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6日漏签0天
黑客帝国吧 关注:160,797贴子:299,31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黑客帝国吧
>0< 加载中...

看到这个。。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黑客帝国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左图是脑细胞,右图是宇宙结构,从两张图来看何其相似,充分说明了我们只是宇宙的一个分形,一个缩影而已,也说明了宇宙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意识的,而且都是一体的。
  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兼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曾发表过叫做单子论(Monadology)的独特思想。
  那是一种宇宙由无数个单子(monad)构成,每一个单子里面有一个完整的宇宙的思想。
  仔细想想这个思想可以知道它表现了宇宙的分形结构。
  即,一个粒子如果在其里面又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宇宙,那么,那个宇宙会由更小的无数个粒子构成,而在那每一个粒子里面又会有其他更小的宇宙。
  这样的过程会无限反复,从而,就可以称之为分形结构了。
  如果宇宙的确是由分形结构所构成,我们所属的这一巨大宇宙也可以被称之为是一个粒子。
  说不定我们就是生活在不过一个粒子的世界里面。
  而且说不定像宇宙这样的粒子有无数个。
  那么,应该就会有包含那所有的宇宙粒子的巨大生命体。
  并且,那个巨大生命体不可能就是所有一切的终点。
  那个巨大生命体同样也只会是个比他更巨大的宇宙里面的一个粒子而已。
  在分形结构里这样的过程也会无限反复。
  分形宇宙论认为宇宙本质上是一个粒子。
  构成宇宙的无数个粒子里面又会有其他小宇宙。
  人也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也可以以人为中心描述分形宇宙。
  即,我们所属的这个宇宙是某个巨大生命体内部的一个小小粒子,像我们宇宙一样的粒子会有无数个。
  那个巨大生命体头上又会有另一个广大的宇宙展开,那个宇宙又是另一个更加巨大的生命体内部的一个粒子而已。
  还有,我们的身体由无数个小粒子构成。
  其每一个粒子里面生活着非常微小的人,会认为我们是非常巨大的生命体。
  进而,那些微小生命体的身体里面还会有更加微小的无数个宇宙在反复着。
(以上内容均属转载)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然后就是这个
衔尾蛇(Ouroboros),是一个自古代流传至今的符号,大致形象为一条蛇(或龙)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结果形成出一个圆环(有时亦会展示成扭纹形,即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其名字涵义为“自我吞食者”(Self-devourer)。这个符号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而当中最为人接受的是“无限大”、“循环”等意义。另外,衔尾蛇亦是宗教及神话中的常见符号,在炼金术中更是重要的徽记。近代,有些心理学家(如卡尔·荣格)认为,衔尾蛇其实反映了人类心理的原型。(摘自百度百科)



2025-11-26 23:03: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十篇《生命的尽头》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啥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专家这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这是我很早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好笑吗?
我不觉得。
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当然,我不是什么心理专家,也没把握能治好那个患者,但是我需要她的认同才能了解她的视角、她的世界观。
她曾经是个教师,后来突然就变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蹲在石头或者花草前仔细的研究,有时候甚至趴在那里低声的嘀咕——对着当时她面对的任何东西,也许是石头,也许是棵树,也许什么都没有,但是她如此的执着,好几年没跟人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就自己认真做那些事儿,老公孩子都急疯了她也无视。
在多次企图交谈失败后,她的身边多了一个人,跟她做着同样的事情,那是我。
与她不同的是:我是装的,手里攥着录音笔随时准备打开。
那十几天很难熬,没事儿我就跑去假装研究那些花花草草、石头树木。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猜我也快入院了。
半个月之后,她注意到了我,而且是刚刚发现似得惊奇。
她:“你在干吗?”
我假装也刚发现她:“啊?为什么告诉你?你又在干吗?”
她没想到我会反问,愣了一下:“你到底在干吗?”
我:“我不告诉你。”说完我继续假装兴致盎然的看着眼前那根蔫了的草。
她往我跟前凑了凑,也看那根草。
我装作很神秘的用手捂上不让看。
她抬头看着我:“这个我看过了,没什么大不了的。那边好多呢。”
我:“你没看明白,这个不一样。”
她充满好奇的问我:“怎么不一样?”
我:“我不告诉你!”
她:“你要是告诉我怎么不一样了,我就告诉你我知道的。”
我假装天真的看着她,那会儿我觉得自己表情跟个白痴没区别。
我:“真的?不过你知道的应该没我的好。”
她脸上的表情像是看着小孩似得忍着笑:“你不会吃亏的,我知道的可是大秘密,绝对比你的好!怎么样?”
我知道她已经坚定下来了,她对我说话的态度明显是哄着我,我需要的就是她产生优越感。
我:“说话算数?”
