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是南梁名将韦睿。
韦睿,又作韦叡,字怀文。祖籍京兆郡杜陵县人,出身三辅著族“京兆韦氏”,南梁著名名将。
天监四年(505年),萧衍萧衍命临川王萧宏为帅,统军大举北伐,韦睿则奉命都督众军。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北魏小岘城,但初战失利,未能告捷。一次,韦睿领军在魏军城防栅栏外巡视,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在门外布阵,韦睿要攻击他们,诸将都说:“我们都是轻装前来,请回去穿上盔甲再战。”韦睿说:“魏军城中有两千多人,只要闭门坚守,就足以保住城池。现在无故放人出来,定是勇悍之人,如果能击败他们,这城就不攻自破了。”大家还是犹豫不定,韦睿指着他的节杖说:“朝廷授我赐物,不是拿来作装饰的,韦睿的法令,不可违犯。”于是挥兵出击,魏军战败,韦睿趁势加紧攻城,于次日夜间破城。小岘城被攻克后,韦睿马上向合肥进军。
此前,右军司马胡景略进军合肥,久攻不下。韦睿到后,考察四周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就和这里一样。”于是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梁军战舰相继开到。魏军分筑东、西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二城。不久,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诸将建议向朝廷请援,韦睿笑道:“贼兵已到城下,才去求救兵,‘临难铸兵,岂及马腹’?何况我们求救,他们也会增兵,犹如吴国在巴丘增兵,蜀汉也在白帝增兵罢了。‘师克在和不在众’,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于是挥军迎击,击败杨灵胤所部,军心因此稍加安定。
正在此时,肥水堤堰旁的城垒被魏军攻陷,梁军所在堤堰受到严重威胁。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退保三叉,韦睿怒道:“军败将死,有进无退。”命人取来他的仪仗,立在大堤下面,表示决无退却的打算。韦睿素来身体羸弱,不能骑马,作战时总是坐着小车督率军队。魏军来凿堤,他亲自率军将其击退,并在堤旁筑垒守卫。他又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斗舰,四面进攻,使“魏人计穷,相与悲哭”。攻城器具修成之后,堰水涨满,魏军援军无计可施,合肥城破在旦夕。而登城督战的合肥守将杜元伦又被弩箭射杀,韦睿遂顺利攻克合肥,俘虏魏军万余人,缴获牛马以万计,绢可堆满十间屋。对所获的战利品,他分毫不取,都赏赐给将士。
天监六年(507年)二月,萧衍召韦睿入朝觐见,命他率军驰援钟离,接受曹景宗的节度。
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壕,扎上鹿角,将带枝叉的树木竖立其中,截邵阳洲筑城,离魏军堡垒仅百余步远近。冯道根能长骑马丈量土地,他计算马行的步数来分配每人的工作量,所以到天亮,城隍就修好了。元英大惊,用杖击打地面说:“怎么能够如此神速!”曹景宗担心钟离城中军心不稳,便招募军士自水底潜入城中,告知援军抵达的消息。城中军民闻讯,大为振奋,人人勇气百倍。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杨大眼会合骑兵将之包围。韦睿指挥强弩二千一齐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很多,并一箭贯穿杨大眼右臂,迫使其撤离。次日清晨,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接战几次,元英颇为畏惧其顽强。魏军夜里又来攻城,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请他下城去避箭,韦睿不答应。军中惊乱,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元人胡三省认为,两军营垒逼近之际,激战自早至晚,如果“勇而无刚者”,是不能支撑的,所以“韦睿于此,是难能也”。
魏人先前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桥,树立围栅数百步,截断淮河通道。韦睿打造大舰,命冯道根及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统领水师。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立刻派冯道根等乘斗舰袭击邵阳洲上魏军,将其尽数歼灭。另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趁风纵火,用来焚毁浮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当时大水湍急,顷刻之间,桥、栅都被冲毁。冯道根等都亲身搏斗厮杀,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溃,溺死、被斩杀的各有十余万。元英单骑逃往梁城,杨大眼也烧营遁走。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喊:“更生!更生!”梁军一路追击至濊水上,使沿淮河百余里间,魏军的尸骸相藉,淮水为之不流。又俘虏魏军五万人,收其军粮器械,堆积如山,牛、马、驴、骡等不可胜计。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积在军门,周舍观看后,对韦睿说:“将军缴获的真和熊耳山一样高了啊!”此战后,韦睿因功晋爵为永昌县侯。
韦睿仁民爱物,虽体弱不能骑马,只能乘板舆督战,但肯与士卒同甘共苦,军法严明,故能屡战克捷。北魏人对其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一生廉洁,家无余财。待人宽惠恭谨,为梁武帝所敬重。《南史》称其“与裴邃俱为梁世名将,余人莫及”。明代杨慎亦称其为“六朝人才”之冠。
