承家督的年份。
          同时,根据《越后过去名簿》,上条定宪在同年的四月二十三日受到祭祀,大概不是在这次战争中战死,就是在战后不久丧命了吧!
          三分一原之战发生的这一年,虎千代被送往春日山城的林泉寺内。
          上条定宪之乱结束后不久,守护上杉定实因无子,便打算迎陆奥大名伊达稙宗之子时宗丸(实元)为养子。围绕此次计划,越后国内分裂为收养子派和反对派。最终,伊达家也因此而陷入分裂,计划遂宣告流产。但越后国的内部抗争并没有因此落下帷幕。
          天文九年七月,为景自府中出兵后,忽以“有要事”为由折返,个中情由虽然不明,但此事发生不到一个月后,为景便把一直继承下来的旗印、文书与祖传宝物连同整个家业,一并让给了晴景。或许在那时,为景的身体便已经不行了。
          天文十年二月二十四日,为景去世,享年56岁,安葬在春日山城下的林泉寺,法号为大龙寺殿纹竹庵主让恕道士。
          多年后,谦信这样回忆出席葬礼的情形:“道七(为景)去世之时,敌人兵邻城下,因此我披甲参加了葬礼”。(谦信公御书集)。
          风雪中,那位身披甲胄为父亲送葬的少年,此情此景,仿佛预示了他戎马一生的开端。


          IP属地:广西21楼2025-08-21 10:01
          收起回复
            长尾景虎登场,继承断绝的古志长尾氏
            虎千代被托付给春日山城的林泉寺,据说是在他七岁那年,即天文五年(1536)。林泉寺是长尾能景(虎千代的祖父)为追悼亡父重景,于明应六年(1497)建立的曹洞宗寺院。开山祖师昙英惠应,乃是从上野国白井(群马县涩川市)双林寺请迎请而来。虎千代入寺时,住持为天室光育,虎千代在他门下苦修六年。
            江户时代编纂的《北越太平记》等书籍有提到,比起修行,虎千代对武艺更感兴趣。书中提到:“常常集结数十个寺庙附近的孩子,砍下竹子树木,仿制成铁炮、枪、长刀、太刀、刀等兵器,先量其长短,据此思考实战中的利弊,然后以此决定战争游戏的胜负。”另外,相传虎千代还曾热衷于攻城模型,该模型一间(日本长度单位)大小,呈现正方形样式,由城堡和人偶构成。多年以后,上杉景胜将这个模型赠予了武田胜赖的嫡男信胜。如今,虽有一套名为“行伍”的微缩模型留存于世,但无法确定它是否就是当年的那套。
            据说最终,天室光育认为虎千代与其出家为僧,不如走武家之路,遂将其送返春日山城。
            天文十一年,在长尾为景去世的次年,守护上杉定实向长尾晴景提交起请文,宣告退出政坛。但因为没有男子可以继承,所以希望从陆奥伊达氏那迎来养子。
            但是,由于为景的死和伊达家的内乱(洞之乱),养子一事受到挫折。同时,围绕着伊达家的入嗣问题,越后内部发生对立,再加上为景的死,动摇了府中政权的基盘。
            而原本寄养于春日山城下林泉寺的虎千代,就在此时被迎回城中还俗。元服后,得名长尾平三景虎。
            不久,景虎便奉兄长晴景之命前往古志郡。然后,景虎第一次进入古志郡栃尾城(新潟县长冈市)的时间,最晚可推测为在天文十二年八月。那时景虎十四岁。
            古志郡原是古志长尾一族的势力范围。一般认为,古志长尾家因无嗣而断绝,景虎继承了其名号。恐怕景虎入主古志郡之时,古志长尾家已凋敝殆尽,只剩末代当主房景之遗孀光室妙智了吧。
            栃尾城建在标高220米有余的鹤城山上,城北一带壕沟密布,足见当时对这一方向来敌的严密防范。
            不久,邻近的敌对势力因轻视景虎年少,开始在栃尾地区修筑寨栅以向其施加压力。
            为此,晴景对栃尾城主本庄实乃下令,表示栃尾一带的事务需与诸将合议决策。此时的晴景本人似乎已染病,他写信向本庄传达:“我始终未曾怠慢治疗,料想不日即可痊愈,无需担忧。”并于附言中写道:“景虎将于近日出阵,获胜指日可待。”可见景虎即将从栃尾出阵的消息已报至春日山。此次栃尾城攻防战,是现存史料记载的景虎初战。
            关于这次战斗,景虎本人也在后来的书信中留下记述,但是完全没提及对于敌人的身份以及详细战况。只写了:“近邻各郡的敌人,从四面八方进逼栃尾,抢占地利,筑起堡垒,有时还会发动出乎意料的军事行动。”并自夸自己在各处的战斗中均取得胜利,讨伐的凶徒不计其数。