她:“算数,你先说吧。”
我松开捂着的手:“你看,草尖这里吊着个虫子,所以这根草有点儿蔫儿了,其实是虫子吃的。”
她不以为然的看着我:“这有什么啊,你知道的这个不算什么。”
我不服气的反问:“那你知道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她笑了下:“我知道的可是了不起的事儿,还没人发现呢!”
我假装不感兴趣低下头继续看那根蔫了的草,以及那个不存在的虫子(汗)。
她炫耀的说:“你那个太低级了,不算高级生命。”
我:“什么是高级生命?”
她神秘的笑了下:“听听我这个吧,你会吓到的!”
我将信将疑的看着她。
她拉着我坐在原地:“你知道咱们是人吧?”
我:“……”
她:“我开始觉得没什么,后来我发现,人不够高级。你也知道好多科学家都在找跟地球相似的星球吧?为了什么?为了找跟人类的相似的生物。”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这我早知道了!”
她笑了:“你先别着急,听我说。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要找跟人类相似的生物呢?也许那个星球上的生物都是机器人似得,也许他们都是在硅元素基础上建立的生命……你知道人是什么元素基础上建立的生命吗?”
我:“碳元素呗,这谁都知道!”
她:“哎?你知道的还挺多……我开始就想,那些科学家太笨了,非得跟地球上生物类似才能算是生物啊?太傻了。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如果那个星球上的外星人跟人类不一样,外星人不呼吸氧气,不吃碳水化合物,它们吸入硫酸,吃塑料就能生活,那我们就很难跟他们沟通了。所以,科学家不笨,他们先找到跟地球类似的环境,大家都吸氧气,都喝水吃大白菜,这样才有共同点,生命基本形态相同,才有沟通的可能,对吧?”
我不屑的看着她:“这算你的发现?”
她耐心的解释:“当然不算我的发现,但是我想的更深,既然生命有那么多方式,也许身边的一些东西就是生命,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是生命罢了,所以我开始研究它们,我觉得我在地球上就能找到新的生命形式。”
我:“那你都发现什么是生命了?”
她神秘的笑了:“蚂蚁,知道吧?那就是跟我们不一样的形式!”
我:“呸!小孩都知道蚂蚁是昆虫!”
她:“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其实蚂蚁是细胞。”
我:“啊?什么细胞?”
她:“怎么样,你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其实蚂蚁都是一种生命的细胞。我命名为‘松散生命’。其实蚁后就是大脑,兵蚁就是身体的防卫组织,工蚁都是细胞,也是嘴,也是手,用来找食物,用来传递,用来让大脑维持。蚁后作为大脑,还得兼顾生殖系统。工蚁聚在一起运输的时候,其实就是血液在输送养分,工蚁是兼顾好多种功能,还得培养新生的细胞——就是幼蚁。蚂蚁之间传达信号是靠化学物质,对吧?人也是啊,你不用指挥你的细胞,细胞之间自己就解决了!明白吧?其实蚂蚁是生命形式的另一种,不是简单的昆虫。你养过蚂蚁没?没养过吧。你养几只蚂蚁,它们没几天就死了,就算每天给吃的也得死,因为失去大脑的指挥了。你必须养好多只它们才会活。就跟取下一片人体组织培养似得,只是比人体组织好活。咱们看蚂蚁,就看到蚂蚁在爬,其实呢?咱们根本没看全!蚂蚁,只是细胞。整个蚁群才是完整的生命!松散生命!”
我觉得很神奇,但是我打算知道更多:“就这点儿啊?”
她:“那可不止这点,石头很可能也是生命,只是形式不一样,我们总是想:生命有眼睛,有鼻子胳膊腿,其实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它们看着不动,其实也会动的,只是太慢了,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动是被动的,风吹啊,水冲啊,动物踢起来啊,都能动。但是石头不愿意动,因为它们乱动会死的。”
我:“石头怎么死?”
她:“磨损啊,磨没了就死了。”
我:“你先得证明石头是生命,才能证明石头会死吧?”
她:“石头磨损了掉下来的渣滓可能是土,可能是沙,地球就是这些组成的吧?土里面的养分能种出粮食来,能种出菜来,动物和人就吃了……吃肉也一样,只是多了道手续!然后人死了变成灰了,或者埋了腐烂了,又还原为那些沙啊土啊里面的养分了,然后那些包含着养分的沙子和土再聚集在一起成了石头,石头就是生命。”
我:“聚在一起怎么就是生命了?”
她严肃的看着我:“大脑就是肉,怎么有的思维?”
