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跟黑格尔逻辑学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虽然也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但概念的必然性不是从概念自己这边往下推的,而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变而往下出现新的概念,所以你无法从劳动生产率的概念直接过渡到货币的起源概念里,在纯粹概念逻辑上,没有直接的必然性。但在历史与社会逻辑上有,这要求读者熟悉人类的历史发展才行,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历史的理论。
如果以一个例子计算剩余价值(忽视折损率)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花1000元购买了5g金(不变资本c,在具体劳动后原封不动转移到金牙中)和付了100元购买了工人劳动力(可变资本v),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本身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设定为两个小时,那么工人维持自己生活需要的必劳动时间为(2小时≈100元,也就是1小时50元),但资本家却让工人劳动四个小时,在新价值的创造里工人劳动四个小时,工人通过具体劳动改变了商品的形态(只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也通过抽象劳动消耗了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部分劳动创造出了新价值V+M),所以工人劳动四小时既有支付劳动力价值的100元工资(V),还有超过两小时的剩余劳动100元(剩余价值M),资本家总成本为C+V=1100元,金牙的价值构成却是C+(V+M)=1200元。
在计算出剩余价值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剥削率也就是剩余价值率M”以及绝对剩余价值,M”=M➗V,在以上例子里100➗100为100%,也就是说资本家在可变资本上投入每一块钱,都榨取了一块剩余价值,如果把工人劳动时间拉高为6个小时M为200,V为100那么M➗V等于200%,这种拉高工作日的行为就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但是光是拉长工作时间过于引起反抗,于是资本家们想了个法子,在八小时的劳动时间中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维持劳动力再生产,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于是资本家试着主动将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让剩余劳动时间变成7小时,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可以通过技术提压缩必要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以资本家在竞争中创新发明新技术从而在市场中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其技术普遍化后整个社会工人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就变低了,那么工人在八小时劳动条件下的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无形中减少,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就这么实现了。
资本家在掩盖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工资制度,他造成了工人获得全部报酬的假象,首先在工资制度之前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力是人体的一种机能,而劳动是劳动力的表现形式,如果劳动是一种商品并具有价值,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如果等价那么工资就等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所有价值,那么资本家将没有任何盈利,那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存在了。
所以资本家不是在购买劳动本身,而是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工人一天劳动力后拿这劳动力去制作商品,资本家的工资是支付劳动力的钱,但被资本家等同于劳动本身价格,以此让工人以为工资等于劳动价格。
工资分为几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在计时工资下条件下马克思引入了劳动价格概念,劳动价格=劳动力的日价值➗工作日的小时数,如果假设劳动力日价值是100元,工作日工作八个小时,那就是100➗8,那劳动价格为12.5元,如果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如变成12个小时,那就是100➗12,劳动价格为8.3元,从而对工人进行剥削,当生意景气时资本家提高工资又延长劳动时间,当生意暗淡时,资本家减少劳动时间从而减少计时工资,不管如何资本家都不会亏,工人不仅要挣取劳动劳动时间是减少,也要挣取劳动时间确保自己生活的最低保障。
其次是计件工资,他比计时工资更具有欺骗性也更能分裂工人,在这种条件下身体好的工人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多商品,并带动工人集体的劳动效率,然而当劳动效率提升后,生产出的商品价格变低后,资本家也可以合理开始压低工资,从而造成工人越卖力工资越少的奇景,但看到领头的熟练工人拿着比自己还高的工资又越用力,这种计件工资于是被当下广泛的采用,资本家甚至可以以最优秀的工人为模本用“科学”制作最标准的劳动方法进行普及,可以有理由将所有达不到“科学”标准的工人榨干后开除,让效率最大化。
