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1,339贴子:3,032,142

回复:中正之道,致虚致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家有三宝,精气神。好多和我一样的小白们,不知三宝为何物,故将后天之浊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加以修之,到头来百无一用。更有伪道者说什么功境,功态。更有甚者,将意念在任督二脉中空转,当成河车搬运。忙修瞎练。
周易参同契中这么说的,元精眇难睹。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不离物而有。故而,气是精之源。
咱们看,精气神这三者实则是一。那再给他白话一点的说,此三者说的是一件事。就是性。
道家的性和释家的识有同有异。释家用自性给总结出来一个东西。而道家则用精气神,分三个层次谈性。
那么老子说的精是不是现在说的精气神这个精呢?
我们把这一章如果进行极其细腻的分解后,便能看出端倪。这一章就是在讲精气神这三样东西。
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老子是如何聊这三样东西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7楼2024-03-20 13:28
回复
    聊到神,老子这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神,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如下:道之为物,此物不有不无,若有即是心,若无即是神。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心舍。
    用张伯端的话说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青华秘文)这个众妙之理即是指道。
    恍惚即是神服其令,藏于内的景象。若神游走于外,诸念起,则万物生。
    道士行法的时候,神归心舍,鬼神找不到他。哪怕是在他身边转悠也找不到,干着急。
    就在恍惚之中,忽然一点灵光,此灵光即是炁。此炁由感而生。用王喆的话说,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于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内,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五篇灵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24-03-20 21:10
    回复
      2025-11-01 15:5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神合炁,炁合神,真精即现,精和气是相依存的。
      老子所言的真精用了一个字,“信”。真精生是信至使然。
      通常道家用十二消息卦的复卦而代之。即一阳来复。一阳生,此信即是精。
      神者,为道寂静之象,气者,道冲之象也。精者,信至之象。
      道若无感应何以知道存,若无冲动何以为用?故道因用而得其名,观道之本末妙本清净,因动而用,自然生化,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24-03-20 21:38
      回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24-03-21 08:12
        回复
          在第21章,老子言道德为何物?不离性命也。万物之本莫不离人而有,人才是道为我用之主宰。所以,离开人谈的道,都是无用的。
          前聊精气神三者。此章聊精气神三即一。为性,为心。
          我们看老子在第二章的时候,通过美恶,善与不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等比较而言,讲心向外驰的根本原因在于身有所为,心有所驰。而圣人无为,不造作,心即静,不持,故称之为玄德。那这一章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24-03-21 08:24
          回复
            老子首言谦让理心。谁受了委屈不难受啊。委屈就心乱,心一乱,就争持。非要争个孰是孰非。曲己全他人,试问几个人能做到?太难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24-03-21 08:58
            回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句如成先生所言,一个忘字,心如止水。抱一守中乃天下修行之式也。
              为何言忘字为六句义呢?忘曲则全,忘怨则直,如此不见我相,故明白四达。不见人相,自他一如。故德行显现。不见众生相,利益众生,而不居功,故成就大功。不见寿者相。不自负,故能长久。
              不与人争,不与物执,天下群品,何人与之争?顺遂四达,逍遥自在。归于自然,与道合真。此心行为天下之式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24-03-21 19:32
              回复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24-03-22 08:08
                回复
                  2025-11-01 15:4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曲则全,有人说承受委屈,成全别人,有人说,曲径前行终成全。其实道理就是一个,理心。但执著于己,则不全,但能放得下,便成全。老子直指人心。又回归于自然。这种天马行空的境界真的是无迹可寻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24-03-22 08:13
                  回复
                    希者或无或忘,何以故?听之不闻名曰希。不闻即不言。百字碑首句到,养气忘言守。自然之道贵乎忘,绝情弃意。忘言守一。谓之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6楼2024-03-22 16:08
                    回复
                      老子一句希言自然,后面的话似乎和前面的话怎么八竿子打不着呢?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老子此章所言以天道喻人道。风雨无常,皆因道动。自然之道,希言且无为,寂寂然。与道同,则清净无为。与德同,则道为我用,利万物,生克制化,顺其自然。抱一守中,与德同出。
                      失道失德,迷惑于有为,滞于言教。何为言教?执文字语言,圣智仁义。于道相去甚远。
                      中国有句古话叫气味相投。道家最讲究一个感应,由感而应。合道则应道。同样,臭味也相投。
                      向来都是有道者,相聊甚欢。话不投机半句多。
                      没有信仰的人,他说的话都是对道德的质疑甚至是反对。好像他是天下活得最透彻的人。他不信任任何事情。只相信自己。
                      有信仰的人,希言,清净,无为。
                      道家的修真感应来源于信。试问,你真的信道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24-03-22 20:20
                      回复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24-03-23 07:37
                        回复
                          走路当然要脚踏实地,若望远,脚尖着地,虽可一时远望之用,却不能久立。如果胯上绑着东西,走起路来肯定会很累,也走不了多远。
                          那么老子在这一章用一静一动作为首句,用意何在呢?
                          这就好比很多学习道德经的人,总是急于求成,或者好高骛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以为是。耍小聪明。
                          看几个章句便觉得我跟老子一边高。认为老子所言不过如此。
                          殊不知。自己学到的东西和知见,与道甚远。
                          老子五千字都觉得文不足。可是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的,又显得那么的苍白,又容易让人滞于所见,而不得其法。
                          老子用了一个比喻,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余食是剩余的食物。赘行庄子是这么说的,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指的是长在身上的疣,就是小瘊子。这不都是多余的东西么。世人都讨厌,有道者岂能与之相处?
                          当然不仅仅指的是剩饭和瘊子。指的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修道者前有六忘之行,后有同道同德,与之不争,何苦做损德伤性之事?
                          那他得多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4-03-23 22:35
                          回复
                            吾师曾经给我讲这一章另有一说。当时我还在某企业打工。
                            师言到:一个锐意进取的人,你是无法让他停下脚步的。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你现在意气风发,就意味着持己,持是,持矜。到头来,你所有追求的都将是一场空。
                            我那时候根本听不进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老板认可,员工都佩服。未来还有更远的前景呢!
                            师父说。有道者与名利之徒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你又要学道,又执著于名利,看来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后来想想那时候,很是后悔,耽误了我那么长时间。
                            而师父却说,若没有那么多的经历,你怎么会这么深的认识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24-03-23 22:46
                            回复
                              2025-11-01 15:4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24-03-23 23: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