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交易吧 关注:230,628贴子:19,040,032
  • 7回复贴,共1

谈一谈老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知道现在,许多人都喜欢听一些老东西,老 cd,老磁带机……等等等等。当然随着一些新的“复古”产品推出,也的确会引发一些争论,比如说“新机器不如旧”亦或者割韭菜……等等言论。当然,在我看来。归更结底的问题就指向一个结论——音乐产业链。嗯,不单单只有硬件。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16 22:53回复
    事实上,如果回顾那个辉煌的时期,以当今的视角,你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他们总有一些现今看来比较科幻,或者说比较抽象的科技,比如磁带机的自动翻面,又或者是大法的D88。这些科技现在无法复制,并且十分的激进。那和音乐产业链,有什么关系呢?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16 23:17
    回复
      2025-08-10 11:2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bd好文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16 23:30
      回复
        答案就是——这些诞生了各种经典产品/设计的公司,它们背后的产业链,是全面的,比如索尼,飞利浦,或者三洋。 既有唱片公司,也能自己造芯片,三洋连电容 芯片 唱片都能自给自足。 同时,这些公司也可以根据市场反馈,研发,调教自己的东西——就比如CD机的光头。这一堆老机器是不需要“固件更新优化的”因为本来就是自己家的东西——这样的模式就导致了传统HIFI设备厂家与国内chifi厂本质上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就比如磁带机的机芯。近一些就是国砖与索尼的区别。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16 23:39
        回复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如果chifi厂商要造一个有一些难度的东西——那对不起,不行,只能仰仗另一家的供应链,事实上,在这一块,是一直都被人所诟病的——不是说没有这个技术。而是兔子家的唱片市场——非常抽象,唱片早年靠盗版,盗版并不是一个非常值得骂的事情,而是经历过盗版时代后的抽象活——垄断。导致音乐市场迅速崩盘萎缩,这样的做法体现在方方面面——就算供应商的成品一坨,那也得忍。就算塑料卡扣,那也得用。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16 23:56
          回复
            看这些老的工艺产品,实在设计的太美,可能也就那个年代能发展成那样了。感觉现在技术进步了,审美却下降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17 00:17
            回复
              最好笑的是以前的机子跟现在新出的还能打个不相上下就离谱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7-17 00: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