我愣住了。
她得意的笑了:“不知道了?聚在一起,就是生命!人是,蚂蚁组成的松散生命是,石头也一样,沙子和土聚在一起,就会有思维,就是生命!石头听不懂我们说话,也不认为我们是生命。在它们看来,我们动作太快,生的太快,死的太快的。你拿着石头盖了房子,石头还没感觉到变化呢,几百年房子可能早塌了,石头们早就又是普通石头了,因为几百年对石头来说不算什么。在石头看来,我们就算原地站一辈子,它们也看不到我们,太短了!”
我目瞪口呆。
她轻松的看着我:“怎么样?你不行吧?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和石头沟通。研究完这个,我再找找看有没有看人类象石头一样的生物。也许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不到。”说完她得意的笑着又蹲在一块石头边仔细的看着。
我不再假装研究那根草,站起身来悄悄走了,怕打扰了她。
后来差不多有那么一个多月吧?我都会留意路边的石头。
石头那漫长的生命,在人类看来,几乎没有尽头。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面那篇文章是出自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我不甘心的回头看了看量子物理教授,他点了点头:“他说的没错。” 我:“好吧,那么既然你是别的宇宙来的,你总该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吧?别说你一觉睡醒就过来了。” 他无视我的讥讽:“通过惠勒泡沫。” 我:“毁了什么泡沫?没明白。” 量子物理教授:“他说的是量子泡沫,不是毁了,是惠勒【注①】。你们的地球也有惠勒吗?”后半句是问他。 他:“有,我们宇宙的地球和你们宇宙的地球,除了科技上发达一些,基本差不多。反重力器也是才有没多久的,至于多宇宙穿梭是政府行为。” 我有点儿晕眩,事实上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科幻发烧友坐在这里都会比我明白的多。这些年我面对过很多种看似完善的世界观。有依托神学或者宗教的,有建立在数学上的,还有其他学科的,当然也有凭空胡说的。但是我最讨厌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如果精神病医师面对的大多数患者都是这类型的话,我猜物理系毕业生们会在就业问题上很滋润——或者,在精神科增设必修课,猜猜看会增设什么科目? 我打断他们俩:“不好意思,麻烦你们谁能解释下那个泡沫是怎么回事儿?” 量子物理教授:“惠勒泡沫,也就是量子泡沫,那是一个形容的说法而不是真的泡沫。在宇宙形成后,整个宇宙在扩散,宇宙中不是绝度同质的,是不规则分布的。宇宙中星系就是不规则分布的,这个知道吧?实际上我们已经证实了【注②】在非常非常小的维度上——不是纬度,而是四维时空的维……在很微小的维度上,时空也是不规则的,是混乱状态,就像一堆泡沫一样杂乱无章,比原子微粒还小。有些量子泡沫会有虫洞。因为量子泡沫这个词是物理学家约翰.阿齐博尔德.惠勒创造的,所以也管那个叫惠勒泡沫。” 我痛苦的理解着那个泡沫的存在。 我:“是个微缩的宇宙?” 量子物理教授:“可以这么理解。或者从哲学角度理解:微观其实就是宏观的缩影。” 我:“好吧,我懂了。”我转向他:“你的意思是说,你从那个比原子还小的泡沫里找洞钻过来了是吧?” 他笑了:“不是钻,而是传输。” 我:“你是学什么的?在你那个宇宙的地球……有大学吧?” 他:“我是学人文的。” 我:“你们的政府为什么不派士兵或者物理学家过来,而派人文学家过来呢?” 他看着我不说话。 我叹了口气:“好吧,我明白,你的工作是观察汇报……”我的确有点儿胡搅蛮缠。 他笑了下:“那就好。” 我:“好了,也就是说,你也不知道怎么传输过来了对吧?因为你不是技术人员,你不是……” 他打断我的话:“我知道怎么传输。” 我和量子物理教授飞快的对看了一眼。 我们几乎同时问:“怎么做到的?” 他:“数据压缩。” 量子物理教授:“你能说的详细点儿吗?” 他:“是把我的个人信息全部转变成数据后,通过电子实现在这个宇宙重塑。” 我:“怎么回事儿?你是说把你转变成数据了?” 他:“对,我的一切信息数据。” 我:“我不懂。” 他:“嗯……举个例,这么说吧:一个外星人偶然来到了地球,觉得地球很有意思,想带资料回去。但是因为是偶然来的,自己的飞船不够大,不可能放下很多样本。于是外星人找到了一套大英百科全书,觉得这个很好,准备带回去。但是发现那还不行,因为那一套太多了,还是太重了。外星人就把字母全部用数字代替,于是外星人得到了一串长长的数字,通过飞船的计算机全部按照百科全书顺序排列好后准备带走,但是外星人又发现飞船上的计算机还要存储很多画面和视频,那串大英百科全书数字太长了,占了很多硬盘空间——我们假设外星技术也需要硬盘。那怎么办呢?外星人就测量了自己飞船精确的长度后,把飞船假设为1。又把那串长长的‘大英百科数字’按照小数点后的模式,参照飞船长度,在飞船外壳上某处刻了很小的一个点。于是外星人回去了,他只刻了一个点,却带走了大英百科全书。回去只要测量出飞船的长度,再找到那个点在飞船上的位置……” 我:“我明白了,那个点所在的位置精确到小数点后很多位,就是那串大英百科数据,对吧?” 