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教实教吧
关注: 3 贴子: 172

深入学习《法华经》如来藏法理法义

  • 目录:
  • 佛教
  • 0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所以佛讲了,你听到现在都是用攀缘心来听法,你还没有明心见性、你还在执迷不悟,你总以为还有个真心在其它什么地方,你还不知道万法就是一个念,真假是一个东西。 这是我们修行中很敏感的问题啊!缘心听法法也缘。老师同样讲一句话,有人听了法喜充满、感恩戴德,有的人听了稀里糊涂、烦恼重生,不一样啊!有人听法是牛奶味、醍醐味;有人听法是醋味、酱油味,他还以为自己的看
  • 139
    答:真空本来就是虚空,虚空本来就是真空。只是因为我们迷惑颠倒,不知道而已。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茶杯就是佛,佛就是苹果,苹果就是大米,大米就是张居士,张居士就是李和尚,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每个人当下就是虚空,当下就是真空,明白了吗?当下就是,只看你懂不懂。懂也是你变的,即使不懂,也是你变的。看我的手掌,变成拳头的时候它是不是当下就是手掌啊?非要变成手掌才是手掌吗?它变也是手掌,不变也是手掌
  • 24

    广告
    06:4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
    第一法宝,梦中佛事。梦中的你我他,天地万法,皆系梦人一念变现,梦中的一切,没有哪个不是哪个, 所谓大光明藏中谁不是谁哉!在梦而不见梦人,无形无相之梦人,空如来藏者是; 梦中之万千境界,不空如来藏者是; 梦中之一切,皆系梦人一念变现,不空空如来藏者是; 三个如来藏皆为一心变现,是为“一心三藏”; 故诸佛出世行梦中佛事,水月道场。第二法宝,拿手好戏。舒拳变掌,眼见手掌而不见拳,手掌者,不空如来藏者是; 拳者,空如来藏
  • 1
    拳头变现手掌,手掌生了没有(没有),拳头死了没有(没有),这活手掌不就是那个死拳头嘛,死拳头不就是那个活手掌嘛,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无量的生生世世谁生了,谁死了。所以《楞严经》讲【当处出生】当处出生是不死拳头出生了,【随处灭尽】就是随着手掌灭了变成了拳头,它手掌灭了没有,《楞严经》叫【当处出生 随处灭尽】叫无生法忍。既然没有生,有没有死啊! 忍:心上一把刀,怎么一把刀,把我们这个生生灭灭的心杀
  • 2
    《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伊舍那天 12-19
  • 1
    经题常流通于世的有三种:简称《楞严经》或者《大佛顶首楞严经》,全称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解释的时候按照全称展开,最后再总体概括。 第一个字:大。这个「大」字不可以用世间法、用对待法、用凡夫的心态来解释:哦,这个苹果比葡萄大,房子比苹果大,地比房子大,天比地大。讲真实义,这个「大」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大」。首先从大字的字形字相来观照。谈到字形字相
    闲着棋子 11-16
  • 2
    开悟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 比如,理上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一心三藏这个一实相印、一相一味的道理,也知道大光明藏中谁非谁,万法一念之所变现。但遇到问题还是会生气,着急,而且着急过后就后悔,“怎么又着急了?怎么办?” 大家不要着急,听经闻法,“理上顿悟,事上还要渐修”,觉照啊!念念观照,不断增进品味,提升觉照能力。这是需要一个过程,从分别法上讲,我们不是龙女。 理上一念转过来,只能是顿悟;事上降服无量习气,须得要
    闲着棋子 11-16
  • 0
    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在佛法里,讲「四宝」也好,「七宝」也好,都是表无量宝。「周匝围绕」,四个字就是一个意思,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这就是佛法的高明。「周」是指周围,「匝」也是周围,「围」还是周围,「绕」还是周围。十法界万法除了我还是我,除了你还是你,要好好地悟。为什么说《阿弥陀经》是《法华经》的秘髓?是《华严经》的小本?所有的万法都已经概述其中,包含其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佛在《楞严经》讲,十
  • 70