            晚年的长尾为景在行军途中突然返回。此事推测是因上杉定实向伊达氏联络,想收伊达时宗丸为养子,导致反对此事的中、下越地方势力直接对府中政权采取敌对行动。但可惜的是,现在并不能从史料上找到关于敌对者的详细信息。
            九月二十日,景虎向本成寺(新潟县三条市)给予安堵。本成寺的僧侣一直保存着景虎祖先实景的印章。景虎得知此事后,称赞其行为可嘉,随即颁发安堵状表示:父亲为景以前捐献给该寺的土地,将永远予以安堵。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成寺文书》中,不仅保存了文安元年(1444 年)由上杉房朝发出的文书及其花押,还有盖有长尾实景印章的文书,这大概就是景虎当时所见到的印章吧。
            想必当时,本成寺亲眼目睹了从栃尾城出击的景虎,声势日益壮大,便带着保存着的长尾家印章前往求见,请求继续保持寺领吧。景虎发给寺院神社的文书中,除了给本成寺的安堵状外,还有一份把土地捐给守门大明神(新潟县三条市)的文书也留存至今。这些寺院神社全都位于栃尾城的北面,也就是说,围绕栃尾边境的攻防到此时已可视为大局已定。


            IP属地:广西22楼2025-08-22 17:50
            回复
              2、通向越后国主之路
              天文16年(1547)——天文21年(1552)
              应对黑田秀忠之乱,并入主春日山
              根据各类军记作品记载,长尾为景死后的天文十二年(1543),黑田秀忠在府中举兵。兄弟们相继遇害,景虎则成功逃出,跑到了栃尾城,在获得栃尾城城主本庄庆秀(应该是本庄实乃)和琵琶岛城主宇佐美定行的支持后,年仅十四岁的景虎立即出兵,讨平了同为反叛者的勇将三条长尾平六俊景。此后,景虎获得了过人的声望,超越体弱多病的兄长晴景,最终继承家督之位,并成为春日山城城主。在此期间,长达十余年黑田秀忠之乱被景虎彻底平定,黑田及其同党被连根拔起,情节颇有戏剧性。
              但是,根据近年发现的《越后过去名簿》(高野山清净心院收藏),天文十六年十月,黑田秀忠一族仍在进行“逆修供养”(注:在活着的时候就为自己或一族办佛事)。据此可以确认,黑田秀忠之乱发生在天文十六年十月之后。
              而且,文中还记载着黑田秀忠一族的住所是在春日山或府中。那么,传统说法的黑泷城城主之说就值得怀疑了。黑泷城是一座位于下越蒲原郡弥彦庄(新潟县弥彦村)的山城,并没有优质的史料能证明黑田氏是这座城的城主。另外,现在的上越市内有一座黑田城,山脚下也有一处名为“黑田”的土地,推测这里正是黑田氏的渊源之地。
              虽然可以确定黑田秀忠在长尾为景时代就已活跃,但他的出身依然成谜。在《谦信公御书集》及各类军记中,参与此次叛乱的还有胎田常陆介之子及其弟金津祐高。然而,关于胎田氏,目前缺乏可信史料,其真实性尚难确认。反观黑田氏,根据《本土寺过去账》,在景虎祖父能景的时代,有位叫做黑田内匠良忠的人物,他在征讨越中一揆的战斗中,和能景一同战死。但黑田秀忠是否为其族人,目前仍无法确认。
              无论如何,由于《越后过去名簿》中黑田一族的记录,让长尾景虎的活跃比通说推迟了数年。其参与平定黑田之乱的年龄,也应由以往公认的十四、五岁,修正为十九岁左右。
              关于黑田之乱的经过,在以下两份文书中有所记录:一份是十月十二日发给村山与七郎的,另一份是次年二月二十八日发给小河长资的。这两份文书的年份一直以来有所争议,但现推测给村山的文书大概是天文十七年十月,而给小河的文书大概在次年天文十八年二月。
              景虎在第一份文书,即天文十七年十月的文书中,记载着这样的情况:黑田秀忠对兄长晴景及自己做出了无礼的举动。历来,关于这份文书的内容,人们的解读是:黑田秀忠是对体弱多病的晴景做出无礼之举。
              然而,针对景虎所使用的“在下作为兄长晴景的兄弟(兄候弥六郎兄弟之者)”这一表述,有观点认为,景虎表面上将身为守护代的弥六郎(晴景)视为兄长,自己只是作为其兄弟的存在。但实际是却以自身为主体,只是因为考量到晴景的守护代地位才这么说。当时,体弱多病的晴景已不再活跃于政治舞台前。而作为政务代行者之一的黑田秀忠与景虎之间,恐怕已然产生了某种矛盾。
