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归来,天地间再无鬼厉。
张小凡带着碧瑶,没有回鬼王宗那森冷幽暗的总坛,也没有去青云门那承载着太多复杂记忆的故地。他们寻了一处山明水秀、远离江湖纷扰的所在——恰是当年草庙村附近,一座更为幽静的山谷。张小凡亲手伐木采石,依着山势,建起几间朴素的屋舍。屋前引了山泉,汇成小小一潭清池;屋后开垦了几畦菜地,栽了些许山花野果。
碧瑶初醒时,魂魄虽已凝聚,但十年冰封,肉身极度虚弱,元气大伤。张小凡如同捧着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将所有的耐心、细致和温柔都倾注在她身上。
**清晨:**
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草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张小凡总是第一个起身。他会先去厨房,用文火慢熬一锅药粥,里面放了温补元气的灵药,也仔细挑拣了碧瑶喜欢的莲子、红枣。粥香混合着药香,氤氲在清新的空气里。
然后,他会轻手轻脚地走到床前。碧瑶通常还在沉睡,长长的睫毛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呼吸均匀而绵长。张小凡会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确认她的体温是暖的,气息是活的,那颗悬了十年、早已千疮百孔的心,才会真正落回实处。有时,他会忍不住伸出手指,极轻极轻地碰触一下她的脸颊,那真实的温热触感,总能让他眼底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随即又被一种巨大的满足和安宁所取代。
待粥熬得软糯,药力也化开,张小凡才会柔声唤醒碧瑶:“瑶儿,该起了,吃点东西。” 他的声音低沉温和,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小心翼翼和宠溺。
碧瑶醒来,常常带着初醒的懵懂,眼神迷茫地寻找,直到聚焦在张小凡脸上,看清他眼底的温柔和关切,才会慢慢弯起嘴角,露出一个带着睡意的、满足的微笑。有时,她会像小猫一样慵懒地伸出手,撒娇般地说:“小凡,拉我起来。” 张小凡便会笑着握住她的手,稳稳地将她扶起,细心地为她披上外衣。
**日间:**
大部分时间,碧瑶都在静养。张小凡会陪她在屋前的回廊下晒太阳。他寻来最柔软的藤椅,铺上厚厚的垫子。碧瑶靠在椅中,身上盖着张小凡用灵力烘得暖融融的薄毯。张小凡就坐在她身边的小凳上,有时捧着一卷书低声读给她听——不再是天书秘籍,而是些山川游记、风物志异,甚至是些凡俗市井的闲话本子。他的声音平缓低沉,如同山谷中静静流淌的溪水。
碧瑶听着,目光常常落在张小凡专注的侧脸上,看着他微微蹙起的眉头,看着他随着书中情节而微微变化的神情。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柔和的光影,那些曾经刻在他眉宇间的戾气与沉郁,在日复一日的平静安宁中,如同被山风拂去的尘埃,渐渐消散,显露出最初那个草庙村少年清朗温润的底色。只是那双眼睛,经历过大悲大喜、生死轮转,沉淀下更深邃也更温柔的光芒。每当这时,碧瑶心中便会被一种巨大的、近乎酸楚的幸福感填满。她悄悄伸出手,握住张小凡放在膝上的手。张小凡会立刻停下诵读,反手将她的手包裹在掌心,十指相扣,无需言语,暖意便在彼此间流淌。
有时,张小凡会扶着她,在屋前屋后慢慢散步。步伐极慢,张小凡的臂膀是她最坚实的依靠。他会指着新开的野花告诉她名字,会告诉她哪株果树是他新栽的,哪片菜地里的苗长得最好。碧瑶的身体还很虚弱,走不了多远便会喘息,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张小凡便立刻停下,让她靠着自己休息,用温热的布巾轻柔地替她擦汗,眼神里满是心疼。
