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丶历程吧 关注:4,254贴子:465,613
  • 24回复贴,共1

自方承许和他方承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方承许”和“他方承许”是藏传佛教因明学(逻辑辩论)中的核心概念,用于规范辩论双方的立论与反驳规则。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掌握藏传佛教的辩论逻辑至关重要:
1. **自方承许 (Rang gi khas len / རང་གི་ཁས་ལེན་)** * **定义:** 指**立论者自己**所承认、主张、依赖的观点、前提或教义。 * **核心要点:** * **主体:** 说话者(立论者)自身。 * **性质:** 是立论者**自己建立论点的基础和依据**。在辩论中,立论者需要为自己的“自方承许”负责并辩护。 * **范围:** 可以是立论者所属宗派普遍承认的教义,也可以是立论者在此次辩论中为了构建论证而特别提出的前提。 * **要求:** 立论者在论证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自己的“自方承许”,不能直接使用对手(他方)的承许作为自己论证的基石(除非是为了归谬)。 * **简单理解:** “**我方所承认/主张的观点**”。这是你立场的根基。
2. **他方承许 (Gzhan gyi khas len / གཞན་གྱི་ཁས་ལེན་)** * **定义:** 指**辩论对手**(问难者或立论者所批评的对象)**自己所承认、主张**的观点、前提或教义。 * **核心要点:** * **主体:** 说话者(立论者)的**对手**。 * **性质:** 是立论者**用来反驳对手的主要武器**。立论者通过指出对手自身的“他方承许”与其当前论点或结论相矛盾,来达到驳斥的目的。 * **关键原则:** 引用“他方承许”进行反驳时,必须**严格基于对手自己明确承认或必然承认(根据其自宗立场)的观点**。不能强加给对方他们没有承认的观点。 * **目的:** 揭示对手论点内部的逻辑不一致性(自相矛盾),或者证明对手的论点违背了他们自己所信奉的根本教义。 * **简单理解:** “**对方自己所承认/主张的观点**”。这是你用来指出对方矛盾的依据。
**总结与关键区别:**
* **立场归属:** “自方承许”是**我的**主张;“他方承许”是**你的**(对手的)主张。* **辩论中的作用:** * **立论者:** 用**自方承许**构建自己的论证体系;用**他方承许**来揭露对手的矛盾。 * **问难者:** 用**自方承许**(通常是普遍逻辑规则或公认事实)来挑战立论者的观点;试图找出立论者的**自方承许**内部的矛盾,或与其**他方承许**(立论者所属宗派的教义)的矛盾。* **论证有效性:** * 有效的反驳必须基于对手真实的“他方承许”,不能捏造或曲解。 * 立论者不能直接用“他方承许”作为自己论证的正面依据(除非是为了显示该承许会导致荒谬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10 06:53回复
    论证有效性:**
    * 有效的反驳必须基于对手真实的“他方承许”,不能捏造或曲解。
    * 立论者不能直接用“他方承许”作为自己论证的正面依据(除非是为了显示该承许会导致荒谬结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10 06:56
    收起回复
      2025-08-11 18:50: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贴吧里的争论,绝大多数都是鸡同鸭讲,各说各的道理,或者用自己解读出来的对方意思来反驳对方(实质上只是自己的误解或错解,代替对方的真实含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10 07:00
      收起回复
        辩论如此,
        说法教化亦复如是。
        这也正是方便说法和因材施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10 07:03
        收起回复
          只是目的不同罢了。
          一个是摧毁对方的立论体系,
          另一个是在对方的立论体系基础上,
          帮助引导提升完善对方的认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10 07:06
          回复
            小知不能理解大知。
            井里的🐸理解不了大江大河,
            何谈更加广阔无垠的大海大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10 07:43
            回复
              照镜子的奥妙。
              假如把人事物当成镜子来观照,
              当某人的实际层次或真实维度,
              低于小于观察对象的时候,
              他所看到的,观照解读出来的,
              其实只是他自己罢了。
              反之则不然。
              当一个人处在山腰或山顶的时候,
              非常清楚处在山脚能看到的风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7-10 07:49
              回复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
                很多自以为是的人,
                总是感觉他自己处在山顶上,
                或者说他自己是过来人。
                假如遇到这类人,
                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也很好办,
                或者引入权威的标准,
                或者直接看看各自的自方承许,
                以及各自对他方承许的认知态度。
                假如一方能够很好的理解对方,
                并且态度很淡然平和,
                而另一方总是批评批判这一方,
                而且表现出来高高在上的样子,
                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10 07:58
                收起回复
                  2025-08-11 18:44: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也正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做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目,更何谈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题呢?反之则不然,很简单的。当然了,我这里说的只是常理,那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不在此列。高年级的数学学渣也不在此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7-10 08:03
                  回复
                    这就如同大人看孩子,非常清楚孩子的情况,目的手段方法方式。而孩子看大人呢?不理解啊,而且总是用自己的认知逻辑去解读,得出自己的所谓结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7-10 08:04
                    回复
                      反过来说,
                      假如一个人总是在批评批判你的时候,
                      这个人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大多数情况,这个人是低于你的层次,
                      你只是扮演了对方的一个镜子,
                      他照出来了自己的情况,
                      他在自己批判对抗他自己。
                      少数情况,对方确实高于你的,
                      他是真的来帮助你的,
                      所以需要好好珍惜机缘。
                      那么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7-10 08:10
                      收起回复
                        假如你自己是一个真的谦虚好学的人,
                        无论哪种情况,
                        都没有必要和对方争论啦。
                        这是首先的。
                        假如你还去争论的话,
                        那首先说明自己的理解还不通透,
                        首先要反思总结自己。
                        先别去管对方的情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7-10 08:14
                        回复
                          假如你自己就把自己放在高位,
                          把自己看成师者,圣者,审判者,
                          那么你至少现阶段关闭了进步机缘,
                          更重要的是,
                          你如此的认知行为模式和心态心境,
                          首先说明你自己也高不到哪里去,
                          你只是在自高自大罢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7-10 08: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