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3,517贴子:74,866,747

清初之人对于明朝的回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樵史演义陆应旸 著


IP属地:云南1楼2019-11-29 11:18回复
    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哪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得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醺醺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玩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


    IP属地:云南2楼2019-11-29 11:18
    收起回复
      2025-09-05 04:19: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陆应旸,嘉兴人,生于约明朝隆庆年间,卒于约清顺治十五年,晚年著樵史演义,写明熹宗登位直写至南明覆亡等事,基本符合史实。因其带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倾向,遭清所禁。


      IP属地:云南3楼2019-11-29 11:19
      收起回复
        那么相声里,满清时期山涧口人市的苦力还只干半天活就够洗澡吃饭看戏听曲听相声打赏➕养活一家老小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1-29 11:29
        收起回复
          万历年间 孔孟之乡山东
          人揉每斤只要六文钱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29 11:39
          收起回复
            孟森《重印 <樵史通俗演义 > 序》:
            “为明遗 民写实之作 , 而托体于通俗以自晦者也。笔墨甚高 , 而故作便语。”


            IP属地:云南7楼2019-11-29 15:34
            回复
              清朝文禁森严,民间著史者多有惹祸上身满门遭殃者,有些人想照实写点东西又不敢,就试图做成小说的样子想蒙混过关,这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就比如著名的《红楼梦》,作者自己说“无朝代年纪可考”,但是该书反映了作者家族的早年生活,已是共识。
              红楼梦里说:
              “江南的甄家(真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胡适《红楼梦考证》:“此处说的甄家与贾家都是曹家。曹家几代在江南做官,故《红楼梦》里的贾家虽在长安,而甄家始终在江南。上文曾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当了四次接驾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门里。”
              按照清朝官方史料,康熙皇帝的生活作风都是“一惟质朴”、“躬节行俭”,那《红楼梦》里的这段记述是否可窥见官方记载之外的另一面呢?是可以考虑的。


              IP属地:云南8楼2019-11-29 16:23
              回复
                又比如《聊斋》,多写狐鬼妖魔,自然荒诞不经,但寓意作者反映现实鞭挞社会之意,也在所难免。
                其中有《鬼隶》一篇讲:“历城县二隶,奉邑令韩承宣命,营干他郡,岁暮方归。......未几,北兵大至,屠济南,扛尸百万。二人亡匿得免。”
                韩承宣,崇帧七年进士,曾任山东省淄川县知县,后调任历城县。其时有什么北兵屠了济南?作者不敢明言,但是翻翻书就知道,明崇祯十一年十二月,黄太极的清军打破长城攻陷了济南城纵兵屠掠。聊斋说的这事,是对得上的。


                IP属地:云南9楼2019-11-29 16:31
                收起回复
                  2025-09-05 04:13: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樵史演义》所讲:“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
                  这个也大体上符合事实,万历皇帝遭到群臣们雪片般的攻击,但是骂他的这些人大体上能全身而退。比较之下,乾隆第一次南巡之后,有人写文章进行指责并私下流传,名为“五不解十大过”,涉及南巡扰民等失德之事,乾隆帝兴起大狱进行追查,牵连下狱达上千人。卢鲁生、刘时达等人论斩,同时审理不力的大员如江西巡抚鄂昌、按察使丁廷让、知府戚振鹭等俱革职挚问,也都交刑部治罪。
                  历朝都有文字罪人者,但是说清朝是这方面的顶峰,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绝不过分。这也不是我说的,是鲁迅说的。
                  鲁迅《无声的中国》:
                  “这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洲人以异族侵入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
                  有些人爱讲什么清朝“明君”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在文网之下,清帝们的罪恶被隐瞒遮掩,史实被扭曲的情况。


                  IP属地:云南10楼2019-11-29 16:41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11楼2019-11-29 16:55
                    回复
                      LZ保重,精清还有五秒到达战场,我先撤了


                      IP属地:江西13楼2019-11-29 2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