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联的知名度就不做多说了,岳阳楼有五绝,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关于此联的赏析前人已经太多,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能翻新,这里就借鉴一段,与大家一起学习。
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其显著特点之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其显著特点之三是: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因为在岳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吕洞宾的神话传说及诗句。其中有一首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溶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伤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全联以问句始,以问句终,向读者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内涵丰富,但是,面对“气向万千”的洞庭湖,窦垿为什么要“怆然涕下”?他又“领会”了什么呢?
在窦垿生活的时代,既有英法等国侵略者滋事的“外患”,也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内忧”,他本人日后也曾到四川避兵。在仕途上,他参劾过穆彰阿,具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求进愿望,但却得不到实现。遁世学道吗?神仙之事,毕竟渺茫。可见,“四奇”和作者本人的身世遭遇有着内在联系的!
这样,窦垿由祖国壮丽河山中所获得过且过的“领会”,也就不难看出了。湖、江、山、城,经过许多朝代兴亡,许多人事沧桑,但却不因此而改变它们的风貌,依然或潴、或流、或峙、或镇。比起大自然看不出的缓慢变化,朝代的兴替、个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实在算不了什么。由上可证,窦垿最后还是想通了,不以个人的坎坷遭遇而耿耿于心了。所以提问道:这种感受,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呢?
窦垿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精练的言语,写出这副一百零二字的楹联,既咏史,也写景,既抒情,又述怀,令人回味无穷。
偷懒完毕。
明天
枫桥
乡愁非廿八字能言,萍梗笑多情,卧城外几杵疏钟,遥闻夜半;
乌啼隔两千年犹似,客心安可寄,借此间一星渔火,泊向天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联的知名度就不做多说了,岳阳楼有五绝,杜诗、范记、孟诗、窦联、何书。关于此联的赏析前人已经太多,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能翻新,这里就借鉴一段,与大家一起学习。
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其显著特点之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其显著特点之三是: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因为在岳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吕洞宾的神话传说及诗句。其中有一首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溶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伤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全联以问句始,以问句终,向读者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内涵丰富,但是,面对“气向万千”的洞庭湖,窦垿为什么要“怆然涕下”?他又“领会”了什么呢?
在窦垿生活的时代,既有英法等国侵略者滋事的“外患”,也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内忧”,他本人日后也曾到四川避兵。在仕途上,他参劾过穆彰阿,具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求进愿望,但却得不到实现。遁世学道吗?神仙之事,毕竟渺茫。可见,“四奇”和作者本人的身世遭遇有着内在联系的!
这样,窦垿由祖国壮丽河山中所获得过且过的“领会”,也就不难看出了。湖、江、山、城,经过许多朝代兴亡,许多人事沧桑,但却不因此而改变它们的风貌,依然或潴、或流、或峙、或镇。比起大自然看不出的缓慢变化,朝代的兴替、个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实在算不了什么。由上可证,窦垿最后还是想通了,不以个人的坎坷遭遇而耿耿于心了。所以提问道:这种感受,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呢?
窦垿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精练的言语,写出这副一百零二字的楹联,既咏史,也写景,既抒情,又述怀,令人回味无穷。
偷懒完毕。
明天
枫桥
乡愁非廿八字能言,萍梗笑多情,卧城外几杵疏钟,遥闻夜半;
乌啼隔两千年犹似,客心安可寄,借此间一星渔火,泊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