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705贴子:3,412,297
  • 2回复贴,共1

修行大坑之我见,注意规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佛教中,“我见”指对“自我”的虚妄执着,是众生陷入轮回与痛苦的核心根源。以下从其坏处、空性智慧的对治及实践路径展开分析:
一、“我见”的坏处
1. 个人层面:制造痛苦与迷失
- 滋生贪嗔痴三毒:引发对“我的利益”的追逐、对“我的损失”的抗拒、对“我的观念”的固守,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因执着“我的观点正确”与他人争执,陷入嗔恨焦虑。
- 加剧无常之苦:误认“我”为恒常实体,面对衰老、疾病、死亡时产生深层恐惧与无力感。如《法句经》所言,此身非永恒,生命如泡沫。
- 遮蔽智慧光明:使人无法照见缘起性空的真相,沉溺于“自我”幻觉。如遭遇逆境抱怨“为何是我”,无法观照因果与无常。
2. 人际关系层面:制造对立与隔阂
- 强化自他分别:因“我”与“他”的割裂,滋生傲慢、嫉妒、冷漠。如职场中因“我的功劳被忽视”嫉恨同事,破坏合作。
- 催生占有与控制:将亲人、财富视为“我的所有物”,试图控制他人,导致关系紧绷破裂。《维摩诘经》指出,从痴有爱会引发诸多问题。
- 阻碍慈悲生起:过度关注“我”的得失,难以为他人痛苦生起同理心。如见他人困苦先计较“对我有何好处”,而非无私相助。
3. 修行层面:障碍解脱觉悟
- 推动业力轮回:因“我见”造作善恶业,业力牵引生死不息。《楞严经》提到,众生生死相续皆因不知常住真心。
- 遮蔽无我实相:是证悟“无我”智慧的最大障碍,使修行流于形式。如禅修中执着“我在打坐”“我要开悟”,反成解脱枷锁。
- 助长法我二执:将修行成果视为“我的成就”,陷入“灵性我执”,背离空性。《金刚经》强调,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二、对治“我见”的核心:空性智慧
空性智慧核心在于证悟“无我”与“缘起性空”,从体、相、用三方面来看:
1. 空性之体:缘起无自性
一切现象(包括“我”)依因缘和合而生,无独立不变的自性。“我”由五蕴暂时聚合而成,依赖外缘,本质无实。如《中观宝鬘论》所言,车由七支聚成,“我”由五蕴假名而成。
2. 空性之相:离二边中道
超越常见(执“我”永恒)与断见(执“我”断灭)的极端,主张“非有非无”的中道。实证方法包括析空观(分解“我”为五蕴观其无常、苦、无我)和体空观(直接照见“我”如幻如化,当下即空)。《中论》阐述了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等中道思想。
3. 空性之用:慈悲与解脱
空性消融“我”与“他”的分别,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修行时秉持三轮体空,如布施时无施者、受者、施物之执,实现空性与慈悲的融合。彻证“无我”可断除轮回之根,如《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三、修习空性智慧的实践路径
1. 闻慧奠基
学习《心经》《金刚经》《中论》等经典,理解“缘起性空”的义理。
2. 思慧转化
通过逻辑分析,如五蕴无我、因果观,破除对“我”的实执,建立正见。
3. 修慧实证
- 止观双运:“止”即禅定,专注心性减少散乱(如观呼吸、念佛);“观”即智慧,直接观照“我”的空性(如参话头“我是谁”)。
- 生活践行:在日常中觉察“我执”生起,如被批评时“我”的抗拒,以空性智慧化解。
四、总结
“我见”如锁,空性智慧如钥。照破“我”的幻相,痛苦与对立自然消融;体证“无我”的自由,慈悲与解脱自然显现。《金刚经》指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放下对“我”的执着,是以更广阔视角拥抱缘起世界的本来面目,而非否定生命意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09 09:44回复
    @不落的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09 10:15
    回复
      2025-08-12 14:23: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落的帆 说说你为什么要执我见如须弥山?有什么好处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09 1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