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普贤菩萨吧
关注: 52,466 贴子: 219,103

践行普贤行愿,实证佛陀言教。

  • 目录:
  • 佛教
  • 1
    要跳出三界轮回,必须要发大慈悲心渡和自己有缘的一切众生,当然,更高级的平等普化心和同体大悲心更好
  • 1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 55

    广告
    13:5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1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理解到功夫成片。请法师能否开示一下,怎么样使我们念佛能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使“万修一二去”当中,我就是其中一个。有一个什么样的办法让我能消除我的业障,不再造作?弟子实在业障太深,怎么消也消不了,还是会有不好的念头。请大安法师慈悲开示,解救我这业障深重的人,使我不再造新业。 大安法师答:可见你还要好好深入净土法门,如
  • 0
    南无阿弥陀佛
    sky之我 10-8
  • 52

    广告
    13:4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号都变成一种攀缘的力量。 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功德,但你的心是染污的!内心是攀缘,一切法成攀缘。我们必须透过大乘的禅观来“破妄显真”,真实的找到我们的家,然后从那个地方,提起佛号,这个佛号才能够坚固。 那我怎么去找到我的家呢?《楞严经》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观”,你遇到任何的人事问题,你永远保持“
  • 6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的责任,所以不应该把目光老放在钱上,这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前途。 上世纪初有一位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他超级肥胖,体重达170公斤,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他因肥胖出名,也有才华,但爱钱如命。医生曾多次劝他节食,减少演出,否则将危及生命,但他不听,他说:“人来到世界只有短暂的几十年,我虽然有很多钱,但我还要拼命地继续挣下去。因为,我太喜欢钱了。”就这样,他马
  • 0
    南无阿弥陀佛
    sky之我 10-7
  • 1
    三个月前的夜里梦见已去世多年的邻居阿姨。梦里相见,她的身体状况与生前相比略显苍老。根据自己对这方面问题的认知情况,知道是因为自己学佛的缘故找我帮忙的。因此我联系正在建设中的寺院白马禅寺的义工,办理认捐阿弥陀佛佛身装藏锦囊及牌位一个,算是对阿姨的一份敬意及平时的照顾。三个多月过去了,这件事本来不想告诉她的家人,但是夜里又清晰地梦见她。这次的情况与上次梦见的相比大不一样,年轻了很多,面色红润。我告诉她
  • 0
    南无阿弥陀佛
    sky之我 10-7
  • 387
    大家就知道造佛塔有非常大的功德,不知有没有想自己亲自亲手制造佛塔的呢,这是可以用硅胶模具造出来表面带有梵文楞严咒的f塔。【图片】
  • 57

    广告
    13:4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们的福报就是通过嘴巴漏掉的。俗话说得好:“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想要招来好运,首先得学会好好说话。首先,咱们得明白,嘴巴就像一个风水轮,你说的话就是那个风水。你嘴里吐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在塑造你的人生运势。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让你的福报悄悄溜走。所以,咱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少造口业。具体来说,少抱怨、不说揭人短的话、不说废话。这些看似平常的言语习惯,其实都在无形中泄
  • 4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运气。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有五年最好的运,也有五年最坏的运。希望是好运在晚年享好,年轻的时候运气不好能扛得住,好运要是早享掉了,晚年享坏运那就很悲惨,所以福报要留到晚年享,就是真正会享福的。也许说好运来了怎么办?好运来了可以不要,可以不享受,给别人去享受。不享受,你这个好运会转到后面去,这是我们自己要懂得。 譬如年轻的时候发财了,要记住这是你一生当中可能最好的运,发财了。可是你
  • 1
    欢迎大家私我带着大家一起念佛戒色。楞严经中,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愿大家一起称赞大乘。密宗南传愿意踏实学习大乘佛法。归因大乘的也欢迎。私我。
  • 66

    广告
    13:36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欢迎大家私我带着大家一起念佛戒色。楞严经中,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愿大家一起称赞大乘。密宗南传愿意踏实学习大乘佛法。归因大乘的也欢迎。 私我。
  • 0
    太师父答疑篇 问:念《地藏经》二十分钟腰痛,今天起来感冒了,还挺严重,这算是在消业吗? 太师父答:• 念《地藏经》后生了病了很正常。• 刚修行都有,生病,破财,倒霉,受伤• 有这样现象应该高兴,修行走上正路了• 修行一,两年都没有变化,反而修错了 问:自己造塔(用石膏,里面装经文),放到野外的做法有功德吗?比印经、造佛像的功德如何? 太师父答:• 你怎么老喜欢这种在外边造功德的事,修行是往里修。• 要造功德放
    sky之我 9-30
  • 0
    告诉我下,我有事咨询
    晓丽 9-30
  • 1
    南无阿弥陀佛
  • 44