    广告
    06:37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见不见之见,因为心法要靠心去感悟,心见一切见,心修一切修,心通一切通,心圆满一切圆满。这就是心的妙用。《楞严经》第二卷,在讲第十番显见时,有这样几句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我们看看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句话有四个见,前面两个‘见见’,第一个‘见’是真见(或者理解为见分),第二个‘见’是见精之见(或者理解为相分),见精虽然也是真见,但稍带点妄见。这两句
  • 0
    《阿弥陀经》讲,「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阿弥陀经》大家很熟是不是?《阿弥陀经》有没有讲,「已发愿者,经过十年念佛、八年拜佛、三年拜忏,今往生;今发愿者,经过三年拜忏、十年行善、五年断恶,当往生;当发愿者,经过三年持咒、四年坐禅、五年朝山,当、当、当、当往生」有没有这样说法呀?所以我们现在讲念佛,什么信、愿、行,这是节外生枝,这是无聊,曲解《阿弥陀经》。你如果是讲「张三说阿弥
  • 0
    明儒王阳明先生有一次到金山寺去朝拜,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信步浏览,走到一间关房之前,只见房门口贴了一张封条,左右观看,好像曾经住过。 王阳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父打开关房瞧个究竟,知客师父连忙道歉说:“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
  • 0
    1.禅宗五祖拜四祖 禅宗五祖拜四祖拜了两世。第一世这个五祖已经到了八十高龄,打禅坐把腿也盘歪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他的法号叫「栽松长老」。怎么得的这个雅号呢?因为他坐在那里端端正正,就像松树一样栽在那里。所以四祖逗他:「太老了!换一个身来!」实际上是看看他有没有这个功夫。好,栽松长老站在那里就投胎,而且投在一个大姑娘的肚子里——人家还没有结婚,你不是给人家惹祸?那个周姑娘因此而被家里扫地出门。那么,一
  • 0
    在佛前我们都知道供一杯水、供一碗水。供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供水?有的人就讲,供水是我们恭敬心,佛要喝水。佛要喝你的水吗?那个碗里的水,竖着放,水是平的对不对呀?斜着放,水平不平啊?碗不平,水平不平啊?平。碗不平,水也是平的。这就是告诉我们天地万法都是平等的。
  • 0
    第一个次第,是「人法」。这就是持三皈五戒——皈依佛、法、僧三宝,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你来世能得人身;五戒持得很圆满,你的人身就很圆满;其中有差错,你的人身就不圆满。同为人道,为什么有些人富贵、健康、长寿,而有些人**、贫穷、短命、多病?这就是持五戒的程度不一样。 第二个次第,是「天法」。二十八层天都是六道轮回中的凡夫。修天道是在五戒的基础之上加「十善」。十善是对五戒的进一步
  • 50

    广告
    06:3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大家知道,在佛门无量经典中,有两句自古以来为一切修行人所公认的说法,叫做「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读这两部经典的任何一部,都能叫你当下成就。诸佛出世,根据时间、空间、众生的习气等各个方面的特点,都讲出了无量的法门。但有一部经,是十方佛土共议、公认、共尊的标准经,这是道场经,这就是《法华经》。那么我们今天讲《楞严经》,怎么说到《法华经》了?告诉各位,《楞严经》就是《法华经》。这两部经呢,《法华经》
  • 0
    这八个字,「性觉」就是「本觉」,「本觉」就是「性觉」,要搞明白是一个意思。性觉怎么「妙明」呢?用别教来讲,这个性觉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性上来讲,它无形无相。虽然无形无相,它已经包含了——注意,讲包含都是方便说,又没有办法用更好的语言来讲——它无形无相的这种本性,已经包含了十法界无量的万法,但是它仅仅是没有现相。举个例子来讲。这个拳头算我们的性觉,大家注意看,这是我们的性觉,比喻是无形无相的真心
  • 0
    狂性自歇:进一步解释明心见性之时,迷惑颠倒当下停止。「歇即菩提」是不是讲知妄即真啊?是不是华开莲现?一切的果都是由我们这个心来体现。菩提心当下是不是就是菩提果?烦恼心当下是不是尘劳之果啊?所以圆顿大法即因即果。根据圆瑛大师的开示,圆教从十信位的菩萨到等觉后心,都可以从听经闻法、从见道而得。按照圆顿大法,听经闻法当下证到最低果位是十信位满,是初住位的菩萨果位,也就是分真即佛。但你要究竟成佛,一般而言
  • 0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楞严经·卷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与唯心所造一样不一样?这就体现出圆顿大法与别教大法的根本区别,一字之别。孙悟空造出一个茶杯,他必定熟知这个茶杯是我造出来的;孙悟空如果现出一个茶杯的话,你能不能看到孙悟空?是他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梦中,梦中儿子是不是妈妈自己变现出来的?妈妈在医院里生了个儿子,是变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
  • 0
    大家知道《佛说阿弥陀经》讲过多少次啊?据说讲过十几次《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是大《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小《无量寿经》。我们现在看到的《无量寿经》,是一个居士叫夏莲居老居士,根据佛多种《阿弥陀经》版本汇集的一个版本。为什么?形势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情况是不断地变化的,讲经说法也要与时并进,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方,对待不同的民族,对待不同阶层的人士,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 0
    「一时」二字,是千经万论开宗明义的第二句。按照世间法来说,上来头三炮最厉害。 第三炮呢, 就是这个「佛」字。所以千经万论 前三句最重要。外道当年就讥笑佛法:你们释迦牟尼是讲迷信, 讲经说法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时日,看我们讲法,在某年某月某日…… 乃至后来的修行人对这个问题也在含糊: 怎么佛讲经没有个具体的年月日啊? 他不知道这个「一时」啊,就是讲「如来藏」的真理,就是讲我们的本来面目!「一时」这个「一」,按照
  • 48

    广告
    06:2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0
    我站在这里讲话,是不是「如来」啊?我讲了这么一大堆的佛法,有声音大小、节奏快慢,是不是,还有字形、字义,这是不是「来」?那这么多话在讲之前,它在不在我心里?不在的话我讲不出来。虽然在,在我脑袋想、嘴巴讲之前它有没有形相?没有,那是不是「如」?那我给大家讲「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是不是「如来」?「一二三四五」本身就是「来」,在没有现「一二三四五」字形、字相、字义的时候,它在不在?那就是「如」嘛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圆教实教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