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吧 关注:395,919贴子:3,267,677
  • 2回复贴,共1

心清如水劝世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昔,远古,三皇五帝,圣贤者也。或德治天下,或智引文明,其君民一心,大德馨远。“见先哲于羹墙”,犹闻远古诸圣贤之德香,快哉!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元圣周公,国危而王,无畏也;国安而让,无私也。成康之治,周公臣而成王不许臣,千古佳话也。夫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创制明礼,此诚中华之大幸也。
儒,至圣演,倡仁与礼,垂教世俗,家国眼目。三岁丧父家道落,一四周游风霜德。先师演入世之教,微透出世玄机,敢说幽微之智慧。道,老子创,道为万物体,又为万物归,无为无不为; 事物两相对,依存互包含; 物极则必反,事盛必转衰。道不可说,李圣不假著作;世众请法,尹喜大贤洒扫拜从,《道德经》传于世间。若言儒透出世细微,道则半出世矣,言出世而不彻,不究竟也。明帝为政,顺大因缘,使人天竺求法,致圣教东传,明章之治盛汉显,禁佛之令德收敛。法性本空寂,真心自妙明,若悟真空理,不灭亦不生。法界颇圆融,因果是准绳,善恶牵引力,出离才从容。究竟彻底,游戏世出世间,痛快也哉!至此,三教教化中华,门庭虽各立,目标、修法亦有差,然悟道方向、用心劝善仿如一家。后,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来华夏,理与三教圆融,似上句所言。世间若有其他正宗如法宗教,亦应圆融,法性如是。言此,带劲、精彩,妙不可言也欤!譬如佛门中人,敬余教而不入,若修习净土念佛法门,敬余法门而不修,然同一水乳之教应铭刻于心。其他诸大宗教之修行子,我窃以为应如是解,生怕浅见。古往今来,恐有大儒,本已堪嘉,可能心量嫌小,欲踩佛道而抬儒,殊不知三教渊源甚深,近看似得利,远观则三教皆下落矣。可惜也欤!余诸大教亦然,法性诚如是。致敬当权,闻听我言莫要忧心,诸大宗教自是协助国家教化,因为世出世间圆融无碍,何忧之有?
德,人则立身之本,国则社稷之基,世间之最可贵者也。人生在世,德性最为重要,余者皆浮云,世人轻德重利,吾窃以为不取也。人若重德,愚以为修世善者入儒可也,修天道者入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也;若欲出离,则修习佛教可也,当下,以修习净土念佛法门为稳妥。法无高下,世间正宗如法宗教恕不再列。国以德为社稷之基,德厚则国运昌,德薄则国运衰,自然之理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国运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国运所以衰颓也。世间亦如是,德厚则风气淳朴,乐多苦少;德薄则风气险诈,苦多乐少。积德行善,胡不免而为之。
争,欲也;让,德也。物多,争亦不足;物少,让却有余。贪欲,凡夫皆有,轻重不同;知足,圣贤常体,轻重亦不同。大同、共产主义,远大美好之目标也,以德为本,王化辅以宗教教化,减欲知足之所至也。夫以德化为本,减争而増让,淳朴风气可期也,国大治可期也。若我华夏大治,世间大治亦可期也。社会风气好转,愚以为人人有责:从我做起,减欲减恶増善。胡不免而为之。
吾本布衣,生于寻常百姓家。国不以我卑鄙,录于草庐之中,受国薪资久矣。今,风气有瑕,我不才,不敢躲进小楼,岂敢立言,唯表达浅陋之忧国忧民忧世间之心而已。此心。
(心清如水居士作于2024年12月30日)
#卷出事了!外卖三巨头再度被约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19 09:59回复
    积德行善,无论教内教外,尽可敬读《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受益;若有条件者,尽可敬读《安士全书》受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26 14:53
    回复
      2025-08-07 21:06: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重德,是以德摄心,以德浸润民众的心坎,进而以德御言御行;轻利,不是不要利,要的是重德前提下的利,要的是遵纪守法、恪守公序良俗的利。国防要安全,需要发展经济;民生要保障,要发展经济;抢险救灾,需要发展经济。重德轻利,风气将越来越淳朴,离大治就会越来越近。若果如此,国之幸,民之幸,世间之幸。当今世界,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应重德轻利,稳健发展,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在可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8-01 08: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