他:“是这样。” 我:“这个很有意思……但是跟压缩你有什么关系?” 他:“把我的信息压缩成数据,按照脑波的信号用电子排列。这样我就成了一串长长的电子讯号,电子可以通过惠勒泡沫来到这个宇宙。” 量子物理教授:“不对,讲不通。你现在的存在是肉体,不是讯号。这边宇宙怎么再造你肉体呢?” 他:“嗯,现在我们的技术没有那么好,所以只能找有我存在的其他宇宙,把我的电子讯号传输到这个宇宙的我的大脑中,这样实际意识也是我了。” 我:“附体嘛……” 他:“可以这么说。” 量子物理教授:“那你怎么回去呢?” 他:“大脑本身就可以释放电讯号的,虽然很弱。利用这点,在每次传输都附加标准回传信息……我的脑波讯号,开头部分是定位讯号,结尾部分是回传讯号。到了回传讯号的定时后,定期在这个宇宙的替身大脑释放一个信息,刺激一下大脑,然后这个大脑就会释放我特征的电讯号回去。那边负责捕捉接收。这样就可以了。” 我努力听明白了:“也就是说那边你的肉体还存在,你存在于两个宇宙……呃,一个宇宙的你,存在于两个宇宙,是吧?” 他:“就是这样。” 我:“精神跨宇宙旅行啊……可行吗?”我侧身对着量子物理教授。 看量子物理教授表情是在仔细想:“目前看理论上完全没问题……不过我的确没听说过……” 我转回头:“但是你为什么找到他呢?”我指的是量子物理教授。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他:“我想询问一下这个宇宙地球的量子物理程度的,我希望能想个办法帮助我。” 量子物理教授:“他两天前就该回去了,但是那边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他:“是的,我回不去了。” 注1: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生于1911年7月9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物理学思想家和物理学教育家。惠勒生前是美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文理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1937惠勒提出了粒子相互作用的散射矩阵概念。1939提出重了原子核裂变的液滴模型理论。惠勒在广义相对论大体上还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的时期,把它引进物理学。1965年获得爱因斯坦奖。1969年惠勒首先使用“黑洞”一词,从此传播世界。1968获原子能委员会恩利克&#8226;费米奖,1982年获玻尔国际金质奖章。1983年他提出了参与宇宙观点。1993年获Matteucci Medal。2008年4月13日,因患肺炎医治无效,在新泽西的家中逝世,享年97岁。 注2:参见第三篇《四维虫子》注③。 第二十五篇《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傍晚的时候,那位 “时空旅行者”暂时走了,我没走,住在朋友家了。 我:“你觉得他是精神病吗?” 朋友有点急了:“你问我?我找你来就是问你这个的啊!!” 我:“你先别激动……因为我对你们说的那些宇宙啊,什么泡沫啊,不是很明白,所以我没法做判断。你先告诉我他说的那些是小说电影范畴的还是真的是那样。” 量子物理教授:“哦,这样啊,嗯……有些地方我也不是很明白。例如说到反重力装置的问题。他提到了引力子,这个……因为万有引力只是一个现象,为什么会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成因,目前还是未知的东西。” 我:“……对啊,为什么会有引力……” 量子物理教授:“现在没人知道,引力场的存在是事实。所以说他提到的这个的确很有意思,如果真的发现所谓引力子,反重力装置还真有可能实现。那个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科技标志了。” 我:“还有吗?还有你觉得是瞎掰的没?” 量子物理教授:“难说,我想明天他来了我详细的问一下。如果真的是他说的那样,那么他作为参与者肯定会对那方面知识有一些掌握,哪怕是岗前培训也得知道一些,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就放过来了,违反常理。而且他也提到过这是政府行为,那么岗前培训应该是有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因为目前我所了解的量子力学知识里面,没听说过这种传输方式。哪怕他能说个大概,理论上可行都成……否则就是胡吹了。” 我:“等等,你是说你相信他说的?” 量子物理教授:“嗯……有点儿,所以我急着找你确认。因为关于穿越量子泡沫那方面,眼下的技术还是实验阶段,例如无条件电运——就是在我家这里无条件的把一个东西传输到你家。目前虽然可以做到,但是只能运送很微小的粒子……” 我:“停,电运啥的太复杂了,还有就是多宇宙理论是怎么回事儿?我听不懂就没法判断他是不是胡吹的。