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当然要脚踏实地,若望远,脚尖着地,虽可一时远望之用,却不能久立。如果胯上绑着东西,走起路来肯定会很累,也走不了多远。
那么老子在这一章用一静一动作为首句,用意何在呢?
这就好比很多学习道德经的人,总是急于求成,或者好高骛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以为是。耍小聪明。
看几个章句便觉得我跟老子一边高。认为老子所言不过如此。
殊不知。自己学到的东西和知见,与道甚远。
老子五千字都觉得文不足。可是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的,又显得那么的苍白,又容易让人滞于所见,而不得其法。
老子用了一个比喻,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余食是剩余的食物。赘行庄子是这么说的,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指的是长在身上的疣,就是小瘊子。这不都是多余的东西么。世人都讨厌,有道者岂能与之相处?
当然不仅仅指的是剩饭和瘊子。指的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修道者前有六忘之行,后有同道同德,与之不争,何苦做损德伤性之事?
那他得多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