              景虎从栃尾出发,到达府中后,便提出想要立即裁决黑田秀忠。但是,有人向桃井方提出和谈协商的请求,并将此事传达给了景虎。原来,这是守护上杉定实为了息事宁人而出面(恐怕是接受了黑田的请求吧),要求景虎同意和解方案。即使是景虎,也不能违背被称为“御屋形様”的定实的意向,他接受了定实的决定,即黑田秀忠以“异像之体”(大概是出家并离开越后的意思)的身份被放逐到国外。
              然而,没过多久,由于黑田的反叛之心逐渐显现。于是景虎有样学样,也搬出了“御屋形様”上杉定实,在得到定实的许可后,便将黑田一族及其党羽彻底讨灭。景虎在给小河长资的文书中表示:“近年来,黑田秀忠对晴景做出诸多无礼之举。”景虎自此留在府中,并在上杉定实的斡旋下,与晴景达成“御无事”。总之,介于府中(晴景)与栃尾(景虎)之间的障碍(黑田秀忠)已被铲除,长尾家的家督和守护代地位逐渐从晴景传给了景虎。
              天文十七年十二月晦日,景虎入主春日山城。天文十八年正月,祝贺家督继承的使者从越后各处赶赴府中。最先得知景虎继承守护代的家臣,如上野家成、中条玄番亮等人,他们不仅送上了贺礼,更主动派人将这一消息散布至越后全国。


              IP属地:广西23楼2025-08-22 17:58
              回复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5-08-22 18:33
                收起回复
                  2025-09-28 13:4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马再看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8-23 05:10
                  收起回复

                    书不在手上,只能补充个“行伍”模型的网图小小年纪就喜欢玩模型的上杉谦信


                    IP属地:广西26楼2025-08-23 09:44
                    回复
                      蹲一波后续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5-08-23 16:45
                      收起回复
                        谜一般的人物:景虎其兄,长尾晴景
                        景虎的兄长弥六郎晴景,其历史形象如影子般模糊。关于其生年,历来众说纷纭。《上杉家谱》中记载享年四十五,若据此逆推,当生于永正六年(1509),但这一说法疑点颇多。因该史料亦提及他生于大永六年,导致晴景的生年与其享年记载相互矛盾,这或许与三条西实隆日记中大永七年六月十日条所载的“长尾家男子诞生”一事有关。而晴景去世的年份也比通说要早两年,因为根据《越后过去名簿》记载,他是在天文二十年(1551)去世,享年二十六。
                        关于晴景的人物形象,在军记物中有所描绘:“不仅没有任何军功,且昼夜沉溺女色,体弱多病,完全不具备治理国家的器量。”在天文十二年八月,晴景给本庄氏的文书中写道:“我始终未曾怠慢治疗,料想不日即可痊愈,无需担忧。”从中可看出,生病一事应属实情。此外,学界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晴景形象:迫使父亲为景和守护上杉定实隐退,从而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权力。
                        在景虎成为长尾家家主之际,有记载他娶了晴景之女。(安田本长尾系图)这便是近年热门的“上杉谦信妻室说”。另外,在景虎登上家主之位时,双方应该确实发生过对立,但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则很可能是后世军记物语中的文学创作。


                        IP属地:广西28楼2025-08-23 17:42
                        收起回复
                          越后二分!与上条长尾氏的抗争
                          根据《越后长尾殿之次第》,晴景、仙洞院、景虎等皆为上条上杉氏的血脉。而守护上杉定实也同样出身于上条上杉家。