“累了吧?我们回去歇着。”他总是这样说。
碧瑶却常常摇头,靠在他肩头,望着眼前这片由他亲手为她建造的安宁天地,轻声说:“不累,再待一会儿,看看你种的菜。” 她喜欢看他为她忙碌的样子,喜欢这平淡烟火气里透出的、实实在在的温暖。
**午后与黄昏:**
午后,碧瑶常常会小憩。张小凡便利用这段时间打理菜地,劈柴挑水,或是去山中采摘新鲜的草药和山菌。他动作麻利,做这些凡俗琐事也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每次回来,他总会带些“小惊喜”——有时是一把沾着露水的野花,有时是几颗红彤彤的野果,有时是一只羽翼未丰、被他小心救下的雏鸟。
碧瑶醒来,看到枕边或桌上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小东西,总会惊喜地笑起来。那笑容明媚依旧,如同当年河阳城中初见时的绿衣少女,只是褪去了几分刁蛮,多了几分历经生死后的温婉与珍惜。她会拿起野花嗅一嗅,会小心翼翼地摸摸雏鸟柔软的绒毛,然后嗔怪地看向张小凡:“又去山里了?小心些,别摔着。” 语气里是藏不住的甜蜜。
黄昏时分,是山谷中最美的时刻。夕阳的金辉洒满山谷,将小屋、菜地、清池都染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张小凡会在回廊下支起小桌,摆上简单的饭菜。药膳粥是必备的,还有他亲手炒的青菜,清蒸的山菌,偶尔也会炖些山鸡野兔给碧瑶补身子。他的手艺极好,连最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令人回味的滋味。
两人对坐而食,细嚼慢咽。张小凡的目光几乎离不开碧瑶,看她小口喝粥时微微鼓起的腮帮,看她夹菜时纤细的手指,看她偶尔抬头对他露出的满足笑容。他会不停地给她夹菜,轻声叮嘱:“多吃点,这个补气。” “尝尝这个菌子,很鲜。”
碧瑶也会夹起一块最好的肉,放进张小凡碗里,学着他的语气
张小凡带着碧瑶,没有回鬼王宗那森冷幽暗的总坛,也没有去青云门那承载着太多复杂记忆的故地。他们寻了一处山明水秀、远离江湖纷扰的所在——恰是当年草庙村附近,一座更为幽静的山谷。张小凡亲手伐木采石,依着山势,建起几间朴素的屋舍。屋前引了山泉,汇成小小一潭清池;屋后开垦了几畦菜地,栽了些许山花野果。
碧瑶初醒时,魂魄虽已凝聚,但十年冰封,肉身极度虚弱,元气大伤。张小凡如同捧着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将所有的耐心、细致和温柔都倾注在她身上。
**清晨:**
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草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张小凡总是第一个起身。他会先去厨房,用文火慢熬一锅药粥,里面放了温补元气的灵药,也仔细挑拣了碧瑶喜欢的莲子、红枣。粥香混合着药香,氤氲在清新的空气里。
然后,他会轻手轻脚地走到床前。碧瑶通常还在沉睡,长长的睫毛在白皙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呼吸均匀而绵长。张小凡会静静地看上一会儿,确认她的体温是暖的,气息是活的,那颗悬了十年、早已千疮百孔的心,才会真正落回实处。有时,他会忍不住伸出手指,极轻极轻地碰触一下她的脸颊,那真实的温热触感,总能让他眼底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随即又被一种巨大的满足和安宁所取代。
待粥熬得软糯,药力也化开,张小凡才会柔声唤醒碧瑶:“瑶儿,该起了,吃点东西。” 他的声音低沉温和,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小心翼翼和宠溺。