你必须今天晚上教会我。” 他使劲挠着头:“这个怎么可能啊?” 我:“否则我帮不了你。” 他认真的想了好一阵:“嗯……我试试吧……但是我只能说尽力……你原来听课都听哪儿去了?” 我无比坦然的承认:“睡着了。” 他叹了口气:“来我书房吧。” 我发现能有个自己的书房是件很爽的事儿,不管是否看书,那个气氛还是挺不错的。至少说起来很牛的感觉。 坐下后,他认真的看着我:“你在考验我的教学水平……这样吧,我看看能不能压缩最实质的内容,用最直白的方式给你解释下多宇宙理论。” 我鞠了个躬:“如果真的能,那我以后就听您的课了。” 他笑了下:“嗯……从这儿说吧:在19世纪的时候,物理界有个共识,象光啊,电磁啊,这类的能量都是以连续波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我们至今都在用光波、电磁波这类的名词。对于这一点上,是19世纪的物理界的很大成就。如果有人对此质疑的话,用一个实验就能证实这一点。” 我:“嗯,弄一堆仪器干点儿啥。最后得了个结论,所有人目瞪口呆,这个我理解。” 量子物理教授:“你错了,这是个很简单的实验,任何人都能做。” 我:“哎?是吗?那你现在做给我看!” 量子物理教授:“别急,我会做给你的。咱们先说第一步:假设啊,假设你在我这个门上掏出个竖长条的缝隙来,我站在外面用手电向里面照射,你关了灯在屋里看。墙上会有1条光带对吧?” 我:“对,怎么了?” 量子物理教授:“好,现在假设门上掏了2个竖长条缝隙,我还是站在外面用手电筒照射,你会在屋里的墙上看到几条光带?” 我:“2条啊,这个有问题吗?” 他笑了:“真的吗?我们试试看。”说着他找了张硬纸,用裁纸刀切了2条窄缝,又翻出了手电筒。 我看着他折腾不解的问:“难道不是2条吗?” 他在关灯前神秘的笑了下:“看看就知道了。” 他打开手电筒,用那张有2条缝隙硬纸挡住光束。墙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光栅(见图1)。我像个白痴似得发出惊叹:“天呐,居然这么多!”。 量子物理教授:“看到了?” 我:“怎么会这样?” 他重新开了房内灯坐回我面前:“透过缝隙的光波是相干的,在有些地方互相叠加了,然后就是你看到的,出现了一系列明暗效果的光栅(见图2)。” 我:“真有意思。” 量子物理教授:“我们还是假设,假设门被掏出了4条缝隙,墙上的光带会是多少?” 我:“呃,我算算……加倍再加上叠加……” 量子物理教授:“不用算了,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光栅只有刚才的一半。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我:“4条缝隙的比2条缝隙的光带少?你确定?为什么?” 量子物理教授:“你不信?我们可以再做实验。” 我:“不,我信了,告诉我为什么。” 量子物理教授:“因为缝隙过多,就造成了光波互相抵消掉,互相干涉了,这也就是光干涉现象。这个实验叫‘杨氏双缝干涉’【注①】。你回家可以尽情的做这个实验。” 我:“嗯,我也许会做的。但是这跟多宇宙有什么关系?” 量子物理教授:“有,实验证明了光是波,但是后面出了个小问题:用光照射金属板,会产生电流,没人知道为什么。后来经过反复试验,通过研究金属板上光线的量和产生电流量的关系,得到了一个结论。” 我:“那个光照和电流关系怎么回事儿?一系列的计算?” 量子物理教授:“对。” 我:“好了,不用告诉我那些公式或者计算了,直接告诉我结果吧。” 量子物理教授:“嗯,你有兴趣可以查到的;结果就是:光其实连续独立单元形式存在的能量,也就是一种粒子【注②】。这就是量子物理学的开端。” 我:“……那个杨什么的实验呢?被数学推翻了?” 量子物理教授:“看上去是的,因为这不合理。然后物理学家们开始争起来了,但是谁都没办法否定——因为这不是说说的事儿,计算过程摆在那里,没有作假。这种混乱直到爱因斯坦对于原子的研究以及粒子的研究发表后才结束。爱因斯坦把光粒子叫做光子,正是因为光子冲击了金属板,才产生了电流。” 我:“光波实验白做了?真折腾啊,弄了半天是个伪科学实验,我白激动了一把,以为终于可以亲自摆弄下科学实验了。” 他笑了:“不白做,到了现在,已经证明了光子是带有波特性的粒子。” 我困惑的看着他。 量子物理教授:“这么说吧,因为光子足够快,还是连续的,这个理解了?就像你扔出一把沙子。” 我:“哎,早说嘛……这里OK。不过你说了这么多,半句没提多宇宙的问题。” 量子物理教授:“这是我要说的。通过前面的实验你看到了光的互相干涉,也就是说,光才可以干涉光。而后面又确定了光子这个问题。下面就是多宇宙理论的证据之一了。” 我:“OK。” 量子物理教授:“物理学家们就想:如果每次放出一个光子,用专门的光感应器来接收,这样就没有干扰了对吧。因为光子的速度让它可以不受干扰——因为没有别的光子了。” 我:“嗯,是这样。” 量子物理教授:“但是实验结果让所有人不能理解。光子的落点很没谱,这次在这里,下次在那里,再下次又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了,没有定式。” 我:“嗯……假如你计算下概率。” 他摇了摇头:“不要用数学来说,这是个真正的实验,真正的光子,真正的感应器,在地下几公里的深处,排除了能排除的所有因素。