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普贤菩萨吧
关注: 52,475 贴子: 219,471

践行普贤行愿,实证佛陀言教。

  • 目录:
  • 佛教
  • 0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
  • 5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 74

    广告
    17:0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 南无 宝英如来 南无 大名称如来 南无 无限净如来 南无 无限名称如来 南无 勇猛执持牢杖弃舍斗战如来 南无 鼓音王如来 南无 休多易宁如来 南无 阿提弥留如来 南无 香像如来 南无 三曼陀揵提如来 南无 净光如来 南无 香自在王如来 南无 莲华军如来 ——《称扬诸佛功德经》
    清净__ 11-21
  • 0
    《地藏菩萨本愿经》: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 4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 2020/08/18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 功德当中有四段。第一个,调伏烦恼。这个地方有四句:“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 我们学习世间法,世间也有很多道理,科学、心理学、音乐等等,我们去读大学、硕士,也会学习一些世间的道。但这个世间的道,它都是在相状做比较:你这样做会比较好,这样做比较好听,
  • 0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大安法师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问的解答,能够生起相当的信愿了,那末后就是正面的问题了:那我现在确实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做哪些行业,做哪些修行的净业,往生以什么作为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正因。种子的力量很大,能够破土,发芽,生根,破土而出,这个成办大事。以什么作为正因的种子,得以往生极乐净土?同时呢,那作为凡夫俗子,尤其在家居士,都
  • 1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 24

    广告
    16:5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们的福报就是通过嘴巴漏掉的。俗话说得好:“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想要招来好运,首先得学会好好说话。首先,咱们得明白,嘴巴就像一个风水轮,你说的话就是那个风水。你嘴里吐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在塑造你的人生运势。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让你的福报悄悄溜走。所以,咱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少造口业。具体来说,少抱怨、不说揭人短的话、不说废话。这些看似平常的言语习惯,其实都在无形中泄
  • 392
    大家就知道造佛塔有非常大的功德,不知有没有想自己亲自亲手制造佛塔的呢,这是可以用硅胶模具造出来表面带有梵文楞严咒的f塔。【图片】
  • 0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世尊,菩萨云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安乐无倦,而能速证广大佛法?菩萨云何在生死中,不受无量众苦逼迫,于诸佛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弥勒,汝于我所常有所问。今所问义,最顺我心。汝今哀愍诸天及人,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多所利益,多所安乐故,能问我如是之义。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
  • 1
    闲置经书若长期束之高阁,不仅易蒙尘受损,更浪费了法宝度化众生的机缘。本地寺院发起此次回收倡议,诚邀各位善信将家中闲置经书寄至寺院,让每一部经典都能重新发挥价值,继续传递智慧与慈悲。
  • 7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运气。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有五年最好的运,也有五年最坏的运。希望是好运在晚年享好,年轻的时候运气不好能扛得住,好运要是早享掉了,晚年享坏运那就很悲惨,所以福报要留到晚年享,就是真正会享福的。也许说好运来了怎么办?好运来了可以不要,可以不享受,给别人去享受。不享受,你这个好运会转到后面去,这是我们自己要懂得。 譬如年轻的时候发财了,要记住这是你一生当中可能最好的运,发财了。可是你
  • 38

    广告
    16:5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得定的过程 达照法师 初禅得定,需经过粗住、细住、欲界定(明镜暗镜)、未到定。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 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
  • 0
    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智圆法师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口溜,心不随文作意),今天就讲讲对治它的办法。 第一个方法是要生庆幸心。 要想:我多么幸运,得了这个人身,又远离了各种邪业,身体也没有大病,又遇到明师,听到了正法,现在修法的因缘全都具足了,这实在是难得。就像从空中撒下沙子,偶尔穿过针孔那样,竟然被我遇到了,我一定要珍重,努力修证,怎么能放任这个熟溜的大毛病,让一
  • 3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在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了悟了呢?这就是宿世因缘。咱们看到的只是他的现生,没有看见他的前生。我们每位道友,这就是我们过去积累的善业还不够多,因缘还不成熟。现在我们学戒,大概大家都是从戒学开始学起的,那你们是怎样学的呢?吃饭、穿衣、排
  • 0
    佛告阿难:“佛灭度后,佛诸弟子,若有忏悔恶不善业,但当读诵大乘经典。 一一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其有读诵大方等典,当知此人具佛功德,诸恶永灭,从佛慧生。 一一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 40

