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设备动不动好几万随身砖,塞子不上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品牌,你找当年的几个时间沉淀下来的牌子一对比,除了暴力的解析和轰头的低音,一点音乐味都没有。才会出现现在越来越难搭配的问题,难推就上大推力设备,板砖越做越大,随身抗都敢号称便携设备了,还是推不开就捆绑,一根3.5对录线好几千,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的歪风邪气,全都改行去钓鱼和户外运动了,完全可以理解。就HiFi这点毛都算不上的消费体量,还要榨干每一个消费者,我2000年左右,买一盘CD或磁带,能在圈友内部交流着听上一两个月,一边喝茶一边讨论音乐本身或者器材可以怎么调整一下,碟子或磁带内附的海报歌词一个文字都不会放过,熟悉到这种程度,现在不行了,全都在拼设备。聚会不是交流,而是在装,在拼财力。那种对音乐本身追求的劲,至少我看到一百个现代发烧友,估计95%都在追求极致的器材而已。当然也不能说追求器材就不叫发烧,砸钱烧器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