碧瑶醒来,常常带着初醒的懵懂,眼神迷茫地寻找,直到聚焦在张小凡脸上,看清他眼底的温柔和关切,才会慢慢弯起嘴角,露出一个带着睡意的、满足的微笑。有时,她会像小猫一样慵懒地伸出手,撒娇般地说:“小凡,拉我起来。” 张小凡便会笑着握住她的手,稳稳地将她扶起,细心地为她披上外衣。
**日间:**
大部分时间,碧瑶都在静养。张小凡会陪她在屋前的回廊下晒太阳。他寻来最柔软的藤椅,铺上厚厚的垫子。碧瑶靠在椅中,身上盖着张小凡用灵力烘得暖融融的薄毯。张小凡就坐在她身边的小凳上,有时捧着一卷书低声读给她听——不再是天书秘籍,而是些山川游记、风物志异,甚至是些凡俗市井的闲话本子。他的声音平缓低沉,如同山谷中静静流淌的溪水。
碧瑶听着,目光常常落在张小凡专注的侧脸上,看着他微微蹙起的眉头,看着他随着书中情节而微微变化的神情。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柔和的光影,那些曾经刻在他眉宇间的戾气与沉郁,在日复一日的平静安宁中,如同被山风拂去的尘埃,渐渐消散,显露出最初那个草庙村少年清朗温润的底色。只是那双眼睛,经历过大悲大喜、生死轮转,沉淀下更深邃也更温柔的光芒。每当这时,碧瑶心中便会被一种巨大的、近乎酸楚的幸福感填满。她悄悄伸出手,握住张小凡放在膝上的手。张小凡会立刻停下诵读,反手将她的手包裹在掌心,十指相扣,无需言语,暖意便在彼此间流淌。
有时,张小凡会扶着她,在屋前屋后慢慢散步。步伐极慢,张小凡的臂膀是她最坚实的依靠。他会指着新开的野花告诉她名字,会告诉她哪株果树是他新栽的,哪片菜地里的苗长得最好。碧瑶的身体还很虚弱,走不了多远便会喘息,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张小凡便立刻停下,让她靠着自己休息,用温热的布巾轻柔地替她擦汗,眼神里满是心疼。
“累了吧?我们回去歇着。”他总是这样说。
碧瑶却常常摇头,靠在他肩头,望着眼前这片由他亲手为她建造的安宁天地,轻声说:“不累,再待一会儿,看看你种的菜。” 她喜欢看他为她忙碌的样子,喜欢这平淡烟火气里透出的、实实在在的温暖。
**午后与黄昏:**
午后,碧瑶常常会小憩。张小凡便利用这段时间打理菜地,劈柴挑水,或是去山中采摘新鲜的草药和山菌。他动作麻利,做这些凡俗琐事也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每次回来,他总会带些“小惊喜”——有时是一把沾着露水的野花,有时是几颗红彤彤的野果,有时是一只羽翼未丰、被他小心救下的雏鸟。
碧瑶醒来,看到枕边或桌上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小东西,总会惊喜地笑起来。那笑容明媚依旧,如同当年河阳城中初见时的绿衣少女,只是褪去了几分刁蛮,多了几分历经生死后的温婉与珍惜。她会拿起野花嗅一嗅,会小心翼翼地摸摸雏鸟柔软的绒毛,然后嗔怪地看向张小凡:“又去山里了?小心些,别摔着。” 语气里是藏不住的甜蜜。
黄昏时分,是山谷中最美的时刻。夕阳的金辉洒满山谷,将小屋、菜地、清池都染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张小凡会在回廊下支起小桌,摆上简单的饭菜。药膳粥是必备的,还有他亲手炒的青菜,清蒸的山菌,偶尔也会炖些山鸡野兔给碧瑶补身子。他的手艺极好,连最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令人回味的滋味。
两人对坐而食,细嚼慢咽。张小凡的目光几乎离不开碧瑶,看她小口喝粥时微微鼓起的腮帮,看她夹菜时纤细的手指,看她偶尔抬头对他露出的满足笑容。他会不停地给她夹菜,轻声叮嘱:“多吃点,这个补气。” “尝尝这个菌子,很鲜。”
碧瑶也会夹起一块最好的肉,放进张小凡碗里,学着他的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