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某些地方哪年纳入?羁縻是哪年?直接是哪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的疆域治理与现代存在本质差异。古代并无这样的划分,且边疆地区的纳入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非某个具体年份“精确”的事件。此外,“纳入”“羁縻”“直接”的边界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因更迭、治理方式变化而动态调整,难以用单一时间点界定。
“主要区域”层面,简要梳理各地关系脉络:
1. 陕西省
- 纳入治理的大致过程:
早在西周时期已是,秦代设内史、上郡等郡县,完全纳入直接(郡县制)。因此,其“直接”可追溯至先秦至秦汉时期,不存在“羁縻阶段”(因属核心区域)。
2. 甘肃省
- 核心区域(河西以东):
秦代设陇西郡、北地郡,纳入直接管辖;汉武帝时期开拓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完全纳入郡县,直接管辖始于秦汉。
- 边缘区域(如甘南等地):
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曾有羁縻性质的管理(如册封部落首领),但核心区域长期为直接。
3. 青海省
- 河湟地区(东部):
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后,设护羌校尉,开始纳入治理范围,唐代设鄯州等,属半直接;宋代以后渐为吐蕃等族,元代纳入宣政院(属间接治理),清代雍正时期设西宁府,正式纳入直接行政管辖。
- 西部(如玉树等地):
长期为藏族部落聚居区,元代后通过册封僧侣、部落首领实行羁縻,清末至民国逐渐加强直接治理。
4. 四川省
- 东部(成都平原及周边):
秦代设蜀郡、巴郡,纳入郡县制直接管辖,是古代“天府之国”核心区,无长期羁縻阶段。
- 西部(川西高原、凉山等地):
汉代至唐代对彝族、藏族先民聚居区实行羁縻(册封首领),元代设土司制度(羁縻性质),清代“改土归流”(废除土司,设流官)后逐渐转为直接管辖,至民国时期基本完成。
5. 云南省
- 汉代设益州郡(局部直接管辖),但大部分地区为“西南夷”部落聚居,实行羁縻;唐代南诏国时期相对独立,宋代大理国时期与北宋朝保持宗藩关系;元代设云南行省,首次将云南整体纳入(部分偏远地区仍存羁縻);明代大规模“改土归流”,清代基本完成直接。
6. 贵州省
- 汉代属“西南夷”,设牂牁郡(局部直接),大部分地区为部落自治;唐代属黔中道,以羁縻为主;元代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间接);明代设贵州布政使司(正式建省),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清代完成直接。
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秦代属北地郡,纳入直接;汉代至魏晋为汉胡杂居区,唐代设朔方节度使(军事管辖为主);宋代为西夏核心区,元代灭西夏后设宁夏路,纳入管辖;明代设卫所(军事屯田),清代设宁夏府,属直接行政管辖。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纳入治理脉络:
汉代设西域都护府(前60年),标志西域(今新疆)正式纳入(以羁縻、军事监护为主);唐代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直接管辖范围扩大;元代属察合台汗国,保持宗藩关系;清代乾隆时期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18世纪中叶),设伊犁将军,实现直接军事;1884年设省,正式纳入与内地一致的行省制直接管辖。
9. 西藏自治区
- 与王朝的联系:
唐代与吐蕃(今西藏)通过和亲、会盟保持联系;元代设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标志西藏正式纳入(以册封宗教首领、间接为主);明代设乌思藏都司,延续羁縻册封;清代顺治、康熙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27年),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直接管辖。
10. 内蒙古自治区
- 地区跨度大,分东、中、西三部分:
- 南部(如河套地区)秦代属九原郡,汉代设朔方郡,直接管辖;
- 北部草原地区长期为游牧民族(匈奴、鲜卑、蒙古等)活动区,唐代设安北都护府(羁縻),元代属岭北行省(直接),清代通过盟旗制度(17世纪末至18世纪)将蒙古各部纳入。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秦代设桂林郡、象郡,纳入直接;汉代属交趾刺史部,以郡县制为主;唐代属岭南道,部分地区设羁縻州;宋代设广南西路,桂林为治所;元代属湖广行省,后设广西行省;明代大规模“改土归流”,清代完成直接管辖。
12. 重庆市
- 古代属巴地,秦代设巴郡,纳入直接;汉代至唐代属益州、山南道等;宋代属夔州路;元代属四川行省;明清属四川。(如渝中区周边)自秦代起始终为直接管辖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14 22: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