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0月23日漏签0天
郭德纲吧 关注:972,756贴子:15,725,21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1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郭德纲吧
>0< 加载中...

闲谈鼓曲,聊聊几句,一家之言,各位不要介意啊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楼喂度娘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先说我比较熟的——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的起源有二说:一说清乾隆年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来沈阳献艺,吸收当地民歌小调演变而成;二说清道光、咸丰年间辽西"屯大鼓"艺人进城献艺,发展为奉天大鼓。东北大鼓的唱腔是在弦子书、子弟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及二人转逐渐形成的。据霍大顺介绍,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东北大鼓发展到鼎盛时期,在沈阳的各茶楼、北市场、小河沿等地,到处都能听到东北大鼓。当时张作霖就很爱听著名艺人霍树棠唱的东北大鼓。
东北的唱腔多是温柔缠绵,借鉴了北方许多鼓书与鼓曲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竹板书等。
我比较喜欢的曲目《剑阁闻铃》《游湖借伞》《铁冠图》《十三辙》这些小段,尤其是《剑阁闻铃》比之京韵,更有一番风味


2025-10-23 20:43: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郭爷唱的东北大鼓我只听过两段——《剑阁闻铃》《长坂坡》
郭爷的嗓子高亢明亮,武段子演绎的很到位,所以他在演唱的时候加快了节奏,更有劲,《剑阁闻铃》就是。而唱《长坂坡》的时候明显成熟了,更有韵味——柔、媚、脆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没人看啊。。。。。。我自己顶。。。。。。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谢谢哈~~我美了~~~~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哈哈!!!不叫事!笑料炖包袱~~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来了~~~


2025-10-23 20:37: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人转和东北大鼓是亲姐俩,很多的唱腔、曲牌、旋律都是同根同源,现在的二人转都不唱正戏了。所以失传少演也很正常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3楼那个叫神调,起源于东北,就是所谓“跳大神的”嘴里念叨的,后来被二人转吸收,成为二人转表演的曲目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呵呵,咱就是辽宁人。。。。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慢慢来,不着急~~~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京东大鼓
产生于香河和宝坻一带的农村,它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语言音调逐步发展而成的。20 世纪初传入天津市区。从宝坻流落市区的民间艺人刘文斌,经常利用晚上走街串巷演唱他在农村地头上哼唱的民间小调。后来专门撂地演唱,以此为生。京东大鼓便由他命名。在诸多京东大鼓艺人中,刘文斌的风格最突出,影响最大。他除演唱大书外,还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厢》、《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押宝》等短篇唱段。通过演唱短段,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无华,吐字清楚,明白如话,颇为一般市民观众、特别是家庭妇女所喜爱。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为“京东大鼓”。不过,由于他的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所唱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已日趋衰落。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顶!!!!!!!!


2025-10-23 20:31: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孤鸿先生
  • 老和列兵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1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郭德纲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