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天下之乱世千秋吧 关注:254贴子:32,261

回复:【静雅】若雪不靠谱国学课堂开课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就说过若雪懂得很多啊!顶一下!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1-15 07:33
收起回复

    高人处处在啊,表示自己只会个人体


    17楼2014-11-15 09:56
    收起回复
      2025-09-22 15:29: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补充:聊魏碑不聊“二爨”就缺少腔调,说起爨宝子爨龙颜你须说“浑金璞玉,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招商银行”那四个字就是学二爨,赖少其写的,有人说他是学“扬州八怪”的金农的“漆书”,你要驳斥:金农也是学二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1-15 10:50
      回复
         补充:历代小篆名家你得知道几个,明清前知道个李阳冰就够了,明清金石学盛行名家辈出: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杨沂孙,吴大澂我知道你都记不住。就记吴让之吧,名廷扬字熙载,因同治皇帝名“载淳”,故避讳号“让之”或“让翁”。吴字师承邓石如,法度精深篆法美绝,但缺乏创新。装成这样就差不多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11-15 10:51
        回复
          聊篆刻,你得先分清楚人家的师承源流
            是学先秦小玺、汉铸、凿官印、还是元押封泥元朱文、或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明清流派印?看不懂篆刻师承,就没法装x了。例句:“这兄弟的白文印想必取法文何二老”、“此公朱文印有汪关苏宣遗风啊”……这样的片儿汤话是装腔首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11-15 10:51
          回复
             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
              篆刻家不因刀功深厚,也不因篆法优美,而因有一套自己的古文字体系,将不同出处的古文字融于一炉为己所用。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只做刀石功夫、刻一个字查一次《篆刻字典》的最多是刻字匠。故说篆刻,认完师承认篆法,把封泥元朱文并骨的肯定“海青”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11-15 10:52
            回复
              第一课:中国古代书法鉴赏
              结束。
              愿你看过此帖,以后在和书法家聊天时,尽显大家风范
              下一课:最美不过诗经之“桃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11-15 10:54
              收起回复
                好帖子
                 ☁
                ☀                    ✈     ☁       ☁

                 ↗看!灰机!
                   --来自找节操版百度贴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4-11-17 02:49
                回复
                  2025-09-22 15:23: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开课时间有规律么……
                   ☁
                  ☀                    ✈     ☁       ☁

                   ↗看!灰机!
                     --来自找节操版百度贴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4-11-17 02:53
                  收起回复
                    第二课
                    最美不过诗经系列之
                    桃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4-11-19 13:23
                    回复
                      谁有空?给发几张桃花的图片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4-11-19 13:24
                      回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4-11-19 13:27
                        回复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 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可见中国古人对这首桃夭的推崇。 一般人如果只读过三篇诗经,其中必有一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刘勰把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难易一字的佳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古人创作文句之初就是这样,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并不需大力咬文嚼字。所以今人反倒要 艳羡那恰到极处的好。“灼灼”二字,给人 以照眼欲明的感觉,深刻到难以磨灭的地步,读这诗,甚至只是读起头这一 句,已教人分辨不清,这艳得难舍难收的是桃花,还是那艳如桃花的女子。
                          说起桃花便避不开息夫人。
                          息妫因美色而亡三国。跟她差不多时代,同等功力的还有人称“三国王后”的夏姬。夏姬跟息妫不同,她是对男人是来者不拒,名符其实的一代妖姬;息妫则太多身不由己,所以后人对她的态度有如西施,骂者有之,怜者亦有之。更传说她后来与息侯出逃,可惜不成功,自尽而已。息妫血溅之地,长满桃花,后 人怜其命薄,建桃花夫人庙,尊她为“桃花夫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4-11-19 13:33
                          收起回复
                            我这里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4-11-22 21:45
                            回复
                              2025-09-22 15:17: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4-11-22 21: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