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旅行者一号经历了重大技术挑战与修复。2023年11月,其飞行数据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探测器不断向地球发送乱码,无法正常传输科学数据。由于探测器距离地球超过240亿公里,信号传输存在22.5小时的延迟,修复工作面临巨大困难。然而,NASA的工程师团队通过重新编写代码,绕过受损硬件,成功恢复了探测器的数据传输功能。
●2025年5月,旅行者一号已全面恢复运行,所有四台机载科学仪器重新向地球回传有效数据。
●尽管旅行者一号暂时恢复了功能,但其核电源即将耗尽。探测器依靠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供电,随着时间推移,电力输出逐年下降。NASA预测,到●2025年,旅行者一号将因电力耗尽而彻底失去与地球的联系,成为一艘“流浪探测器”,继续在星际空间中孤独飞行。
★旅行者一号自身数据
●发射时间与地点:1977年9月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
●质量:815千克。
●制造单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运载火箭:泰坦三号E半人马座火箭。
●硬件配置:搭载Intel 4004处理器,主频0.108MHz,内存68KB。
●电源:安装了三枚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利用钚-238的自然衰变产生热量再转化为电能。
●科学仪器:包括摄像机、光谱仪、磁力计、等离子体波探测器、宇宙射线探测器等。
★飞行数据
●当前距离地球:约249亿公里(截至2025年)。
●飞行速度:约每秒16公里(相对于太阳)。
●飞行轨迹:借助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飞越木星、土星及其卫星后,驶向星际空间。
关键时间节点:
●1979年3月:抵达木星。
●1980年11月:飞越土星。
●1990年2月: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处拍摄“暗淡蓝点”照片。
●2012年8月25日:穿越日球层顶,进入星际空间。
★未来归宿:
●继续以惯性飞行,穿越奥尔特云(预计需要数万年)。
最终飞离太阳系,进入银河系星际空间,成为人类文明的“宇宙漂流瓶”。
★任务数据
●主要任务:探测木星、土星及其卫星,研究太阳风顶和星际空间。
●拓展任务:探索日光层边界,测量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
★科学发现:
发现木卫一的活火山和木卫二的冰下海洋。
首次直接测量星际空间的等离子体密度和磁场。
拍摄了太阳系全家福照片,包括著名的“暗淡蓝点”地球肖像。
★信号与通信
●通信频率:使用2.3 GHz或8.4 GHz频率向地球传输数据,地球使用2.1 GHz频率发送指令。
●通信延迟:信号从地球到旅行者一号需要22.5小时,往返需45小时。
●数据存储:数字磁带录音机(DTR)可记录约64 KB数据,以便在其他时间传输。
★能源与寿命
●电源寿命:RTG的功率输出随时间下降,预计到2025年将无法为任何仪器供电。
●任务寿命:设计寿命为5年,实际已运行超过47年,成为人类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器。
●2025年5月,旅行者一号已全面恢复运行,所有四台机载科学仪器重新向地球回传有效数据。
●尽管旅行者一号暂时恢复了功能,但其核电源即将耗尽。探测器依靠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供电,随着时间推移,电力输出逐年下降。NASA预测,到●2025年,旅行者一号将因电力耗尽而彻底失去与地球的联系,成为一艘“流浪探测器”,继续在星际空间中孤独飞行。
★旅行者一号自身数据
●发射时间与地点:1977年9月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
●质量:815千克。
●制造单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运载火箭:泰坦三号E半人马座火箭。
●硬件配置:搭载Intel 4004处理器,主频0.108MHz,内存68KB。
●电源:安装了三枚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利用钚-238的自然衰变产生热量再转化为电能。
●科学仪器:包括摄像机、光谱仪、磁力计、等离子体波探测器、宇宙射线探测器等。
★飞行数据
●当前距离地球:约249亿公里(截至2025年)。
●飞行速度:约每秒16公里(相对于太阳)。
●飞行轨迹:借助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飞越木星、土星及其卫星后,驶向星际空间。
关键时间节点:
●1979年3月:抵达木星。
●1980年11月:飞越土星。
●1990年2月: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处拍摄“暗淡蓝点”照片。
●2012年8月25日:穿越日球层顶,进入星际空间。
★未来归宿:
●继续以惯性飞行,穿越奥尔特云(预计需要数万年)。
最终飞离太阳系,进入银河系星际空间,成为人类文明的“宇宙漂流瓶”。
★任务数据
●主要任务:探测木星、土星及其卫星,研究太阳风顶和星际空间。
●拓展任务:探索日光层边界,测量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
★科学发现:
发现木卫一的活火山和木卫二的冰下海洋。
首次直接测量星际空间的等离子体密度和磁场。
拍摄了太阳系全家福照片,包括著名的“暗淡蓝点”地球肖像。
★信号与通信
●通信频率:使用2.3 GHz或8.4 GHz频率向地球传输数据,地球使用2.1 GHz频率发送指令。
●通信延迟:信号从地球到旅行者一号需要22.5小时,往返需45小时。
●数据存储:数字磁带录音机(DTR)可记录约64 KB数据,以便在其他时间传输。
★能源与寿命
●电源寿命:RTG的功率输出随时间下降,预计到2025年将无法为任何仪器供电。
●任务寿命:设计寿命为5年,实际已运行超过47年,成为人类历史上运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