韦睿,又作韦叡,字怀文。祖籍京兆郡杜陵县人,出身三辅著族“京兆韦氏”,南梁著名名将。
天监四年(505年),萧衍萧衍命临川王萧宏为帅,统军大举北伐,韦睿则奉命都督众军。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北魏小岘城,但初战失利,未能告捷。一次,韦睿领军在魏军城防栅栏外巡视,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在门外布阵,韦睿要攻击他们,诸将都说:“我们都是轻装前来,请回去穿上盔甲再战。”韦睿说:“魏军城中有两千多人,只要闭门坚守,就足以保住城池。现在无故放人出来,定是勇悍之人,如果能击败他们,这城就不攻自破了。”大家还是犹豫不定,韦睿指着他的节杖说:“朝廷授我赐物,不是拿来作装饰的,韦睿的法令,不可违犯。”于是挥兵出击,魏军战败,韦睿趁势加紧攻城,于次日夜间破城。小岘城被攻克后,韦睿马上向合肥进军。
此前,右军司马胡景略进军合肥,久攻不下。韦睿到后,考察四周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就和这里一样。”于是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梁军战舰相继开到。魏军分筑东、西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二城。不久,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诸将建议向朝廷请援,韦睿笑道:“贼兵已到城下,才去求救兵,‘临难铸兵,岂及马腹’?何况我们求救,他们也会增兵,犹如吴国在巴丘增兵,蜀汉也在白帝增兵罢了。‘师克在和不在众’,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于是挥军迎击,击败杨灵胤所部,军心因此稍加安定。
正在此时,肥水堤堰旁的城垒被魏军攻陷,梁军所在堤堰受到严重威胁。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退保三叉,韦睿怒道:“军败将死,有进无退。”命人取来他的仪仗,立在大堤下面,表示决无退却的打算。韦睿素来身体羸弱,不能骑马,作战时总是坐着小车督率军队。魏军来凿堤,他亲自率军将其击退,并在堤旁筑垒守卫。他又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斗舰,四面进攻,使“魏人计穷,相与悲哭”。攻城器具修成之后,堰水涨满,魏军援军无计可施,合肥城破在旦夕。而登城督战的合肥守将杜元伦又被弩箭射杀,韦睿遂顺利攻克合肥,俘虏魏军万余人,缴获牛马以万计,绢可堆满十间屋。对所获的战利品,他分毫不取,都赏赐给将士。
天监六年(507年)二月,萧衍召韦睿入朝觐见,命他率军驰援钟离,接受曹景宗的节度。
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壕,扎上鹿角,将带枝叉的树木竖立其中,截邵阳洲筑城,离魏军堡垒仅百余步远近。冯道根能长骑马丈量土地,他计算马行的步数来分配每人的工作量,所以到天亮,城隍就修好了。元英大惊,用杖击打地面说:“怎么能够如此神速!”曹景宗担心钟离城中军心不稳,便招募军士自水底潜入城中,告知援军抵达的消息。城中军民闻讯,大为振奋,人人勇气百倍。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杨大眼会合骑兵将之包围。韦睿指挥强弩二千一齐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很多,并一箭贯穿杨大眼右臂,迫使其撤离。次日清晨,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接战几次,元英颇为畏惧其顽强。魏军夜里又来攻城,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请他下城去避箭,韦睿不答应。军中惊乱,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元人胡三省认为,两军营垒逼近之际,激战自早至晚,如果“勇而无刚者”,是不能支撑的,所以“韦睿于此,是难能也”。
魏人先前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桥,树立围栅数百步,截断淮河通道。韦睿打造大舰,命冯道根及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统领水师。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立刻派冯道根等乘斗舰袭击邵阳洲上魏军,将其尽数歼灭。另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趁风纵火,用来焚毁浮桥。同时,派敢死之士拔栅砍桥。当时大水湍急,顷刻之间,桥、栅都被冲毁。冯道根等都亲身搏斗厮杀,梁军奋勇冲杀,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溃,溺死、被斩杀的各有十余万。元英单骑逃往梁城,杨大眼也烧营遁走。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喊:“更生!更生!”梁军一路追击至濊水上,使沿淮河百余里间,魏军的尸骸相藉,淮水为之不流。又俘虏魏军五万人,收其军粮器械,堆积如山,牛、马、驴、骡等不可胜计。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积在军门,周舍观看后,对韦睿说:“将军缴获的真和熊耳山一样高了啊!”此战后,韦睿因功晋爵为永昌县侯。
韦睿仁民爱物,虽体弱不能骑马,只能乘板舆督战,但肯与士卒同甘共苦,军法严明,故能屡战克捷。北魏人对其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一生廉洁,家无余财。待人宽惠恭谨,为梁武帝所敬重。《南史》称其“与裴邃俱为梁世名将,余人莫及”。明代杨慎亦称其为“六朝人才”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