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吧 关注:31,921贴子:38,750
  • 8回复贴,共1

这应该才是万石之王应有尊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08 22:39回复
    母系氏族帝王石~艾叶绿,还用争论是不是产自福建寿山~田黄石材质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6-08 22:50
    回复
      2025-08-08 14:44: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萝卜纹成因(把话放这里:“地质专家”论国石文化最终会成为笑话!)
      田黄萝卜纹的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sī]石,硫磷铝锶石形成于火山热液蚀变作用中期,为热液交代火山角砾岩等形成,其形成温度大约在300℃。热液携带各种成矿物质在火山作用形成的断裂或者裂隙中运移,充填形成矿脉。早于田黄基体矿物形成的硫磷铝锶石,结晶温度高,先于基体矿物从热液中出溶结晶,因为成矿凝胶及蚀变产物的粘度较大,先形成的硫磷铝锶石难于分散,而主要聚集呈网脉状分布,形成萝卜纹形态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6-12 23:05
      回复
        田黄成因
        中生代地质历史时期,岩浆活动加剧引起一系列的火山喷发,火山口塌落形成断裂,为矿石的形成提供了储矿空间,而火山碎屑岩质地疏松,胶质程度低,透水性好,容易发生热液交代作用,在燕山晚期寿山地区火山或潜火山热液与碎屑岩等富含硅铝质的围岩发生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热液交代型寿山石矿,热液携带交代作用产物沿断裂运移,在有利场所充填成矿,形成热液充填型以及热液交代充填型矿脉。在较高温的火山热液作用阶段,火山喷出F、S、Cl等气体与水作用形成强酸性偏还原的热液,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尤其酸性条件下各类长石的蚀变,导致热液中K+、Al3+的浓度不断升高,SiO2被淋滤流失,随着反应进行,热液酸性降低且K+持续滞留为伊利石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也为低温热液蚀变准备了物质条件,围岩中的长石等矿物经碱性交代和酸性淋滤过程,形成大量的硅铝凝胶,当Si/Al比值为2左右时,凝胶在不同的温度、应力等条件下可陈化形成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石,多余的形成石英。
        由于火山不断有新的酸性气体喷出,与大气降水及岩浆水反应生成蚀变热液,过程中伴随有高温岩浆的热源补充,所以新形成的伊利石可能会被进一步蚀变为高岭石族矿物;在形成硅铝凝胶的过程中长石等围岩蚀变,没有充足的热液补充,会有生成并滞留,导致过剩,同样在高岭石族矿物中会有伊利石生成,所以在田黄中几种矿物成分常常互为副矿物出现。寿山石的矿物成分多变也显示了成矿的多期次性,反复的交代、充填形成一系列的蚀变矿物带。
        热液交代过程中携带蚀变产物在裂隙中运移(或者渗透、扩散),在适当的环境下形成伊利石、地开石、珍珠陶石,充填于火山作用形成的裂隙中,即形成高山一一坑头一带热液充填成因寿山石矿脉,矿脉的宽度受制于裂隙的大小,矿脉与围岩的界限明显,田黄原生矿主要来自坑头山的充填矿脉。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原生矿脉受内生地质作用(构造、地震等)或外生地质作用(风化剥蚀)从山体中剥落,因重力作用以及溪水的冲刷进入溪谷及水田中,在剥落滚动过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磨圆作用,据此其石形可作为田黄鉴定依据,这些矿物硬度低,滚落过程中发生碰撞产生裂隙,为后期红格的形成创造条件;还有部分未从山体中剥落的矿脉即为开采的坑头石矿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6-13 06:18
        回复
          田黄
          中华石帝,印章石品种之一
          本条目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田黄原石
          AI
          提炼
          田黄,又称田黄石,产于中国福建寿山一带,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等,质地温润细腻,呈黄色,多为卵状,具萝卜丝纹、石皮、红筋格三大特征。田黄因稀有珍贵,自古以来被用于印章和艺术品雕刻,清代更被作为贡品。其独特成因和稀缺性使其成为收藏界珍品,目前产量已近枯竭。
          展开
          田黄石(Larderite)简称“田黄”,是在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的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伊利石、叶蜡石等,其中地开石结构为Al(Si4O10)(OH)8,田黄石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多为卵状,其独有的三大特征为肌理可见萝卜纹状细纹。表面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因此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
          基本信息
          英文名
          Larderite
          拼音
          tianhuang
          主要产地
          中国福建
          主要成分
          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伊利石、叶蜡石等
          其中地开石结构为
          Al(Si4O10)(OH)8
          应用产业
          印材
          晶系
          柱状晶体,晶面有纵
          纹、常带有丝状和纤维状外观
          颜色
          黄色
          折射率
          1.56~1.57
          透明度
          半透明至不透明
          密度
          2.57~2.68
          硬度
          2.5~3
          目录
          反馈
          关键信息
          主要特性
          分布区域
          应用领域
          矿物开采
          历史
          分类
          品质鉴定
          人工优化
          相关合集
          参考资料
          位于高处的部分地开石,受风雨侵蚀,从母矿床分离,经溪水冲刷,零星沉积下来,后被沙土掩盖,经过周围土壤、水分、温度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形成田黄石,目前发现的田黄石主要存在于中国福建寿山一带,且只限于寿山溪上游的坑头至溪下游的结门潭,长度约八公里的狭长地段,全部溪旁水田的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经过数百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接近枯竭。