                          景虎他们的母亲都是天甫喜清。其父为上田长尾家当主肥前守显吉,其母是一位被称为“上条殿”的女性。“上条殿”最初嫁给了显吉的哥哥兵库助宪长,并生下一个儿子(房长)。后因宪长早逝,就改嫁给了显吉。
                          这位显吉便是景虎的外祖父长尾显吉,在米泽藩相关史料中被记为古志郡栖吉城城主。这一记载让景虎母亲的娘家被判断为古志长尾氏。然而,在古志长尾氏中,并未发现号称“肥前守”的人物。不过这应该是记载出现混乱的原因,因为上田长尾氏将显吉的祖父称为“肥前守”(房景),而这位“肥前守”又和古志长尾家末代当主房景同名。
                          长尾显吉在永禄三年六月十三日去世后,其位由显吉的长子越前守房长(实际上是兄长宪长的长子)继承。房长在上条定宪之乱中站队上条定宪,与长尾为景对抗。
                          历经与上条定宪等反为景派长达十多年的斗争(享禄天文之乱)后,长尾为景艰难获胜后,选择与上田长尾氏议和。推测在这期间,即天文九年为景向晴景让渡家督之际,为景将其女儿(仙洞院)嫁给了房长的长子政景。政景在大永六年(1526)出生,比景虎年长四岁。
                          景虎继承家督,入主春日山后,上田长尾氏遣使前来,双方达成“保持无为(平稳无事)”的协议。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这一局面,即景虎向平子孙太郎给予宇加地一带的安堵。此事于天文十八年(1548)四月十九日引发争议,金子尚纲声称这违背了今年春天达成的“无为”协议中关于领地所属的约定。对此,景虎方则谴责上田长尾氏既不向府中送来人质,也未按约移交领地。事实上,景虎与政景之间达成的“无为”协议就包含了对领地的裁定。但是,这些裁定恐怕是在无视那些实际控制领地的土豪与地侍的情况下做出的。
                          双方间因此产生摩擦,首先是长尾政景向俎板平城的宇佐美定满施压,抱有危机感的宇佐美向平子孙太郎控诉:“接下来必定会爆发战争,政景正在针对我方施展各种阴谋,并图谋对我们的城纵火”。
                          景虎的奉行本庄实乃从平子那听闻此事后说到:“企图向宇佐美要塞放火一事如果属实,即使是‘御新造様’的亲族也不能原谅。”斥责政景时所说的“御新造様”,应该是指天甫喜清,她不仅是政景的叔母,还是其义母。
                          天文二十年正月,宇佐美定满开始反击,攻击了政景方将领发智长芳的居城山田城,俘获了其母与妻子。作为回应,上田长尾方也在正月中出兵古志郡,击退此地的栃尾势。但在二月二十一日,进攻大井田城(新潟县十日町市)的中条玄蕃允时,被其击败,死伤惨重。景虎因此在二十四日奖赏了中条玄蕃允。那之后,政景亲点兵马来到上野附近(同样是十日町市),却再度被中条玄蕃允击败。就这样,整个战局的天平已逐渐倒向景虎一方。
                          不过,时间来到五月后,和谈的气氛逐渐蔓延,双方似乎在此时达成协议,决定让政景的弟弟大井田景国出仕府中(注:大概是人质)。另外,一向指责上田长尾氏专横跋扈的宇佐美定满,鉴于政景方迟迟不送人质、春日山(景虎)也毫无指示,所以怀疑此事能否成功,心中充满了不安。
                          景虎的姐姐嫁入了上田长尾氏,因此他希望上田长尾氏能直接臣服,并为此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交涉。但到了七月,景虎认为:“关于上田之事,自今春以来,双方都渴望着和睦,我原也打算接受。但对方却一再拖延提交人质等事宜。”因此,景虎发布了出阵命令。
                          慑于景虎的决心,政景最终选择降伏。景虎遂取消了原定于八月一日的出征计划。至此,景虎的越后平定战落幕。
                          有人认为,长尾政景是对景虎继承家督感到不满,为了争夺越后国主的宝座而起兵。但实际上,这应该是由于那些围绕领地相互争斗的国众们,他们分别向景虎和政景寻求支持,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对立。


