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之发展分为唯物象数与德义象数二阶。
我现在认为如果把唯物象数与德义象数从其本体上划分为两种是不正确的,这两种划分只是针对后学的学习进展程序而作,就象数之实质而言易之象数同时涵盖了这两种划分的概念于一身。
为什么后学在学习中会出现这两种划分的学习阶段呢?
我个人通过体会认为,这是因为后学萌新学习象数与先民最开始认识阴阳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先从自然环境现象中开始对阴阳的最初认识认知,在漫长的观察观测积累后认识到以阴阳两仪为基础的象数,可以反映周天之道,这样就逐渐从唯物象数中发现总结出来阴阳之德义而周天运转对人及万物必然有着“吉凶祸福”的实际影响作用,由此进而产生了天道的在唯物之上——以唯物为基础的整体观下抽象的阴阳天道德义(合于阴阳天道的为吉为福……)的观念。
古人的阴阳天道体系是这样产生发展的,那后学萌新的学习进展程序亦必然一样,所以说易之象数实际只有一个体系,但后学萌新的学习进展程序却有唯物象数与德义象数这样两个阶段。
通过上面☝️的表述可以总结出如是之结论:既然在易学体系中象数实际是一个概念,不过是对后学萌新的学习进展划分为唯物,德义二阶,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既然实质上唯物象数德义象数在易学中是一个东西,那么不懂德义象数的实际也不会真正理解最基础的唯物象数之实质。
因此我在之前的帖子说“不懂德义象数就不能真正理解卦爻象卦爻辞”!
我现在认为如果把唯物象数与德义象数从其本体上划分为两种是不正确的,这两种划分只是针对后学的学习进展程序而作,就象数之实质而言易之象数同时涵盖了这两种划分的概念于一身。
为什么后学在学习中会出现这两种划分的学习阶段呢?
我个人通过体会认为,这是因为后学萌新学习象数与先民最开始认识阴阳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先从自然环境现象中开始对阴阳的最初认识认知,在漫长的观察观测积累后认识到以阴阳两仪为基础的象数,可以反映周天之道,这样就逐渐从唯物象数中发现总结出来阴阳之德义而周天运转对人及万物必然有着“吉凶祸福”的实际影响作用,由此进而产生了天道的在唯物之上——以唯物为基础的整体观下抽象的阴阳天道德义(合于阴阳天道的为吉为福……)的观念。
古人的阴阳天道体系是这样产生发展的,那后学萌新的学习进展程序亦必然一样,所以说易之象数实际只有一个体系,但后学萌新的学习进展程序却有唯物象数与德义象数这样两个阶段。
通过上面☝️的表述可以总结出如是之结论:既然在易学体系中象数实际是一个概念,不过是对后学萌新的学习进展划分为唯物,德义二阶,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既然实质上唯物象数德义象数在易学中是一个东西,那么不懂德义象数的实际也不会真正理解最基础的唯物象数之实质。
因此我在之前的帖子说“不懂德义象数就不能真正理解卦爻象卦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