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求笃行吧 关注:60贴子:7,020
  • 12回复贴,共1
到公司一年多,学了很多东西呢。
学校里学了四年,实习1个月,所得的对飞机的感悟远远不及工作所得;原先觉得飞机不过如此到飞机设计其实很难,再到充满信心的心情转变,也不过这一年而已。


1楼2014-11-09 10:03回复
    原来学制造,只考虑怎么实现,考虑制造精度、准确度和实现方法,考虑装配方法....其实也不过泛泛而谈。和研究生师兄一起讨论轻质弹壳批量制造方法的时候,才稍微接触了一些实际工程使用的东西。
    中间又转为飞行仿真专业,设计飞机模拟器,还有飞行员人机交互环境——接触了很多公司,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的飞行模拟设备,也接触了很多飞行员,体会到飞行员飞行任务的艰难和座舱设计的重要性。


    3楼2014-11-09 10:30
    回复
      2025-08-08 20:25: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早期(这个也不早了)飞机座舱其实是非常不爽的,表非常多,排布识读也不方便

      后来比较注重排布的规律,可读性增强了很多


      4楼2014-11-09 10:34
      回复



        6楼2014-11-09 10:42
        收起回复
          后来又进行了仪表方面的集成


          7楼2014-11-09 10:46
          回复
            F-22的早期验证机型曾是这种先进座舱布局的典型代表


            9楼2014-11-09 10:53
            回复
              既然下显示器只用于备份显示和应急,飞机设计师进一步减少传统显示在座舱内的面积;随着飞机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飞机可靠性与安全保护能力的提升,飞行员也逐步从保障飞行安全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任务完成度:

              大面积集成下显也随着出现。


              10楼2014-11-09 10:58
              回复
                甚至有这种全为任务而生的下显


                11楼2014-11-09 11:00
                回复
                  2025-08-08 20:19: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作为军机,由于飞行环境的恶劣,大屏幕对抗震动、大过载、冲击、高温低寒以及生存能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目前采用多屏组合的方式还是居多:


                  12楼2014-11-09 11:05
                  回复
                    刚才说的平视显示器:

                    包含了:速度、马赫数、攻角、过载、姿态、速度矢量、航线、高度、航路点、当前导航方式、机体轴、雷达等信息,大多数信息是相当直观易懂的。
                    可大大减轻飞行员飞行负担,相比早期飞行员需要背三次开方表要好多了


                    13楼2014-11-09 11:12
                    回复
                      新座舱和新平显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信息显示分类和显示逻辑的问题,并诱发了更强的飞行错觉,这就是后话了。


                      14楼2014-11-09 11:14
                      回复
                        正式工作一年后,又开始从事飞机总体设计的一些事情。
                        飞机在我眼中,又从一个综合的人机交互环境,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生物体。
                        机体结构是这个生物强有力的骨骼,能承受高达数G的正负过载;
                        光滑的蒙皮是这个生物柔顺的肌肤,可完全由数学方程表达的曲面大部分可达到2G连续;
                        精心设计的外形,在高速飞行时,用肩部拍出强力的空气涡旋系,优化了身体的气流流动,强涡带来的龙卷风效应大大提升了升力;
                        飞机全身的舵面由他的小脑——飞控计算机——统一控制,完成在不同情况下机体的平衡与机动;
                        飞机的液压系统如同这个生物澎湃的心血管系统,涌动着永不停息的液压油,液压泵如同心脏心室,将液压油输送至各处,过滤回收部分如同心房,将液压液收回,神奇的是这里还有冠状血管(液压泵回油系统)和瓣膜(单向阀)!全机可动部件都从这里获取不竭的能量进行运动;
                        控制这些运动的就是飞机的机电管理系统,如同人的植物性神经;
                        还有飞机的发动机,以及进气道,是这个生物的胃和肺,一切动力的源泉!它们推动着飞机击破那一道道看不见的空气墙,再将这些空气随便整理成一支狂怒的军队从喷口爆射而出;
                        还有飞机的航电,如同生物的眼睛、耳朵、触感等,探查着外界的一切动静,接受友军的支援,空天一体的引导,导航功能等,保障完成千里刺杀、空中格斗、近距支援、战场遮断等任务;
                        机电管理、发动机控制、飞控系统、航电系统,在飞机总线的控制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信息交互的总线系统,就如同神经系统一样,将这些互不相关的东西链接在了一起,并汇集到核心机和座舱内,由系统和飞行员进行决策,系统如同植物性神经、飞行员如同自主神经,一般情况下,飞行员无法控制植物神经,也不受其影响,但发生危险或特殊情况下,飞行员又能对其进行超控,从这点看,飞机这个生物要比我们常见生物还要高级一些呐。
                        这样,当我们拨开飞机的一片蒙皮,发现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环控管、液压管、电气线束就不足为奇了。


                        15楼2014-11-09 11:50
                        回复
                          2014年了,已经24岁啦。还有6年就30了,希望那个时候能成为一名称职的设计师。
                          今年4月晋升的助理工程师
                          2018年,28可以当上工程师了。小时候的梦想也就差不多实现了。
                          2023年,33岁,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在自己从业十年的时候去申请高级工程师评定
                          或许,能开始主管一型产品的设计定型、完成首飞并立项
                          2028年,38岁,希望伴随自己设计的立项,申报研高,并成为一名副总工程师,开展小批试制和批产工作。
                          最后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真正的苍穹利剑


                          18楼2014-11-24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