                          IP属地:广西29楼2025-08-26 14:51
                          回复
                            3、保护上杉宪政以及上洛
                            天文22年(1553)——天文23年(1554)
                            被北条驱逐的上杉宪政亡命越后
                            室町幕府的初代将军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义的生母为上杉氏出身。因此,上杉氏在幕府创建之初就给予其许多帮助。
                            幕府在关东构建了以镰仓公方为顶点,关东管领为辅佐的公方——管领体制。关东管领在辅佐的同时,也负责帮助在京都的将军监视东国动向,并在镰仓公方燃起对抗将军野心时,负责给予掣肘。因此,双方持续处于紧张关系。
                            上杉氏虽有许多分家,但关东管领一职由宗家山内上杉氏独占。分家的越后上杉氏则通过将养子送往宗家等方式,强化两家的关系。当关东陷入混乱时,为了支援担任关东管领的上杉氏,越后上杉氏及守护代长尾氏曾多次进行“越山”。
                            长尾景虎继承家督时,关东正处于时任关东管领上杉宪政与小田原北条氏的对抗之中。
                            天文十四年(1545)九月,上杉宪政、足利晴氏及扇谷上杉氏联合包围了之前被北条夺走的河越城。但是,竖年四月,联军与为救援河越城而袭来北条氏康交战,最终战败,宪政的马廻众及仓贺野三河守等人皆被讨伐,宪政本人则退往平井城。由此,北条方逐渐在武藏站稳脚跟。
                            宪政进入越后的时期众说纷纭。根据《龙渊寺年代记》,宪政是在天文二十年(1552)正月十日从平井逃往越后。
                            三月,平井城东南方的御岳城被北条氏攻陷,宪政的儿子龙若丸被生擒,之后被送往小田原斩首。
                            这期间,宪政请求景虎出兵相助。五月二十四日,宪政发出书信给景虎的姐夫长尾政景,催促道:“需尽快执行越山之事”。
                            为响应宪政的要求,景虎于七月命令平子孙太郎、庄田定贤等人率军越山。在此期间,越后军在北河边矢岛(埼玉县加须市)颁布了一条禁止“滥妨狼藉”的公告。北河边是利根川与渡良濑川的交界,对岸便是古河公方的“御座所”(注:公方住所)。此外,鉴于公告中有景虎的花押,他大概率参与了此次越山,但这次军事行动的具体详情不明。
                            不过,根据十月二十二日景虎发给庄田定贤的文书,除了“遠路一入陣労案之候”之类的慰劳之语外(看不太懂,大概是对他的远征进行慰问吧),还指示各部将详情呈报上来。由此可以推断,景虎本人并未亲自出征,而是派遣以平子、庄田等为首的越后军,加入了上杉宪政及上野国众的联军之中。


                            IP属地:广西30楼2025-08-26 18:06
                            回复
                              2025-09-28 13:3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与宿敌武田信玄的初次交战,第一次川中岛合战爆发
                              景虎平定越后之时,甲斐的武田晴信也正对信浓进行压制。晴信消灭了诹方氏、放逐了小笠原氏,兵锋直指信越边境。
                              天文二十二年(1553)四月九日,顽强抵抗着武田晴信入侵的村上义清败走,其居城葛尾城沦陷。
                              之后,景虎向信浓用兵,并在致师父天室光育的信中写道:“信州乃与越后接壤之邻国,为此不能置之不理,现以村上义清为首,汇集井山、须田、岛津、栗田及其他北信浓国众出兵迎敌。特别是高梨是我族亲戚,绝对不能弃之不顾”。