但是,没有定式。” 我笑了:“然后物理学家们又打起来了吧?” 量子物理教授:“没错。大家都纷纷做这个实验,但是却找不到任何原因。所有已知的可能性都排除了。” 我:“终于说到这里了,你是想说:来自其他宇宙的光子干扰了这个光子【注③】?好吧,我暂时相信,那么,怎么来干扰的?” 量子物理教授:“还记得量子泡沫吗?” 我:“……这样啊……但是……” 量子物理教授:“没错,就是你说的‘但是’,所以至于多宇宙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因为那个实验没有问题,但就没有答案,只有多宇宙才能解释。而且,没有人能证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但是,这彻底颠覆了我们目前所知道很多东西:灵魂啊,神啊,物理啊,这个解释过于大胆了,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疲惫的倒在椅子上——总算搞明白了。 那天晚上躺下的时候觉得脑子有点儿晕,因为这一天有太多东西冲击进来了。以至于花了很久我才睡着。 第二天. 我的朋友也是一脸疲惫的坐在我旁边,而那个“旅行者”显得平静而镇定。 我:“我想问你一下,你昨天回家了?” 他:“对。” 我:“这里跟你那边,除了那个什么反重力装置外,还有什么不同?” 他:“你们南美是十几个国家各自独立的,在我们的地球南美是联盟形式存在,就跟欧盟似得。” 我:“哦?这样多久了?” 他:“筹备好多年了,成立了一年多。” 我:“哦,美国总统是布什?”(2006年) 他:“对。” 量子物理教授:“你能说说你们的那个反重力装置是怎么制造引力子的吗?” 他:“制造?不,不制造,而是改变引力子的方向。” 看得出量子物理教授有点儿诧异:“哎?那怎么改变的你知道吗?” 他:“这个我不知道了。” 我:“好吧,那说你知道的吧。” 他:“嗯,我记得多少都会说出来,如果你们觉得我说的有严重的问题,真的是精神病的话,也立刻就告诉吧?我是说真的。” 我点了点头:“没问题;你能说说关于传输的事儿吗?” 他:“好,那个我知道不少。” 量子物理教授飞快的抢过我手里的本子和笔准备记下他看重的重点。 他:“说传输就必须说大脑和人体。在我们通过DNA技术成功了解了大脑机能后……” 我:“停,你说你们彻底破解了大脑全部机能?” 他:“全部?我没那么说吧?大部分,但是记忆部分基本没有任何问题了。” 我和量子物理教授对看了一眼:“好你继续。” 他:“在了解大脑机能后,生物学家发现大脑的很多功能如果没有和肢体的互动就不能彻底了解,于是他们开始虚拟人体。” 我:“虚拟?呃,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就是在计算机上完全模拟人体出来对吧?” 他:“对啊。


2025-11-26 22:57: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我:“那不可能,人体细胞量太庞大了,没有计算机能够运行出来,也许能扫描一下,但是全部转化成信息还得按照人体的机能运作那不可能!别说你们的地球有什么黑洞信息量计算机或者量子计算机。” 他:“我们没有你说的那个,但是超级计算机还是有的,也许跟你们的差不多,也不会差哪儿去,但是我们做到了,用压缩技术做。” 我:“你还没说完思维压缩的问题呢,现在又提到人体压缩?好,很好,怎么做到的?” 他笑的很自信:“打个比方说:你拍了一张蓝天的照片,一片蓝色对吧?如果把照片放很大,会看到很多排列在一起的像素点。每个像素点的蓝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像素点都有自己的独立信息。相机的功能越好,像素点越多,这样看上去蓝天更加逼真。但是这样这张照片的容量会很大……” 我:“矢量图?” 他:“是的,就是那个意思。但是这张照片如果不需要放那么大,只要表现出来就好了,就会技术压缩那些像素点。比方说如果这一个像素点和旁边那个像素点看上去差不多,那就不用两个像素点来储存,把它们用一个信息表达好了。如果这一片像素点都看起来差不多,那么把这一片像素点都变成一个好了。这样按照需要的清晰度,把那些像素全部压缩了。照片容量会小很多倍。如果不需要放大很多,那么根本看不出来,这是像素压缩技术。我们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先扫描下细胞,把一些差不多的合并为一个信息。这样就轻松多了,比方说表皮细胞,我们以一平方毫米为单位,记录一个信息。或者记录一平方毫米单位的肝脏细胞……诸如此类。大脑细胞也一样,但是可以精度提高一些,例如十分之一毫米为一个基础单位?这样就可以压缩了。虽然这样信息量也很大,但是总比每个细胞为一个单元好的太多。” 量子物理教授:“扫描的仪器……” 我:“呃,这个问题不大,我们也可以,利用核磁共振同时在辅助射线什么的,虽然花点儿时间,但是能做到。不过那些设备肯定不是医院那种级别的……不过……”我转向“旅行者”:“不过要是那个样本细胞不健康,有潜在危险,那岂不是那一片都完蛋了?” 他:“这个我知道,但是我们也不必关注是否有个别细胞不健康的问题,毕竟不是要重新制造一个躯体出来,只是模拟就好了。