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吧 关注:40,166贴子:348,546

回复:多动症抽动症对患者和家庭来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和行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家长总是会问,抽动症不治疗会怎么样?会不会自愈?其实抽动症不治疗的话是很难好的,有的孩子不治疗能好,但也只是少部分而已, 大部分自己是好不了的,所以说及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见过很多家长早日没有及时给孩子治疗的,后期都加重了,而且及时治疗恢复的也会慢一些,治疗难度也大大提高了,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在早期的时候就及时治疗呢。早治疗再能早恢复!


88楼2024-01-18 14:51
回复
    寒假即将来临,但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这个假期可能是最难熬的。因为孩子们的抽动症可能会在这个时期加重,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方法,帮助您在这个寒假为孩子减轻抽动症的困扰,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睛、清嗓子、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成绩下降,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90楼2024-01-19 15:26
    回复
      2025-09-16 03:43: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找到理解他们的朋友:鼓励抽动症儿童寻找理解他们病情并愿意与他们玩耍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2.参与抽动症儿童支持团体:这些团体为抽动症儿童提供了一个交流、支持和分享经验的平台。通过参加这些团体,孩子们可以结识其他患有抽动症的小朋友,从而消除孤独感。


      91楼2024-01-20 10:49
      回复
        造成抽动症的原因:
        1、神经递质失调:
        抽动症——只有经历过的家庭才能了解的痛。随着神经生理、神经生化、药理学、神经解剖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巴胺功能系统紊乱所导致的山关神经递质失调可能是抽动症的主要发病机制。还与去甲肾上腺素,兴奋性氨基酸、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调有关。
        2、遗传易感性:
        抽动症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抽动症遗传方式及机制尚还不明确。


        93楼2024-01-22 11:19
        回复
          但当患儿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家长在充分认识了解多发性抽动症以及疾病的性质后,多数家长常常表现为明显的焦虑、紧张,有时会过多地关注或干涉孩子的症状。部分家长更害怕同学或周围人对患儿有歧视的不良心理;其次由于部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病程长、症状经常反复、波动,甚至加重,在治疗过程中一些家长难免产生 更加焦虑、紧张的心理、孤独内向的心理以及固执发泄心理情绪。一些家长频繁的更换医生、频繁的更换药物,或者抱怨医生看病以及用药效果差,使治疗的依从性差,更加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样对孩子的治疗不利。


          95楼2024-01-24 10:23
          回复
            抽动症可以根据症状的轻重分别选择心理干预治疗或药物治疗。症状轻微可以不使用药物治疗,但需要积极的干预,如要调整环境因素,并要消除对患者不利的心理因素。症状严重则需要及时的治疗了,那么抽动症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式呢?抽动症药物治疗实际上有很多种,西药、中成药、中药汤剂、推拿、贴片、口服液、糖浆等等,但是最不建议的还是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长时间服用对孩子的肝脏也会有负担,之前也有家长说过孩子吃西药后出现肝功能受损了,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一停药症状就加重,症状加重又开始加西药量了。


            96楼2024-01-25 14:56
            回复
              您的孩子也经常频繁眨眼、清嗓子、翻白眼吗?您是否为孩子的抽动症而感到担忧?实际上,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可以痊愈的疾病,只需通过合适的中医疗法,孩子就可以重新找回健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抽动症的困扰。


              98楼2024-01-26 10:20
              回复
                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非常多,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都希望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一旦发现孩子频繁眨眼时,应及早就医,以便对症治疗。眼睛是心灵之窗,但是电子时代的来临毁了不少孩童的眼睛,他们年幼之时并不懂眼睛对于他们来说的重要性,如今多少小朋友从小带起了眼镜?唠叨君作为眼镜一族,很多时候都悔不当初……无论如何,希望家长们教会孩子们保护眼睛,眼睛保健操做起来,户外运动走起,同时,家长们也要做好榜样,在家最好别玩手机,多陪陪孩子做一些亲子运动,这样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也能够帮助孩子摆脱“电子产品”的诱惑。


                101楼2024-01-29 09:31
                回复
                  2025-09-16 03:3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什么是小儿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又称小儿秽语抽动症,以不自主、反复、突发、无节律性、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运动性抽动多在发声性抽动之前出现,但也有极少数小儿是以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该病多见于5-12岁儿童,以男孩更为多见,男女比例为3-5:1,近年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104楼2024-01-31 14:05
                  回复
                    现在家长不仅对孩子疼爱有加,甚至处处迁就,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家长对孩子不正确的态度也会加剧孩子抽动表现。比如在学校考试完以后,经常有孩子考好了,家长极力奖励孩子,包括语言上的赞美、肢体动作上的亲密、物质上的奖励等等,但一旦孩子考差了,家长往往会保持沉默,有的甚至会骂孩子。这种对待孩子不正确的态度也直接加剧了孩子消极情绪的积累,从而加剧了孩子抽动症加重。


                    109楼2024-02-03 10:54
                    回复
                      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漂亮的还是丑的等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这种自我评价大多来自外界,如老师、同伴和家长。
                      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心身发展产生巨大伤害。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
                      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110楼2024-02-05 15:40
                      回复
                        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家的宝宝出现“频繁眨眼”现象,最开始以为是孩子调皮,但是日子久了孩子眨眼状况却越演越烈,尤其是看电子产品时更明显,眨眼频率和力度也明显增高,一般多见于6-10岁的小朋友。其实,这是一种叫做抽动症的症状,频繁眨眼、翻眼睛、脾气大等都是其表现。然而,家长们往往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总以为是孩子自己顽皮所致,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是一种典型的“上行下效”现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果我们自己都沉迷于手机,那么孩子们又怎么能抵抗手机的诱惑呢?


                        111楼2024-02-06 15:01
                        回复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的、重复的肌肉抽动。然而,对于抽动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医学界至今没有定论。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抽动症的本质,并尝试寻找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


                          112楼2024-02-22 10:44
                          回复
                            家庭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陪孩子玩耍、聊天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同时,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以便帮助孩子改善抽动症的症状。


                            114楼2024-02-23 10:33
                            回复
                              2025-09-16 03:31: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症状。虽然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通过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控制自己的症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症状,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115楼2024-02-24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