                              四月十二日,朝廷下旨,令景虎惩罚本国及邻国的敌对者,以向朝廷尽忠,这便是所谓的“治罚纶旨”。因此,景虎获得了对信州出兵的名分。
                              四月二十八日,进军至八幡的武田晴信,在此地遭到了村上义清的激烈抵抗,先前占领的葛尾城被五千兵马攻陷,城代曾源八郎及其部下皆被讨伐。
                              因此,武田晴信撤回甲斐,在八月重整势态后再次侵攻北信浓。
                              川中岛(长野市)是犀川与千曲川交汇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当时的文书也称之为:“信州河中岛”。另外,因犀川和千曲川的支流众多,周边分布着许多以“XX岛”为名的地方。后来,因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在此屡次展开大战,川中岛之名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奥信浓四郡(更级郡、埴科郡、高井郡、水内郡)这一地域的统称。
                              川中岛其中心地区为善光寺平原,距离晴信的根据地甲斐府中(甲府市)约140千米,而距景虎的春日山城仅约80千米,对信越国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景虎为保卫越后,绝不可能坐视武田北上此地。
                              另外,在景虎的请求下,长尾政景也率领上田众进军信浓。
                              八月,甲越两军在布施(长野市)首度交锋,具体战况不明。然而在同月二十九日,景虎与政景嘉奖了在“上野原一战”获得战功家臣。长期以来,都不知道此地的具体位置,更是有人认为此战应是发生在四年后的第三次川中岛合战中。但是,最近的研究表示,此战确实是发生在天文二十二年的第一次川中岛合战期间。
                              关于上野原的位置,近年来有看法认为该地处于岩野(长野市松代町岩野)。岩野在中世原被读为上野,其名后来大概是因讹传而逐渐改变。此时,甲越两军的激战,推测从八月的布施转移至东南附近的上野原(岩野)展开。从景虎和政景颁发的感状可看出,当时的战况相当激烈。
                              九月一日。两军在八幡展开第三次大战,武田军败走。越后军乘胜追击,沿着千曲川南下,并攻陷了荒砥城(长野县千曲市)。三日,越后军袭击青柳(长野县麻绩村)并纵火。四日,越后军攻陷会田(长野县松本市)的虚空藏山城。推测此时越后军应该是沿着北国西街道(既北国西胁往还,后来的善光寺街道)南下。
                              面对越后军的入侵,武田军夜袭了麻绩、荒砥两地。后退至八幡的越后军为了摆脱困局,于十八日转进南条(现长野县坂城町)并纵火。此次,他们大概是从北国西街道进军至屋代(长野县千曲市),再经北国街道南下。
                              两天后,越后军撤军,天文二十二年的川中岛合战结束。此战,越后军以高超的机动力将武田军耍得团团转。而这时的虚空藏山、南条一带,便成了越后军在信州地区推进的最远界限。
                              武田晴信刚出兵不久,便在二十日,收到了越后军已然撤兵的报告。(《高白斋记》)
                              此次合战,景虎是否亲自出马,并无史料能直接证实。但在三年后的弘治二年(1556),景虎致林泉寺住持天室光育的书信中,表示自己“两度出击信浓”,其中一次发生在前年,主要过程被景虎记录了下来:他先率军向旭山城(长野市)进兵,随后在附近修筑了新城。正当准备与武田晴信一决雌雄之时,骏府的今川氏派来调停者,双方最终议和。这明显记述的就是弘治元年(1555年)的第二次川中岛合战。因此,另一次“出击”就应该是指本节所讲的天文二十二年的第一次川中岛合战。


                              IP属地:广西31楼2025-08-28 16: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