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如上所述,其实知识管理和收纳管理或者管理库存的步骤也都差不多,可以分为:
分类
剔除
巩固
贯通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几个步骤。
第一步 分类
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以下几种:
陈述知识
程序知识
思维知识
我们在展开学习的时候要人为的训练自己,按照知识的分类来为输入的知识作分类处理。
陈述知识
什么是“陈述性知识”呢?其实就是对某种事件的陈述,比如:老张和我在肯德基谈了一次方案。比如:圆周率,化学元素表。
我们来看一下陈述知识怎么分类处理。
假如,我今天看到了一则历史故事,我觉得其中一个情节特别有意思,于是我们首先会把这个小情节记录下来,放到我的笔记本的历史类的笔记当中。
我和朋友吃饭,他讲到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我也会按分类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你看陈述类知识的关键在于记录,而记录分为两种:内记忆和外记忆。
内记忆就是记在脑子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下来,而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不可能全都背下来,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外部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记,我个人喜欢用手机里电子版的笔记,有些人喜欢用纸质的笔记,这都不要紧,关键是要建立系统的外部记忆体系,可以方便的检索资料。
程序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方法和技能,而方法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算法或程序(软件)。
比如:先这样,再那样,只能这样不能那样,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这样,遇到那种情况就要那样。这种先后关系的条件判断就是一种程序。
我们再来看一下程序知识怎么分类处理。
比如,我看了一本叫《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书中讲了关于高效阅读的方法,我看完这本书之后,会把这个本书的笔记(陈述性知识的外部记忆)整理到我的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当中去,然后下次我在看书阅读的时候我会刻意的按照书上教我的方法开始练习,逐步的提高我的阅读能力。直到有一个天这阅读的程序变成了我的阅读习惯,我不需要刻意的思考,就能自然而然的使用这种阅读技能了。
再比如,我看到了设计网站上很好的案例,一般我会按照自己对风格的理解进行外部记忆的整理分类,把图片案例分配到相关的文件中去,更重要的是我会把其中启发我的处理方式的资料单独存放,反复研习,遇到合适项目的时候,我会尝试用新学到的方法去解决。
程序性知识的关键在于练习,刻意练习。(什么是刻意练习请阅读我的文章《用学习来终结抄袭(中)—怎样才能开创自己的设计风格》)
思维知识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思维知识怎么分类处理。
思维性的知识一般指的是非常抽象的信息。比如哲学上的概念,比如,对逻辑和理性的思考,也就是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比如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带来了我们的独立思考。
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批判性思维”就是哲学科学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花了很多时间看科普书的原因。当我阅读到其中的反思性的知识的时候我就会把它归纳到思维知识的类别中。
批判性思维带来的结果就是生活中我们常说一个词:洞见。
洞见有个特别的特征就是:一旦你学会使用洞见所提供的视角观察世界,那么你再也无法忍受自己以前的愚蠢了。也就是说一旦学会了新的思维方式,你会不自觉的用这个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这个过程不可逆。神奇的是思维方式记录下来没有用,你必须要理解,理解了就不用记下来,你一定也不会忘记。思维知识有点像是你电脑的底层启动程序,只要你安装了,每次电脑启动都会调用。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2
举个例子,有小伙伴问我:怎么样才能设计出空间的呼吸感?
我说:我不知道什么是空间的呼吸感,这个说辞大概是你听某个大师的演讲时听来的吧?
这个词是一个感受,不是事实,更不是一个有效的概念,因为他无法被清晰定义。
感受就是小马过河,而这个感受是大师的,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我没有感受过,我也没法定义它,有一天我有了这个感受,也许我可以说,原来大师说的空间呼吸感指的是空间里的流动性,那空间流动性就相对好定义了。
我可以定义空间的流动性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空间中动线的通畅程度
空间中视线的开敞程度
空间中空气的流通程度
也许你会说,不对,空间的呼吸感,呼吸嘛,强调的不是通透和流畅,强调的是起伏节奏!
那好,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定义什么是节奏,确切的说是室内设计视觉上的节奏是什么?
我们可以定义为:
空间体量大小的重复与对比。
空间立面造型的尺度的重复与对比。
空间色彩的重复与对比。
空间明暗交织的光阴关系的重复与对比。
有了具体的内容和定义,我就能展开学习和讨论。
你看思维性的知识重点在于反思,它可以让你不再迷信,能让你在这个充满套路的世界迅速的辨别出什么是真正的真知灼见。【慧恩酒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