比计件制度还有诱惑性的是分红制,通过一种政治让利让工人觉得自己是在为自己工作,从而接受资本条件下的苛刻劳动方式,他们由于并不掌握整个工厂,所以他们的分红是会低于一般计件计时下的工资的,他们还是得劳动,而不是像资本家那样完全靠分红过日子,不然这些工人要是能得到的分红能完全覆盖劳动力消耗还有剩余,从而进行资本积累,那他们不是在资本家的工厂里而是公社里。
如果以一个例子计算剩余价值(忽视折损率)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花1000元购买了5g金(不变资本c,在具体劳动后原封不动转移到金牙中)和付了100元购买了工人劳动力(可变资本v),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本身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设定为两个小时,那么工人维持自己生活需要的必劳动时间为(2小时≈100元,也就是1小时50元),但资本家却让工人劳动四个小时,在新价值的创造里工人劳动四个小时,工人通过具体劳动改变了商品的形态(只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也通过抽象劳动消耗了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部分劳动创造出了新价值V+M),所以工人劳动四小时既有支付劳动力价值的100元工资(V),还有超过两小时的剩余劳动100元(剩余价值M),资本家总成本为C+V=1100元,金牙的价值构成却是C+(V+M)=1200元。
在计算出剩余价值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剥削率也就是剩余价值率M”以及绝对剩余价值,M”=M➗V,在以上例子里100➗100为100%,也就是说资本家在可变资本上投入每一块钱,都榨取了一块剩余价值,如果把工人劳动时间拉高为6个小时M为200,V为100那么M➗V等于200%,这种拉高工作日的行为就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但是光是拉长工作时间过于引起反抗,于是资本家们想了个法子,在八小时的劳动时间中2小时必要劳动时间维持劳动力再生产,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榨取剩余价值,于是资本家试着主动将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让剩余劳动时间变成7小时,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可以通过技术提压缩必要劳动时间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前提,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以资本家在竞争中创新发明新技术从而在市场中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其技术普遍化后整个社会工人基础生产资料的价值就变低了,那么工人在八小时劳动条件下的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无形中减少,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就这么实现了。
资本家在掩盖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工资制度,他造成了工人获得全部报酬的假象,首先在工资制度之前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力是人体的一种机能,而劳动是劳动力的表现形式,如果劳动是一种商品并具有价值,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如果等价那么工资就等于工人劳动所创造的所有价值,那么资本家将没有任何盈利,那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存在了。
所以资本家不是在购买劳动本身,而是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工人一天劳动力后拿这劳动力去制作商品,资本家的工资是支付劳动力的钱,但被资本家等同于劳动本身价格,以此让工人以为工资等于劳动价格。
工资分为几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在计时工资下条件下马克思引入了劳动价格概念,劳动价格=劳动力的日价值➗工作日的小时数,如果假设劳动力日价值是100元,工作日工作八个小时,那就是100➗8,那劳动价格为12.5元,如果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如变成12个小时,那就是100➗12,劳动价格为8.3元,从而对工人进行剥削,当生意景气时资本家提高工资又延长劳动时间,当生意暗淡时,资本家减少劳动时间从而减少计时工资,不管如何资本家都不会亏,工人不仅要挣取劳动劳动时间是减少,也要挣取劳动时间确保自己生活的最低保障。
其次是计件工资,他比计时工资更具有欺骗性也更能分裂工人,在这种条件下身体好的工人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多商品,并带动工人集体的劳动效率,然而当劳动效率提升后,生产出的商品价格变低后,资本家也可以合理开始压低工资,从而造成工人越卖力工资越少的奇景,但看到领头的熟练工人拿着比自己还高的工资又越用力,这种计件工资于是被当下广泛的采用,资本家甚至可以以最优秀的工人为模本用“科学”制作最标准的劳动方法进行普及,可以有理由将所有达不到“科学”标准的工人榨干后开除,让效率最大化。
比计件制度还有诱惑性的是分红制,通过一种政治让利让工人觉得自己是在为自己工作,从而接受资本条件下的苛刻劳动方式,他们由于并不掌握整个工厂,所以他们的分红是会低于一般计件计时下的工资的,他们还是得劳动,而不是像资本家那样完全靠分红过日子,不然这些工人要是能得到的分红能完全覆盖劳动力消耗还有剩余,从而进行资本积累,那他们不是在资本家的工厂里而是公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