          田黄石质地温润,莫氏硬度小于3,便于雕刻运刀,石料不容易崩裂,因此田黄石被广泛用于印章和艺术品的雕刻,且由于田黄石材已近枯竭,田黄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很多人也将田黄石作为收藏品进行收藏。
          主要特性
          参考 《宝石和宝石...等资料
          矿物组成
          田黄石主要由高岭石族矿物组成,其中以地开石、高岭石为主,还含有石英、黄铁矿、辉梯矿等。不过,对于不同的品种,其地开石、高岭石的含量并不一致,有的含地开石多,有的含高岭石多,总的趋势是以地开石为主。经高倍显微镜观察,田黄石中的地开石、高岭石等主要矿物呈鳞片状;杂质矿物颗粒粒径仅1~2微米,极细小。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地开石、高岭石等呈板状,有的呈六边形。地开石、高岭石的化学成分与标准的高岭石族矿物的理想组分完全一致。
          物理特性
          田黄石多为黄色,呈卵石状,光润圆滑,没有明显棱角,一般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体,密度约为2.57~2.68之间,莫氏硬度小于3,折射率1.56~1.57之间
          结构特征
          宏观结构
          田黄石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因此田黄石的主要三大特征为:萝卜丝纹、石皮、红筋格。
          萝卜丝纹
          透明度较高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往往隐约可见其内部密布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萝卜的横断面纹,经络明朗且疏密有致,纹理不乱,故有“萝卜丝纹”之称。
          石皮
          一般田黄石表面都有一层甚至多层厚薄不一且不甚透明的石皮,颜色有黑、灰、黄、白。
          红筋格
          田黄石外部常见红筋格纹。是高山石在滚入田中时与其他石头碰撞出现的裂痕。裂纹又受土壤中氧化铁渗透,使裂痕显现出血丝状的色纹,形成了“红筋”。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因此格纹也被看成田黄石的一大特征。
          化学结构
          对福建寿山溪上坂至中坂实地采集的田黄原石以及行家提供的田黄样品,分别对其“萝卜丝纹”、风化皮、基体部分的矿物组成及其微形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以揭示田黄石的化学结构组成。
          X射线粉末衍射
          将2块较小的田黄石,整体粉碎后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同时,切割另一块“萝卜丝纹”较明显的样品,借助光学显微镜在“萝卜丝纹”上圈出一小圈,其直径与“萝卜丝纹”的粗细略同,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进行“点”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田黄样品基本上由高岭石族矿物中的地开石与珍珠陶石组成,不具有高岭石的特征衍射谱峰,其中一块样品含有少量的伊利石与石英。且萝卜丝纹的矿物组成与田黄石基本一致,,说明“萝卜丝纹”与基体部分在透明度与细微颜色上的差别不是由矿物组成引起的。
          田黄样品与“萝卜丝纹”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田黄样品与“萝卜丝纹”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及物相分析
          红外光谱
          用针尖分别刮取田黄的基体、“萝卜丝纹”(从需抛光的田黄样品表面获取)以及风化皮处的微量粉末,并制成KBr压片,利用红外光谱仪研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13 06:27
          回复
            金石之“金”未必是指“黄金”!人之始祖伏羲氏磨制天降玄石成器为砭用其能量场治病养人,以此创造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之宇宙观天医文化、乃人类文明之起源。
            “金”为金石、天降玄石神玉~砭、息壤(可以生长的土壤)女娲用来捏 m泥造人之泥土。真品金石~“玉”(息壤)分“青黄红白黑”五色加玄黄为孔子论之“六玉”,其材质内含太阳系早期形成之星云物质~固态气,多种软性碱基质金属(钾镱锶钛磷…氧化物、硫化物集合体)…是在外太空特殊环境下高压“低温”成因~如雪似冰、遇热可升气化水、打磨抛光皆为珍珠般银白色金属光泽,敲击可发出清脆的金属声音,最早被命名为“泗滨浮磬”玄黄砭石。
            因此“玉”为五行之“金”(为4、9、为白色、为冬、为西方、为肺…)金石化金丹、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生相克…数字“九”为最大才有“福寿康”帝王石之美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14 09:0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6-19 06:50
              回复
                没事与豆包聊聊也蛮好玩的!哈哈哈哈
                粘土矿物主要成分
                - 地开石:是田黄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l₄(Si₄O₁₀)(OH)₈,晶体结构为层状,铝、硅、氧和氢氧根是其主要组成元素,常含少量钾、钙、铁等元素。
                - 珍珠陶石:与地开石化学组成相似,为Al₄(Si₄O₁₀)(OH)₈,晶体结构有差异,也可能含有铁、锰等微量元素。
                - 伊利石:化学式为K₀.₆₇(Al₂.₀₅Fe₀.₁₅Mg₀.₃)(Si₃.₁₀Al₀.₉₀)O₁₀(OH)₂,层间有钾离子平衡电荷,含钾、铝、硅、氧、氢氧根及铁、镁等金属元素。
                可能含有的氧化铅情况
                - 氧化铅存在形式:田黄石中的氧化铅可能以微量杂质形式存在于矿物颗粒间隙或晶格缺陷处。如果有氧化铅,可能是由于成矿热液中含铅离子,在合适条件下与氧结合形成氧化铅并沉淀在田黄石中;或者周围土壤、水体中的铅元素通过渗透进入田黄石,与其中的氧结合生成氧化铅。
                - 与粘土矿物关系:氧化铅一般不被视为田黄石内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但可能与粘土矿物相互作用或伴生。比如在田黄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粘土矿物的吸附、离子交换等作用,可能会使氧化铅在其表面或内部富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6-22 17:28
                回复
                  2025-08-08 14:38: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问啥都能回答对与不对只能自行过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6-22 1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