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本吧吧友@虫卡兹(真的识字!) 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其他的事件里面得到无数的例子:管人痴对管人心碎和痛苦的根源就是,在美好的二次元外表下,褪开皮相一看,内在面目可憎,这种心碎与反差,是他们痛苦的原因,但如此她们也能安慰自己,也许本来就是这样,不过是当初眼瞎了错付了。
但是纸片人很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以《全员恶玉》为例,某些角色的前后人设转变巨大+生硬的人物退场+难以理解的价值观,大伙对这部动漫的评价不用多说,一旦说白,说的十分残酷,纸片人本身就是被操控的工具,一言一行都是造物主的意志,意识到这一点,才是痛苦与清醒的开始;意识不到这点,只能永远的无助与迷茫,最后衍生成为滔天的恨意,我们从友商与某些常来石涧本吧的朋友身上常常能看到这些。
但正如我的标题:罗生门,白骨观,以及我思故她在,对于塑造的角色以及塑造了角色的篇幅之间如何取舍,前人给了我们无数的智慧与经验。
晚上下班再细嗦,嘟嘟哒嘟嘟哒。


但是纸片人很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以《全员恶玉》为例,某些角色的前后人设转变巨大+生硬的人物退场+难以理解的价值观,大伙对这部动漫的评价不用多说,一旦说白,说的十分残酷,纸片人本身就是被操控的工具,一言一行都是造物主的意志,意识到这一点,才是痛苦与清醒的开始;意识不到这点,只能永远的无助与迷茫,最后衍生成为滔天的恨意,我们从友商与某些常来石涧本吧的朋友身上常常能看到这些。
但正如我的标题:罗生门,白骨观,以及我思故她在,对于塑造的角色以及塑造了角色的篇幅之间如何取舍,前人给了我们无数的智慧与经验。
晚上下班再细嗦,嘟嘟哒嘟嘟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