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吧 关注:3,487,973贴子:28,087,646

回复:知识贴,关于健身的一些冷门知识,小白们的福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轮排制
这个系统比“一个半”法更加精微,你用动作的下半阶段进行一定数量的反复,然后用动作的上半阶段进行一定数量的反复,然后再进行整个动作一定数量的反复。做多少反复大家可以自己决定。许多人选择7-7-7数量,因此这个点训练方法也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字:21响礼炮。(3*7=21)。这种训练会产生额外的压力,因为动作的半途中你必须停下来,这样会迫使肌肉以其不适应的方式来出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4楼2016-12-01 22:23
收起回复
    渐增负荷法
    没有人能在每次训练中都用尽全力,如果你使用这个系统,对一个身体部位一个星期训练三次,那么第一次是强度训练,使用相对较多的组数和次数,但是不要使用最重的重量;在第二次训练中增加重量,但是仍需保存实力;第三次训练时,你要使用非常重的重量,控制每组的次数最多在4-6次,通过一个星期内循序渐进的增加负荷,你的身体已经做好准备应对非常重的重量所带来的冲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5楼2016-12-01 22:26
    回复
      2025-10-31 12:44: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弹震式训练
      弹震式训练牵涉到一种抬起重量的技巧,梦的抬起重量(但要以平稳、有控制的方式)而不是以匀速将其举起。因为是使用的重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重量移动的速度不会一直都那么快,但是尝试用更快的速度举起重量有以下溢出
      1它导致了变化阻力。为什么?因为杠杆原理的作用,你在动作的一个阶段要比另一个阶段更有力。当你更有力时,重量就会稍稍加速。而被加速了的重量比没有加速的或者很少的要重。因此,当你更有力时,重量也更重,当你的力量较弱时,重量也较轻了,这就是变化阻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7楼2016-12-05 22:32
      回复
        2它可以征用最大数量的白色快肌纤维。白色快肌纤维比红色慢肌纤维更大更强
        3他可以导致持续力竭,当肌肉被施加超过其能力的任务时,就会生长。当你试着加速重量时,你所能实现的加速量会有一个上限,达到这个上限时肌肉不能再以更快的速度移动重量。因此与其说在练习的最后达到力竭,不如说你在每次反复中都能体验到一定程度的力竭
        一般来说弹震式训练应使用在牵涉许多肌肉的练习中,比如仰卧推举,肩上推举或者深蹲。你应该使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完成10次反复的重量。因为加入了的重量会更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8楼2016-12-05 22:37
        收起回复
          你会发现当你使用弹震式训练时你只能用同样的重量完成7次反复。同样,弹震式训练比起常规匀速的动作,要求稍微不同的技术
          1.使用匀速正常的放下重量。在底部暂停一下,然后将重量举起,在整个动作行程中。稳定的加快动作速度
          2.将一组练习持续到能力的极限,而不是绝对力竭。这是指当你不能再加入举起重量,而只能慢慢的举起重量使,这组练习就结束了
          3.在两组练习之间多做休息,可以有1-2分钟,因为白色快肌纤维比红色慢肌纤维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而快肌纤维是弹震式训练的重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9楼2016-12-05 22:41
          回复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要练出一流的身材也非一日之功。要想练出一身健硕的肌肉意味着从基本开始,掌握必须的技巧,循序渐进的增强力量,调试身体状态,然后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其中一部分就需要使用高级训练原则
            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你在训练时必须有一个目标,并且你的目标可以随训练过程的推移而变化,在最开始你的目标是进去状态,学习基本的技巧,然后把你的身体调试到最佳状态,对于那些仅对整体健康感兴趣的人,或者那些不能或不愿坚持每个星期花几个小时去健身房的人来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0楼2016-12-05 22:45
            收起回复
              这是他们所要达到的最好目标,但对于那些有更高要求的人,接下来就要增加强度,增加重量的同时使用一些强度技巧,上面说的每一种强度技巧,最好训练时都尝试一下,并不是每一个健身者都会使用或者想使用所有的技巧,但是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得原理和你对他们的感觉,有助于让你知道哪些是最适合你的,以整合进你未来的健身计划之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1楼2016-12-05 22:4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6楼2017-03-09 11: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