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吧 关注:799,151贴子:18,421,711
  • 8回复贴,共1

怎么A卡N卡色彩之争这种陈年烂谷子的事又搬出来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I卡出来后已经盖棺定论了,A卡i卡色彩一样,N卡确实发灰,哪怕调到0-255,依然还是有区别的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12-19 16:40回复
    数字的事儿拿数字说话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12-19 16:41
    收起回复
      2025-08-11 14:33: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大家一乐,爱用啥用啥,大概10几年前我调过0-255,那好像还是mx400的时候吧,后来an换着用,都忘了这茬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12-19 16:43
      回复
        色彩艳丽一般打游戏的能看出来,不过不重要不影响打游戏。
        但做设计的就不一样了,色差达到一定程度很容易被人找出毛病。有些色彩偏差点问题不大,因为用户输出端本身就各不相同,但户外广告要是有色差,那就难看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23-12-20 10:12
        收起回复
          苹果IMAC为什么没有按钮调亮度对比度和色彩,就是告诉你老子出厂调校好了,你别乱调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3-12-20 10:24
          回复
            软件测试差异非常小,还原度甚至N卡更高,但图片实看有差异,B卡饱和度更高。
            一个软件测,一个实际看,实际看到的中间还多了一部显卡渲染算法,软件测的色卡毕竟只有几十个颜色,又是静态又是不变的。实际渲染是另外一回事了,对有戏和视频都有自己的算法,有差异也正常。



            IP属地:浙江29楼2023-12-20 11:27
            回复
              N卡色彩差?
              原因就出在了N卡输出方式和驱动程序设置上。那啥,不知是什么原因,老黄在设计N卡时会把采用HDMI连接的显示器识别成“电视”,造成通过HDMI连接的液晶显示器输出动态范围(也就是显示色域)变成“有限”,而不是“完全”了。
              为什么“有限的色域”显示会有灰蒙蒙的感觉?
              大家只要在选购显示器之前留点神,应该能注意到宣传页还是规格上,都会标注“色彩空间”这一项,主要有NTSC、sRGB和Adobe RGB这三种不同的标准,大部分以百分之sRGB的方式“彰显”它有多么强大。
              其实上面那三种标准都是代表显示器能够正确显示出的色彩范围(范围越大,色彩种类也就越多),其实NTSC标准最强、Adobe RGB次之,作为民用标准的sRGB算是达标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sRGB≈72% NTSC、Adobe RGB≈95% NTSC,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显示器能达到100%的sRGB就足够了(所谓的130%sRGB怎么算也达不到100%的NTSC,勉强接近Adobe RGB)。
              既然色域是显示器能够显示的色彩范围,那么“有限”就代表了缺失,最终导致雾蒙蒙的感觉也就不奇怪了。


              IP属地:浙江41楼2023-12-20 23:05
              回复
                关于“使用Nvidia颜色设置”:
                “输出动态范围”(也就是色域):如果使用HDMI线连接,可以考虑使用“完全”,DP线一般默认情况下就是完全。影响动态范围,暗部及亮部范围更广。


                IP属地:浙江42楼2023-12-20 23:08
                回复
                  2025-08-11 14:27: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结论很清楚了,HDMI和DP还原度是有差别的,而早期显卡大多用HDMI,那时候A卡N卡色差最明显
                  N卡用hdmi默认为有限,有限就会造成画面灰白,如果交换设置,那么A卡一样灰白。至于为什么N卡要这么做,上面已经说明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23-12-21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