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篆天章吧 关注:20贴子:617
  • 6回复贴,共1

赵允许雅乐第六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六幕】
时间:开化八年四月
演绎地点:太常寺
参演角色:赵允许3,赵允植2,崔煜1
剧情内容:允许值庐,闻见来寻兄长的四皇子值(穷本知变派)与崔煜(礼理考据派)议黄钟基准音,允植指责考据派过于拘泥僵化的古制(指古籍中的周礼),比如黄钟律的绝对值,忽视了音乐的情感本源和当下的气韵,导致“声虽和而情不达”。而以崔煜为首的“礼理考据”派,他们是循古的正派,坚持认为“中和”就是音律的和谐与礼仪程式的完美。任何偏离古籍记载的音律节奏、哪怕乐器形制都是对“正声”的破坏,是乱雅之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8 14:48回复
    1赵允植:(来找老大,正好听到崔大人在大讲特讲那套考据的说法)崔相公未免太过拘泥古制了,忽视了音乐情感和气韵吧。
    2崔煜:(我本是门外汉,但既兼领了这份差使,照书做肯定没错吧)四殿下,祀乐正声,不好轻易改换的,这可是乱雅之使
    3赵允许:崔相公忙着吧。老四,来来,到我办公室来说话(一起进屋)是这样的,他们也不是头日这么争执了,我本也不耐,但听了这些时日,倒觉各方皆有道理
    4赵允植:我的哥,你不觉着这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南唐都要打起来了你搁着整些有的没的古乐调子,乐器尺寸,没完了),我不多懂音乐,但也知道凡事循古不知变通是不可取的
    5赵允许:你的碎碎念都憋着吧我不想听(x),再等等,听听其他兄弟,朝中清流怎么说。(劝走了赵允植,又出去安抚崔)我倒觉得崔相公说的有道理,古之礼法存留至今,有它的必然性,我们应该尊重
    6崔煜:殿下说的是,(我可是用心做事的人,用心做事在哪儿腰杆儿都硬)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8-11 21:21
    回复
      2025-09-21 06:08: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正与允祉皇子论及音律,坚持认为“中和”二字,核心便在音律的和谐与礼仪程式的周全。虽说是固执己见,语气却始终平和,只将典籍中相关论述一一引述,力求说得透彻些。
      实则心想,不过是对经义的阐释之争,又不是要豁出性命去较真。身后那些须发斑白的老大人,自有他们的主张与坚持,与我这刑部官员何干?我只需恪守己意,把道理说清便是。
      正说着,四殿下允植恰好步入殿中,听闻我所言,便直言我过于拘泥古制,反倒忽视了音乐本应蕴含的情感与气韵。
      这话入耳,心中难免有些憋屈——我并非不懂乐中情韵,只是祭祀之乐非同寻常,岂能随意更动?却又不好当众辩驳,只得缓声道:“四殿下,祀乐乃正声,关乎礼制传承,实在不好轻易改换。若贸然变动,恐成乱雅之始啊。”
      暗忖:祭祀的礼数规程,历来遵循古法,分毫不敢偏差。若真要改,有本事去动那些祖宗定下的仪轨,何必执着于这乐律的细枝末节?这般想着,面上却依旧恭谨,只盼他们能体谅这其中的轻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8-12 15:18
      回复
        见允祉殿下拉着允植殿下往内间他的办公处去细谈,我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后背竟已沁出些微汗来。方才那般争执,再持续片刻,我怕是真要按捺不住,只想转身便走——倒不是怕了两位殿下,实在是怕自己一时脑子发热,失了分寸与皇子起了争执,那可就不妥当了。
        遂定了定神,转身埋首于案前的卷宗,将注意力尽数投到手头的差事上,一笔一划核对着文书,试图将方才的纷扰抛诸脑后。不多时,便闻外间脚步声轻响,原是四殿下允植已然离去。
        又过片刻,允祉殿下从内间走出,言语间多有开解,句句在理。听他一番话,我胸中那点因争执而起的郁气渐渐消散,心情也舒展了不少,不由得拱手道:“殿下说的是。”
        想来也是,我只需尽心将手头的差事办妥帖了,其余的纷争与是非,自有位高权重者去定夺、去承担。真若出了什么差错,自有那“高个子”在前头顶着,我这小小的官员,只需守好本分便是。这般一想,先前的拘谨与烦忧,便也烟消云散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8-12 15:43
        回复

          3赵允许
          .
          崔相公忙着吧。
          .
          【外间争执的声音甫入耳,赵守中便觉着头疼。今兼太常的臣工,多系官家自尚书省迁来,崔煜原是个司刑律的,做起事来处处考据,一丝不苟,许是将周礼正反翻了许多遍,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而四皇子,就更别提了,他原就并不怎么赞成赵守中此行……】老四,来来,到我这屋说话。
          .
          【屏子拦下外间嘈杂】是这样的,他们也不是头日这么争执了,我本也不耐,但听了这些时日,倒觉各方皆有道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8-23 01:30
          回复
            5赵允许:
            【他这些论调,垂拱殿上赵守中已听过许多遍了。不多这遍,但也不少这遍】好了,打住。你今日来就是与你哥哥我唱反调的?
            .
            【与平日的虚心听谏不同,赵守中显然已不期待再说服这四弟,且这太常衙署内,到底要顾及多方耳目,对他,只一个拖字】植哥,你我不妨再等等,也听听其他兄弟,与朝中清流怎么说。
            .
            【好容易请走了赵允植,才又安抚崔煜之流】我倒觉得崔相公说的有道理,古之礼法存留至今,有它的必然性,我们应该尊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8-23 01:59
            回复
              1
              【循古与革新,从来都是古今难断的议题,天平两端沉沉浮浮,概无持衡之时。近日朝中声浪覆起,乃“穷本知变”与“礼理考据”的摩擦。譬如今日,我来寻长兄之时,便听闻太常寺中大开经筵,授的正是循古之益】

              【我自然不肯苟同,便随性与人道】

              崔大人,拘泥于古制,譬如苛求黄钟律的绝对值,而不顾乐曲的情感本源和当下气韵,“声虽和而情不达”,也值得称颂吗?

              4

              【此间短暂的相峙无关痛痒,只因二人之见,诚难左右时局】

              【我非攻音律之人,当李唐小儿屡屡寻衅、试探大宋国威之时,举国上下自危,多的是朱衣紫袍风声鹤唳。这样关头,礼乐与风雅仍那么重要吗?想了想,心中已有答案】哥哥,你不必劝说,我不与他争持。

              我虽不通擅乐律,可也读过经史、学过礼法,世上绝无一物是因拘泥旧纲而流传百世、因革故鼎新而遭世人厌弃。过分循古,这不可取。


              IP属地:北京7楼2025-08-24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