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普贤菩萨吧 关注:52,475贴子:219,466
  • 4回复贴,共1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的刺激,一接触外境就带动感受,感受就产生妄想攀缘,所以我们的心是动态的,就像猴子抓东西,抓到另外一个,又把前面放掉了。所以,如果你注意心的活动,你会发觉心是没有停止的,一下子想东,一下子想西,所以我们的心是生灭变化的,就像水流一样不断地在流动。
直到有一天,你有幸听到了大乘经典,尤其是《楞严经》、《法华经》这种比较高等的经典,佛陀告诉我们,其实这种生灭活动的心,只是内心的一部分,是种表层的心。我们现在活在表层的心态,没办法安住在深层的内心。就像大海,虽然它表层有波浪,即使台风吹吹,但是你深入到海底时,它什么波浪都没有,“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我们现在是活在表层意识,我们的心活得太表层,不能深观内心的本来面目,不能深观内心的本体,我们没有把心往内、往深层的地方安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造业,而且没办法控制烦恼跟业力的原因。
所以,一个人生命要改变,你的心就不能老是活在感觉当中,不能老是重视感官感觉;你不能外面稍微有一点风吹,你就动,那你生命的档次就低了。所以佛陀的经典告诉我们,我们要把心慢慢地往内带,就是安住在常住不生灭心。
其实我们的内心,除了喜怒哀乐的感受所创作的心以外,我们还有一块很清凉的宝地,我们都没有去过的。在那个宝地当中,是没有风浪、没有暴风雨的。它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离一切相的。只是我们很少去造访它,因为我们的心稍微动一下就向外了,所以我们内心深处的另外一块,我们都没有去过,问题在这儿。
当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好的一块花园。等到佛陀出世才知道,原来在我们内心的深处还有一块寂静的宝地,是我们没有造访过的。
所以,你能够在经典当中学习到,你的内心深处有一块清净的宝地,是没有烦恼、没有业障、没有生死轮回的,是生死轮回干扰不到你的。你的生命就有救了,这才是你的生命真实转变的时候。你开始要内观,开始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安住,不再向外攀缘感官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不堕恶道。
一个人会堕恶道,在《楞严经》上说,情执重。有些人造业是很猛的,你对外境的感受越强,造业势力就越强。同样两个人去造杀盗淫妄,有些人业是比较轻的,因为他是应付因缘;有些人是很强烈的情执,他的业造得很重。
所以,我们要改变业力,必须改变我们的心态。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够活得深层一点,你要把心慢慢往内带。能够往内心的那种清净的宝地走一步,你的生命就大大提升,你的人生观就改变。你会知道,其实不需要外面的刺激,你照样可以得到快乐。
我们不就是想追求快乐吗?但是你向外追求的快乐是有过失的,你向里面追求的快乐是没有过失的涅槃寂静乐,照样有快乐。圣人照样有快乐,他的身心世界照样舒畅,照样有无量的妙乐,但是那种妙乐是没有过失的。所以你的心活得越深层,痛苦就越减少,造罪业的力量就越薄弱,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你的心越往外面,情绪变化越大,情执越重,越容易堕落。----净界法师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净界法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义。此中言「诸行」者,泛指一切有为诸法。
“ 常”者,恒时固实不变义。
谓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即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无论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当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时,对人生的概念,是一种善恶的概念,就是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是一种业力的思考,这时你顶多是个好人,但是跟你了生死没有绝对关系。
如果你要从生命的安乐提升到生命的解脱,那么你的智慧就要提升了,就不是从善恶,而是要开始思考空有的问题了。空有问题再上去就是真妄的问题。
我们先讲解脱道。你开始要面对人生,不是只有善恶的业力而已,你必须要把人生空有的这一块厘清。你开始要戴着空有的眼镜来观照自己的身心世界了。要把“空”跟“有”厘清,首先你要有的第一个智慧,就是无常的概念——生命会变化。
我们一般人,早上看到自己的车子跟昨天长得很像,因为我昨天看是这样,今天看也是这样,后天再看还是这样,所以产生常见。那么慢慢慢慢地就产生自我概念,尤其是因缘变化少时容易产生这个常见。常见的结果就产生一种爱取,所以解脱道最重要的就是调伏爱取。首先调伏的是所爱取的相状,就是无常。我们要告诉自己,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把它作一个解释。“行”就是造作迁流,那么“诸行”就是一切的有为诸法,“常”就是恒常不变,就是我们会认为:欸,我昨天的房子跟今天的房子都一样,就产生一种常见。但事实上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因为它背后是由因缘和合的,它不是本来就有的,不管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的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其实诸行无常,我们前面讲出离心时也讲到诸行无常,套到人生来说有三个概念:
第一个,人生充满了痛苦。从无常的角度人生没有快乐,因为它给你不安稳,没有安全感,所有的快乐都在变化。就像经典上说,魔术师拿一块布,这块布今天变个兔子给你看,你看得很高兴,这块布明天就变成一只猫,后天变成一块石头,或者变成一团火,这块布是变来变去。所以在三界当中,对于这个果报体,我们是追求安稳的,但是事实上三界没有安稳的东西。
第二个,生命是无有止境的,它在无常变化当中,有一种相续的力量,因为业力的相续就让生命相续,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痛苦是没有结束的。只要你没有离开三界,痛苦就不会结束。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今生造了善业,来生得到福报就叫离苦得乐,这个没有究竟,只是吃个止痛药而已,你的病根在于轮回。所以从佛法三法印的角度,你没有离开轮回,根本谈不到快乐。就好像三界火宅,火燃烧时,你在墙角的地方喝杯咖啡,你还是没有离开三界的火宅,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个,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从三界的痛苦得到任何启示,这种痛苦是白费的,你去地狱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出来以后没有让你更有智慧。