利用模拟出来的虚拟躯体,和大脑的主神经连接就可以和大脑产生互动了,也许不那么完美,但是无所谓,因为目的不是完美,只要弱电刺激啊,神经反射啊,大脑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工作就可以了。然后停止其他智能反应,只保留生命维持的功能,也就得到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大脑状态,这时候,刺激大脑记忆部分,让记忆部分释放那部分的弱电,提取记忆信息出来,然后用电子按照大脑本身的模式,即时发送到这里。开头部分加一个强信号定位,结尾部分加一个回传定时记忆,好像在线传输那样传过来了。于是我,就到了。” 我们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是完全可行的——除了发送行为那部分。 我:“……这样啊……那么说就是只要记忆过来就好了……那你们的地球治疗失忆一定没问题了?” 他:“对,没错。接着说我,我知道我是来干嘛的,我要做什么,足够了。至于现在的我是不是心脏不如那边好,或者原本我的指甲比这边长了短了都是无用信息,只要记忆过来就没问题了。” 量子物理教授:“你是说有两个你吗?带着同一个记忆的。” 他:“可以这么说,不过从我过来那一刻,我们的记忆就不一样了,那边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这边发生了什么那边也不知道,除非记忆回传。” 我:“你这个说法,那就是灵魂分成了两个啊?这可彻底颠覆了宗教信仰……” 他有点儿不以为然:“信仰?既然那么容易被动摇了、被颠覆了,那就不叫信仰了。我知道你们这里对多宇宙是怀疑态度,因为那样就等于有很多个上帝,很多个佛祖,很多个安拉,很多个奥丁,所以就否定!是这样吗?我不清楚在你们的地球怎么想的,在我们那里这不是问题。灵魂怎么就不能是很多个了?神怎么就不能很多了?多了就乱了?没有神就没信仰了?难道没有上帝就不爱了?没有佛祖就没有开悟了?没有教廷就道德沦丧了?到底是信仰自己的心,还是在迷信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嚣: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甚至开始羡慕那个“他的地球”了。 量子物理教授:“嗯,这个话题先放一边,我想知道一个技术问题:你们怎么确定能传送到这个宇宙的?定位怎么定位?” 他:“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过:看到某个场景的时候突然觉得似曾相识,甚至可以预知下一秒发生的事情?” 量子物理教授:“有过,但是那是大脑记忆部分产生的临时幻觉和错误。” 他:“错误?产生错误还能预知下一秒?不对吧?” 他:“其实那不是记忆错误,而是你的脑波瞬间和其他宇宙的脑波相通了。而相通的那个恰好是比你早一点儿那个宇宙,你得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记忆信息。就是共享了。那种事情很少就是因为你没办法长时间保持和另一个自己的联系。原理你应该清楚,其实就是另一个你的大脑记忆弱电信号通过量子泡沫传输给你了。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虽然只有那么一瞬间。” 我和我的朋友都有点懵。尤其我,有点儿恍惚,我觉得精神病的是我们。因为所有的疑点在他那里都轻松解决了。 量子物理教授:“呃……你刚才提到稍早一点儿的那个宇宙对吧?我们的看法是宇宙是不停分裂的,而不是早就存在了无限个……” 他:“你……唉……你不觉得这个说法太主观太矛盾了吗?分裂?分裂以什么为标准?你的选择吗?那么别人的选择就都不存在了?那古代的人选择就不存在了?未来你的后代的选择就不存在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可分裂点都在不停的分裂?分裂后就消失了?没了?就你选择后分裂的还存在?这种问题……这么简单的逻辑问题……我还是学人文的我都知道……” 量子物理教授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因为我们的地球对于多宇宙是不确定的。” 他:“好吧,是我有点儿着急了,对不起。我很想知道,从逻辑上,从技术上,我说的这些……这么说吧,我是精神病吗?” 我:“老实说,如果你是的话,那么你是我见到的最……可怕的精神病了。你说的基本可行,但是,不能排除你是偶然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些知识。不过,我想安排你尝试一下催眠,那个对你,对我们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 他缓缓的点了点头:“也许……吧……如果催眠能找到我记忆里的那个回传信号就好了,有那种可能吗?” 我:“我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还的确有可能!” 他期待的看着我:“那我终于可以回去了。” 