    广告
    13:30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净界法师 2011/06/19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行相是非常的微细。所以我们会误认为第八识在释放业力的时候,它是不生不灭的,是一个恒常不变异的自我,使令我们第七意识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所以叫作阿赖耶。 阿赖耶识,它身为因果的一个依止处,它保存业力、释放果报的过程当中,被第七意识产生的自
  • 1
    南无阿弥陀佛
  • 1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圣严法师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随重往生】,随他生前所做善恶诸业中最重大的,先去受报; 二是【随习往生】,随他平日最难革除的习气,而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三是【随念往生】,随亡者命终时的心愿所归,善念则转生人间、天上,恶念则转生三恶道中; 第四【随愿往生】,发愿学佛则往生佛国净土,或转生人间继续修行。 学佛修行的人,知道要发愿,可以随愿往生,一般没
  • 0
    有时候有其他鬼以为是我骂的… 对我生气… 我该怎么办呢? ……… 还有就是… 觉得有时候,有无形会找新鬼来骂…
    晓丽 9-28
  • 1
    哥哥姐姐我今年父亲过世了,从小也没母亲,最近我确认肾结石几天,实在没办法,粮食也没有,真的没什么办法了才会这样,疼得很难受,这几天粮食也尽了,能帮助我点路费,交个话费,回去上班,凑个路费,买点药吗,我真的崩溃这几天
  • 91

    广告
    13:24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
    (转) ... 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 一个人已经是发心趣向于菩提,而且他也已经坚固不退转,他能够善调其心,用行力跟忍力知道什么该进、什么该退,但是还要注意一个“失坏因”,你的功德不要因为障碍而产生损失跟破坏。 什么叫“失坏因”呢?“谓诸散动及邪恶慧。”一个人经常不做定课,内心总是散散乱乱,向外攀缘,就很容易失掉道心、忘失正念;你以前的功德:你发了菩提心,也产生了观照的空正见,就会被破坏。就是“散动
  • 5
    为什么你修行许久难以满愿? 第一 《华严经》云:行愿合一 许多师兄日夜诵经持咒,所求婚姻、财富仍未见起色——只因福德种子未种!佛菩萨加持如阳光普照,但若田地无种,阳光再强亦难结果。 那么如何行愿:我认为就是日行一善 在家居士身在尘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快,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要修习善法,可以遵循“日行一善”的原则,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因此,日行一善是广种福田的非常好方法之一。 “日行一善”的意义就在于积少
  • 0
    南无阿弥陀佛 太师父答疑(笔记版) 问:老妈六十多岁了,信基督教,说一睡觉人就跑出去了,梦多,高血压,肥胖,可以大磕头吗? 太师父答:• 母亲信基督教,应该按基督教的方法念《圣经》什么的,你不要试图去改变她。• 年纪太大的人晚上少吃也能减肥,磕大头还是缓一缓。 问:开智慧修什么法门?我记性不太好,看书慢又记不住,有断片的感觉。 太师父答:记性不好就背虚空藏菩萨咒,可以提高记忆。 问:吃微生物算杀生吗? 太师父
    sky之我 9-27
  • 1
    南无阿弥陀佛
  • 0
    多谢哦
    晓丽 9-25
  • 6
    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 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 释真君 合十
    pb3v9s 9-24
  • 51

    广告
    13:18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南无阿弥陀佛
    sky之我 9-24
  • 1
    塑料覆盖,草木不生;缠绕隔绝,生灵历劫:因其方便,难避难免;复用减用,不掩其功:些微之力,大局难动(共业);然于个体,因果分明(别业):佛子之行,非唯食素;限塑减塑,同于护生:大众难行,情或可原;为佛弟子,当率先行。。。
  • 1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已经产生很大的反转。就好像经典上说的,有人受持三皈依,弥勒初会,在弥勒菩萨三会说法的初会,就能够解脱了。因为你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受三皈依,你就生生世世能够遇到三宝,到了弥勒菩萨的时候,你的善根就成熟。 所以我们看总结,所以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的一个最好的道路,也是悟入佛法功德的一个台阶。但是我们一般人来说呢,因为
  • 1
    (转)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推寻,冥心体察,则何尘而不出,何病而不消,断惑之门,斯为要矣。” 所以我们只要有志于今生往生净土,你希望能够临终的时候正念分明,把所有的佛号都能够成功的带领我们超越轮回、导归净土,你必须要知道捷径。了生死只有一条路而已的,没有其他路了,你一定要走这条路的。 什么是捷径呢? 就是好好的了解第七意识,好好的调伏它! 所以将施妙药
  • 99

    广告
    13:12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
    (转)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的因缘,就是纵向的因缘,你未来要往哪里去。你自身的因缘当然是跟菩提心、空正见有关系的,你怎么去调伏、引导你的业力跟思想,这是你自身的因缘。 但佛教的另外一个因缘观是横向的因缘,就是你跟众生、跟佛陀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我们讲因缘时,那自然是有差别的,世间上只要有相状就有差别。我们从现实的人生来看,人跟人之间的因缘的确是有亲疏远近的差别。有些人在一
  • 1
    (转) 因智慧能断疑故。 这智慧不是说我们高考能考一个很好的分数,记忆力很强,这个反应很快等等,这都是世智辩聪,只是聪明而已。这里谈智慧就是对那种本质的真理的把握,直觉的现量的把握,就是般若智慧。具有着般若智慧的人,般若智慧不断地是谈什么呢——谈空性。 我们业力凡夫对外面的缘起的现象界有一个执著、贪恋,是不了解缘起的法它自性本空,是幻化出来的,是梦中的情形,是水中之月,是镜中之像。 那有智慧的人知道它的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普贤护法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