    广告
    16:47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见善随喜,非算难事;世实现实,难不伤生:佛无虚言,因果不空;非僵不变,因缘于中:种植养殖,餐厨餐饮;不一而足,约略种种:1.不知者不怪;2.不得已者过轻;3.力减者功大;4.积极预防者最高;5.随宜宣护者同:花开次序,修学次第;益益升进,水到渠成。。
  • 59
    弟子陳立承 多年前有緣遇到佛法 但半信半疑 現在真心痛改前非 發願永斷淫欲 人生到現在雖無與女人有發生關係 但沒有斷絕一切黃源 而且有犯自瀆 雖然家中客廳有供佛像與經書 但仍然在廁所與自己的房間內犯下過錯 這幾年來也有認知到這是錯誤的 但戒戒犯犯 也祈求過佛菩薩給我多次機會 經過努力後現在雖然控制的住念頭但念佛誦經時偶爾會有過往卑劣的畫面一閃而過 如今深知此乃大錯 不應該浪費人生寶貴的時間在貪欲之上 如今於大眾前發露
    忏悔es 11-1
  • 1
    逼迫苦是娑婆轮回的常态 宏海法师 现在我们有时候有一种知见,也可能是现代人比较苦吧,特别是在世间。因为太苦了,学佛有时候想取一个自在欢喜。可是很多人,他不知道,搞混了,他把自在和欢喜给搞错了,搞成舒服了。 以为舒服就是学佛,就是很对了,不要听这个讲苦。我有很多次讲到苦的时候,有的人就是反对,特别是在越发比较一线的都市,这种节奏快的现代的城市里边,他觉得不要听这个法,法师,您给我们讲,我要欢喜自在,你讲
  • 2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转)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其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佛教重要的核心价值,因为外道也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门,其实来自于解脱道,而不是这个善业力,这个解脱道,就是老和尚常说的“心地法门”。 这个“心地法门”怎么说呢?我简单
  • 0
    我们不是为了要成佛,不是为了自己要获得什么加持而普度众生。 结恶缘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当人王,而是因为慈悲,不忍看到众生造恶业,更加堕落轮回。
    逐月A 10-27
  • 98

    广告
    16:4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
    问: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依三皈五戒十善呢,还是孔子的《弟子规》呢?但有的法师讲,说《弟子规》是基础,让佛弟子学《弟子规》。有的人讲说修净土法门,不需要学经典,只念一句佛号,叫一门深入。修净土法门是依佛说的《净土五经》,还是依会集本的《无量寿经》?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修学佛法从信心下手,信什么,首先要信三世因果,信六道轮回,信缘起性空,诸法的空性,中道了义。这些基本的佛教
    HZscales 10-27
  • 3
    (转)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前面的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道没有假相,你是没有动力的! 他要创造一个诸佛菩萨功德的一个假相:来欣求;他内心要产生众生苦恼的假相:产生悲悯;他要假借布施的假相来开显:我们内心当中施舍的功德;他要透过持戒的假相来:灭恶生善,各式各样波罗蜜的假相来启发菩萨的断恶修善。 所以菩萨在观一切法空的时候,他又出现了假相,使令他能
    HZscales 10-27
  • 9
    为什么你修行许久难以满愿? 第一 《华严经》云:行愿合一 许多师兄日夜诵经持咒,所求婚姻、财富仍未见起色——只因福德种子未种!佛菩萨加持如阳光普照,但若田地无种,阳光再强亦难结果。 那么如何行愿:我认为就是日行一善 在家居士身在尘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快,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要修习善法,可以遵循“日行一善”的原则,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因此,日行一善是广种福田的非常好方法之一。 “日行一善”的意义就在于积少
    花果脱单 10-23
  • 0
    五根放逸的过患 智圆法师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反复衡量。以前的人讲几句就很明白,就会按这样去做。但是今天人的思想太复杂,受到的反面熏染太多,邪知邪见很深。如果没有反复地把道理讲透,大家只是耳朵听心里不认同,还是不会去改自己的行为。 现在要直接把道理摆出来说,“五根放逸”到底好不好?放逸之后是什么结果?是使自己的功德退失、善法失坏、烦恼分别增盛、身心状况退化,还是能让自己提
  • 48

    广告
    16:3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
    有两种人念佛最老实 念佛是我们的生命,那什么是养分呢?就是法义的学习。往生靠什么?我们的法身慧命靠什么?靠念佛。如果不看书,不听法,我们能够坚持念下去吗?就像一颗种子,如果是西瓜,种下去之后,这就是因,肯定结的是西瓜,这个没有问题。那如果不晒太阳,不浇水,也不施肥,也不除杂草,也许最后还是死掉。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养分。至于那些不需要法义学习,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
  • 1
    如果一个人是光明之人,就犹如天空一样地光明,不管人间的艰难困苦,他都能够克服它。 这么多年回头看,真的感恩佛法让我成为了一个光明之人。 二十几岁那年,我的世界崩塌:孩子出生不久确诊先天疾病无药可救,吃饭要哄睡觉要抱便秘要抠没有眼神交流,爱人哭着想离开,我也爆发了焦虑抑郁失眠心脏病各种问题。 我看着窗外欢笑的健康人群, 为什么我离他们越来越远,为什么太阳那么大那么耀眼,我却感觉自己的心坠入了死寂岛黑暗……
  • 4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就“即一切法”。在我们的菩萨道当中,首先你要成就的是,你要把这个离一切相的“心性的本体”先找到。我们一个凡夫众生,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内心当中有业力,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恶业,我们只要跟外境接触,你心中一定会出现“相状”,一定有相状的,因为有业力,它就会出现相状。 这个相状
  • 53

    广告
    16:2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智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sky之我 10-17
  • 4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的刺激,一接触外境就带动感受,感受就产生妄想攀缘,所以我们的心是动态的,就像猴子抓东西,抓到另外一个,又把前面放掉了。所以,如果你注意心的活动,你会发觉心是没有停止的,一下子想东,一下子想西,所以我们的心是生灭变化的,就像水流一样不断地在流动。 直到有一
  • 2
    八正道是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包括正见、正思、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这些方法可以归纳为戒、定、慧三学,是修行者认识和进入佛教最高境界的基本方法。
  • 34

    广告
    16:2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普贤护法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