所以从轮回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无常。小乘的思想说无常,它在诠释什么?诠释苦谛!它只要讲诸行无常,就把整个三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所以声闻人从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开展出人生没有价值,轮回毫无意义。
第一个,它给你痛苦;第二个,它欺骗你,欺诳性,它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第三个,你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毫无意义。所以声闻人为什么会把人生看得那么悲观?说悲观也好,其实他是非常地厌恶,主要就是从诸行无常开展出来,从无常得到很多的结论,它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无止境,且毫无意义。
我们在修行中遇到痛苦,但这个痛苦会转圜成一种增上的力量。而你在三界里的痛苦对你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诸行无常,等于是否定了整个身心世界的果报,让我们调伏对它的爱取,调伏所攀缘的相状,这是第一个。
------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净界法师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想要改变的因缘不成熟,佛陀都不能让他改变,不要说凡夫了。就是说,他要改变,一定是他自己要改变。那么这样子讲,你说,欸,我是做师父的,我收一个徒弟,我不要去改变对方,那我做什么呢?你要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对方,但是不要刻意去改变对方。这两句话没有冲突。
你要创造一个让他反省的因缘,创造一个让他改变的因缘,但是让他自己去改变。你看佛陀度化众生,他讲“成熟有情”,让你的善根慢慢成熟。佛陀说法让你的善根慢慢成熟,你去自己觉悟。佛陀没有说“改变有情”。
我想我们这样子讲:你不要去刻意改变对方,然后你又尽心尽力地教育对方。这两句话你要参透,你就有资格收徒弟了。要不然,你要不能参透,你收徒弟,多一个徒弟多一个怨家,没有效果,因为你要改变他,他不让你改变,两个吵起来。所以,智慧永远是整个行动的指导,你要懂他的因缘。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你自己反省自己,你自己是因为别人而改变吗?你自己都是在自我反省当中改变。别人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你吸收这个道理以后,你自己反省、自己改变。
你自己的心创造一种作用,“既从心起,还从心灭”,你自己去反省、自己改变。既然我们自己是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他也是要自己去反省。他因缘不成熟,你要他改变,他不想改变,那有什么效果呢?
所以诸位要知道,诸位!你以后一定会摄受信徒,如果你说我不想改变对方,那么我什么事都不要做,那也偏一边。你不要去改变对方,但是你要教育对方,要创造一个让他未来有改变的一个种子,先把它种下去,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成熟,乃至于增长、脱落。
所以,成熟有情,这句话是很重要!佛陀没有要你去改变有情,佛陀告诉你成熟有情。这个东西都是你要去学习的,菩萨要广学无量的因缘。
《摄大乘论》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净界法师
问: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趋向清净?
净界法师答:我们在观想时,是观察生命的本体是清净的,但是生命的作用不一定清净,它是如梦如幻的,因为心它受熏,它随染污的心,就熏习恶法出来;它随清净的五乘的法门,它就出现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的善法出来。所以你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站在“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角度来忏悔,就是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我用如梦如幻的忏悔法门,来对治如梦如幻的罪业,这样听得懂吗?借假修真。
我把罪业当真实的,我跟你拼了,这叫事修,这种人修行是很难改变的,入道多辛苦,你完全没有善巧,没有般若方便,你这个人就是硬干的。你先观察本来没有罪业,先把罪业的根断了——达妄本空,你站在清净心的角度,但是我也不违背缘起,性空不障碍缘起;我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我也看到我过去生所留下来的如梦如幻的罪业假相,既然它是因缘的假相,就可以用另外一个因缘让它消失掉。如果罪业是我们本来就有的,那就糟了!那就有真实的体性了。
佛法讲真妄,就是说,你本来就有的是真的,那就不能改变了。诸位!你本来就有罪业吗?如果你本来就有罪业,你就不可能成佛了。关键是它后来才有,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一念妄动受到外境的刺激,你才产生了虚妄的心,去攀缘虚妄的境。
这就是为什么业障能够忏悔,为什么你可以带业往生,因为业障是后来有的,它是因缘所生法。只要是因缘所生法,你就可以逆向操作,可以创造另外一个因缘让它还灭,因为它是因缘而生,它也可以随因缘而灭。
所以你的思考,你的智慧很重要,你的思考模式很重要!我们经常讲修行,你要做正面思考,不要老是认为业障深重。你认为业障深重,结果果然业障深重。因为你认为业障是真实的,你抓着它不放,它对你的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修行,理观就是你的内善根,事修是你的外因缘,你用内善根来带动外因缘才对!由内善根来带动外因缘,外因缘又增长你的内善根,产生一个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一种善的循环。你最好在每一句佛号,在每一次拜佛的前面,都加一个智慧的光明来引导,你这个法才叫波罗蜜到彼岸,否则,你仅仅就是修善法。
我们佛弟子跟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前面都有智慧的导航——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这三种导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造的业会跟他们不同,我们为什么叫波罗蜜,而他们只能叫善业。你要去想这个问题,这就是理观,我们心态比他们更深层。
所以说安住空性跟忏悔业障两个不冲突,性空不障碍缘起,缘起也不障碍性空,理不碍事,事也不会碍理的,在体性上是空,在因缘上有如梦如幻的假名、假相、假用。


IP属地:吉林1楼2025-01-25 15:47回复
    🙏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1-31 22:31
    收起回复
      2025-11-22 23:00: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分享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8-15 07:37
      回复
        🙏🏻🙏🏻🙏🏻🙏🏻🙏🏻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10-17 07: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