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0日漏签0天
哮喘病吧 关注:5,040贴子:30,70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哮喘病吧
>0< 加载中...

哮病缓解期调理:中医如何从肺脾肾虚证 “治未病”?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阳光的小内one
  • 初涉江湖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与 “痰” 密切相关,多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等诱发,导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临床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辨证,常见证型如下:
一、发作期辨证
1.冷哮证
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少色白而黏,或痰稀薄多泡沫,咯吐不爽。
兼症:胸膈满闷如塞,面色青晦,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遇寒即发。
舌脉象: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中成药:
小青龙合剂、苏子降气丸,解表化饮、止咳平喘,适用于寒饮伏肺所致的哮喘,缓解喉中哮鸣、痰稀色白、恶寒无汗等症。
2.热哮证
主症:喉中痰鸣如吼,气粗息涌,咳呛阵作,痰黄黏稠难咯,或有腥味,咯痰不爽。
兼症:胸高胁胀,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冷饮,或有发热。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中成药:
定喘止嗽丸、清肺消炎丸、炎可宁片,宣肺定喘、止咳化痰,适用于热邪蕴肺的哮喘,缓解痰黄、喘息气粗、口渴等症。
3.寒包热哮证
主症: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咯吐不爽。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烦躁,口渴,面色赤。
舌脉象: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紧或浮数。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常用中成药:
麻杏石甘汤颗粒、气管炎丸,散寒镇咳、祛痰定喘,对风寒束表、痰热蕴肺的哮病(伴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有效。
4.风痰哮证
主症:喉中痰鸣如吹哨笛,时发时止,痰涎壅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
兼症:恶心呕吐,口苦,舌苔厚浊,或伴鼻痒、喷嚏、咽痒等过敏表现。
舌脉象:舌质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常用中成药:
二陈丸合三子养亲汤颗粒,燥湿化痰、降气止咳,适用于痰浊壅肺的哮病,缓解痰多胸闷、舌苔厚腻等症。
5.虚哮证
主症: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动则喘甚,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怯。
兼症:痰少而黏,或痰稀色白,心慌,气短,动则汗出,腰膝酸软,不耐劳累。
舌脉象:舌质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常用中成药:
玉屏风颗粒合参鹿膏,益气固表、补肾纳气,适用于肺肾两虚的哮病,缓解自汗、气短、腰膝酸软等症。
二、缓解期辨证
1.肺脾气虚证
主症:喘促短气,语声低微,自汗畏风,咳痰清稀色白,痰多而黏,食少便溏。
兼症: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每因气候变化或饮食不慎而诱发哮病。
舌脉象: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细弱或濡缓。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常用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汤 ,健脾益气适用于肺脾气虚所致的痰多、气短、食少便溏,减少哮病发作频率。
2.肺肾两虚证
主症:哮喘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疲,咽干口燥。
兼症:腰膝酸软,耳鸣,盗汗,遗精,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脉象:舌质淡红或红,苔少,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肾,纳气定喘。
常用中成药:
全鹿大补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虚衰的哮病(伴畏寒、腰膝冷痛)。
其他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a.冷哮体质:宜食温阳散寒之品,如生姜、花椒、羊肉、核桃。
b.热哮体质:宜食清热化痰之品,如梨、荸荠、冬瓜、丝瓜。
c.肺脾气虚:宜食健脾补肺之品,如山药、莲子、芡实、黄芪。
d.肾虚体质:肾阳虚者宜食羊肉、韭菜、桂圆、核桃;肾阴虚者宜食银耳、百合、黑芝麻。
e.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
f.避免食用海鲜、辛辣、油腻、生冷等易诱发过敏或生痰的食物(如虾、蟹、肥肉、冷饮)。
2.中医理疗
a.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肺俞、定喘、膻中、足三里等,调节气血,改善肺气失调和脾胃功能紊乱。在缓解期,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可增强体质,减少哮喘发作。
b.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揉等手法,刺激穴位、舒缓气道,促进气机畅通,减轻哮喘的发作。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以及双侧的肺俞穴等。
c.拔罐疗法:适用证型:寒哮、痰湿阻肺。选择背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或沿膀胱经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每周 1-2 次。
3.生活习惯调整
a.合理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贪凉。
b.适度运动:选择如散步、太极、八段锦这类低强度,能促进呼吸系统健康的运动。要避免在寒冷、雾霾等恶劣天气下运动。
c.环境管理: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通风换气,减少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避免接触烟雾、花粉、宠物毛发等常见过敏原。
d.情绪调节:可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哮喘。
中医调理哮病强调 “未病先防” 和 “既病防变”,通过个体化方案改善体质、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切勿自行用药或理疗。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哮喘病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