注1: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 )最先在1801年得到两列相干的光波,并且以明确的形式确立了光波叠加原理,用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干涉现象。另外一提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这个实验。实验注意两点:1,最好在黑暗环境下,同时保障光源是比较稳定的强光;2,缝隙如果开的很宽会得不到光栅效果。 注2: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年—1947年)在1900年提出。 注3:“多宇宙理论”最早是由物理学家休.埃费里特(生卒年忘了,希望熟悉的朋友友情提供出来)在1957年提出的。 第二十六篇《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第二天晚上。 量子物理教授:“你觉得他……正常吗?” 我:“不正常。” 量子物理教授:“你是说……” 我:“一个人要是这种情况算正常吗?我没看出他不正常,所以才不正常。如果他胡言乱语或者随便说点儿谁也听不懂的语言我倒是很容易下判断。” 量子物理教授:“逻辑性呢?” 我:“逻辑性……我已经习惯了,我见过太多逻辑完善的病人了,只不过是他们对事物的感受错位了。而且很多比你我更理智冷静。不过这个……” 量子物理教授:“什么?” 我:“可是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量子物理教授:“可能是我们不对劲吧?我觉得很可怕……” 我:“我也是……” 他看了下我:“你好像比他痛苦。” 我点了下头。 量子物理教授:“目前看,很多内容的确是他说的那样,只是技术上我们还没达到。不过……很近,用不了多久技术上也许真的能实现了,这个才是最可怕的。” 我:“他说的那些科技水平,现在我们到什么进度了?” 量子物理教授:“不知道,最近五年关于无条件量子电运方面,相关学术杂志上基本没有新内容了,偶尔有也是理论上泛泛的空谈。” 我:“你是想说没有进展?还是你想说各国政府都在偷偷的干?你是阴谋论者吗?” 量子物理教授:“我不是。但是偷偷干是正常的,毕竟这个技术太诱人,可以说是完全把技术前和技术后划分为两个时代了。” 我:“这么严重吗?” 量子物理教授:“军事上我们不说了,说民用基础。想想看,凭空运送,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接收者的个人信息就够了。我凭空就弄出一个苹果在手里,让你眼睁睁的看着我变出东西——还不是魔术师那种动作飞快的把戏,而是让你看到一些东西在我手中组成。你不觉得那是神话吗?我现在突然怀疑过去神话都是真的了,原本那是真实的,后来成了历史,当文明衰退后,后人看了那些不相信,历史就变成了传说。如果反重力装置便携化,如果量子电运技术便携化,如果记忆接收芯片植入大脑。你可以自由的飞,你可以凭空拿到东西,你可以不用上学得到你需要的任何知识,那不是神话是什么?之所以认为是神话,是因为科技程度还达不到。别那种眼神看我,我知道这些听上去像个科幻晚会的发言。但我是以一个量子物理讲师的身份说的这些。我不信有什么神,我相信人类自己就是神——唯一的问题是:人类这个新的神,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技术不毁灭自己。所谓的科学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到底是不是能控制住自己所创造的一切,而避免自我毁灭。” 我想了好一阵:“嗯,如果我有小孩我不会让他选择魔术师职业的,下岗只是迟早的事儿。还有,你准备改行教哲学了?” 量子物理教授:“改行教文学了——如何撰写悲剧。” 我笑了:“剧本大纲是什么?” 量子物理教授:“得到一切,却因无法控制而导致自我毁灭。” 我:“你需要做精神方面的鉴定吗?我可以帮你。” 量子物理教授:“需要的时候我会找你。” 我愣了一下:“你说什么?” 量子物理教授:“需要的时候……怎么了?” 我:“天呐!原来是这样!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某种思维方式。。。。那种感觉。。。
让我很纠结啊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是啊。。
我也这样想过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懒熊
不解释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11-26 22:51: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d-b
  • 电池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黑客帝国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