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吧 关注:107,957贴子:3,052,860
  • 105回复贴,共1

长江流域的蒙古褶率是被什么影响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蒙古褶是直立特征,长江流域吴越人蒙古褶率最低。除此之外长江中上游蒙古褶率显著上升,远离世界主流特征的蒙古褶是受北亚影响,还是发源于中南地区的本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0 12:46回复
    @Kaffee @啉邨熪 @zxkuej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20 12:47
    回复
      2025-08-09 11:2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是扩散还是输入呢?要是扩散低那长江中上游应该是亚洲幽灵人种的重要散布地区之一。如果是被输入那么挺可惜的,被污染的挺严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20 12:51
      收起回复
        百科搜索(单倍群C)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20 13:23
        回复
          长江幽灵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7-20 16:13
          收起回复
            怎么回事,长江流域体貌数据非常的不统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20 16:26
            回复
              隔壁在某次非正式发表的报告会上发现的图
              屈家岭有大量北亚成分
              虽然我觉得不太可能,有可能是BUG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7-20 16:54
              收起回复
                古北基因的影响,整个东亚大陆都是古北占主导,所以长江流域有蒙古褶很正常


                IP属地:北京10楼2025-07-20 19:34
                收起回复
                  2025-08-09 11:1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闽南怎么这么高,我的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7-20 23:44
                  回复
                    客家人在广东是异类,蒙古褶达53%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7-21 15:42
                    收起回复
                      由黄河流域扩散的,长江对于古代来说并非什么天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7-21 16:04
                      收起回复
                        我在老家几十年也没见过我们那人眼睛有蒙古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7-22 13:00
                        回复
                          一、东亚人群迁徙的“南北双线模型”
                          现代黄种人(东亚人群)的祖先约 5-6万年前 走出非洲,经中东进入欧亚大陆东部。在向东亚扩张时,青藏高原的隆起(约3000万年前形成,但人类迁徙时已存在)确实成为天然屏障,导致迁徙分化为南北两路:
                          1. 南路(喜马拉雅-横断山脉以南)
                          主要人群:Y染色体单倍群 O系(O1/O2/O3)
                          代表族群:
                          O1-M119:南岛语族(台湾原住民、马来-波利尼西亚人)
                          O2-M95:壮侗语族(壮、傣、侗族)
                          O3-M122:汉藏语系(汉、藏、缅、羌族)
                          迁徙路线:
                          从东南亚(可能为缅甸-云南地区)北上,沿长江、珠江流域扩散。
                          汉藏语系分化:约 6000-4000年前,原始汉藏人群在甘肃-青海一带(马家窑文化)分离:
                          华夏支(Oα-F5):向东进入中原(仰韶文化→夏商周)
                          藏缅支(Oβ-F11):部分南下至青藏高原(卡若文化→藏族),部分西迁至缅甸(缅族)
                          2. 北路(蒙古高原-西伯利亚)
                          主要人群:Y染色体单倍群 C系(C2北支)、N系、Q系
                          代表族群:
                          C2-M217:蒙古、通古斯(满族、鄂伦春)、部分哈萨克
                          N-M231:乌拉尔语系(芬兰、萨米)、西伯利亚族群
                          Q-M242:古亚细亚人(楚科奇)、美洲原住民祖先
                          迁徙路线:
                          从中亚经阿尔泰-萨彦岭进入东亚北部,适应寒冷草原环境。
                          二、汉藏人群与北亚人群的接触混血
                          1. 混血区域(甘青-河套走廊)
                          时间:约5000-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证据:
                          马家窑文化(汉藏先民)与仰韶文化(华夏雏形)的彩陶技术交流
                          齐家文化(甘青地区)中同时存在O3和C2基因,反映农牧混合族群
                          基因证据:
                          现代汉族中 C2北支(约10%-15%)可能来自此时期的混合
                          藏族中高频的 D1-M15是混入了高原土著。
                          2. 华夏族的形成与扩张
                          东进中原:华夏支(O3)吸收部分C2、N系人群(如戎狄),形成早期汉族核心。
                          藏缅族南返:气候变冷(约4000年前)迫使部分藏缅人群退回横断山区,形成氐羌系民族(彝、缅、景颇等)。


                          IP属地:新西兰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7-22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