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是汉末时期的杰出谋士,虽《后汉书》《三国志》未专设其传,然其生平仍可据正史零星记载考索。沮授出身冀州广平,《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载其 “少有大志,多权略”。初平二年(191年),任冀州牧韩馥别驾,劝韩馥让冀州于袁绍曰:“将军资三不便之势,处嫌疑之地,不如举州让之”(裴注引《九州春秋》)。韩馥未从,终失冀州。袁绍得冀州后,以沮授为监军。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流落河东,沮授力谏袁绍:“将军累叶辅弼……诚宜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服”(《三国志》裴注引《献帝传》),而郭图、淳于琼等以 “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传》)反对,袁绍拒谏致曹操占先机。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议南征曹操,沮授与田丰献持久之策:“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宜徐持久,旷以日月”(《三国志》裴注引《献帝传》),袁绍不听。次年官渡之战,沮授谏阻颜良独攻白马:“良性促狭,虽骁锐不可独任”(《后汉书·袁绍传》),颜良果为关羽所斩;复谏分蒋奇军护粮道遭拒;又反对淳于琼守乌巢,袁绍置若罔闻。其间郭图诬陷沮授 “监统内外,威震三军,窃疑之”(《三国志》裴注引《献帝传》),袁绍遂分其兵权。建安五年(200年)十月,乌巢粮草被焚,袁军大溃。沮授被俘后,曹操劝降曰:“若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 授正色答:“授不降也,为所执耳!”(《献帝传》),后因北逃被杀。史家叙其生平多寓惋惜。裴松之注《三国志》称 “观授所谋,皆权略之要”;范晔于《后汉书·袁绍传》特载曹操诛沮授时 “授大呼曰:‘授不降也!’”;司马光《资治通鉴》亦详录其谏迎天子、主持久战等事。而《献帝传》所评 “沮授‘总文武之资,包英雄之略’”,终成汉末谋臣壮志未酬之定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