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闽南潮汕一带为例
一
图中汕尾市一带(海陆丰地区),写着fulao(福佬),其实福佬文化就是福建闽南文化,福佬其实是“河洛”的空耳,早期闽南人认为自己祖上来自河洛,所以自称河洛人。海陆丰人差不多7成来自漳州,而且海陆丰地区的方言,和福建漳州相差很小,那么为什么图中的福佬文化不并入闽南文化呢?
二
其实潮汕人也算闽南民系,只是多是来自现在闽南稍北的莆田。所以潮汕话和闽南话虽然有明显差别,但也比较近似。下面我随便在b站找了一个汕头话和汕尾话的对比,大家可以发现,差别并不是很大。文读差异比较小,主要差异在于生活通俗用词上。如果不了解这些用词的差异,一般能相互听懂一半。如果相互用一天时间,掌握约30~50高频差异词语,一个说慢点,另一个仔细听,基本上能听懂八成甚至更多。在陆丰东部的一些乡镇,有较大比例的居民祖上来自莆田,其中不少认为自己是潮汕人,既会漳腔,也会潮腔,形成了漳潮混的特点。反而泉州话和漳州话的差异也不少,为什么这两个不分成两个文化呢?
三
民俗相近,语言相近的文化,就算方言有所差异,有文化可以用汉字和官话辅助沟通,没文化的用手比划一下,混居磨合一段时间,沟通问题也不是很大,为何不合并成一个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