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52,420贴子:16,889,695

读了两天纯粹理性批判,试一下讲内容,和搞明白哲学为何难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为什么哲学难懂。
1.因为存在大量术语,这些术语是被理性推导批判出来,基本都是体系内的用语,互相联系。大多还很抽象,一般都是字面意思的组成。
比方先验的先于经验的存在。
直观,直接观看的基础--时间性和空间性。
物自体--物体本身的存在,在纯粹理性批判里作为了康德划定理性范围之外的存在。
先天综合判断:这个术语必须根据康德的认知体系,知道知性的概念、作用,和什么时候主导。才能搞懂先天综合判断中的感性和知性怎么作用,和产生判断。
所以:这些东西不从头开始看,和体系互相结合,不明白推导过程,是读不懂还很容易产生误解的。
比方物自体的常见误解(也是我以前的误解):认为康德肯定了物自体的存在,进而推导出现实的虚幻。
2.非常精简,内容压缩,信息量大。
哲学家基本不说废话。
这是严谨的思维导致,他们基本甚至永远不会说形容词。
大多是在细致和严谨的用理性论证和分析。
比方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句,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可置疑的。
这一句话就包含了两个术语,和先验演绎的前提,也是知识必要性和普遍性的基础。
3.翻译的时间跨度长,文化有差异,赋予词语狭义。
康德出生1724年,1804年去世。
我不清楚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但是推测和现在区别很大。并且是间隔了一百多年才被翻译成中文。
康德的术语,先验中的直观和和范畴,被一部分的翻译成了感性和知性。
感性是接受杂多经验的前提。
知性是规范经验的功能。
和我们熟知的感性知性的广义不同。
我们通畅理解的感性是情绪不稳定,知性是一种气质或者智慧的表现。
——
综上,哲学难懂的点。
第一,在于不明白术语,容易混淆广义和狭义。
第二,不懂得推导和抽象,不知道这些术语怎么来的。
第三,哲学家们的叙事能力一般,导致内容虽然严谨,但是可能表达不完整。
——
所以要解决这些。
楼主觉得按照自身经验。
第一,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哲学发展史,搞明白他写这个玩意在干什么,要干什么。
拿康德举例,当时科学理论兴起,休谟横空出世,质疑因果是虚构的,知识没有必然性。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看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但是无法确定下一次会不会有黑色的天鹅。
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无法确定明天的太阳会不会照常升起。
我们看到太阳晒热了石头,但无法确定是不是笛卡尔举例的恶魔的欺骗。
总的来说,我们无法知识的必然性。甚至一切的真实性。
而后莱布尼兹提出单子理论,通过全知全能的上帝,创造了物质,任何东西就是各种单子的形式,解释单子本身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
他两的体系都有破绽。
莱布尼兹的回复很牵强,而且属于独断论。
而休谟的体系无法解释数学和物理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比方1+1=2,在他看来只是心理的习惯,或者框架内的分析,无法产生知识。但偏偏这些东西适用范围非常的广。
康德受到挑战后,就用反事实的分析,不去追求知识本身的实在性,而是开始讲明它存在的前提条件。并且这种方法后面演变成了先验逻辑和先验演绎。
第二,不懂得推导和抽象,不知道这些术语怎么来的。
我觉得读任何书之前,首先可以了解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三个东西可以确定推导的有效性。
这是一切推导的前提。
其次,我们搞明白这个作者要干什么之后,可以借用ai的工具去回答疑虑。
ai虽然有缺陷。
比方态度模棱两可。zzzq。
数据可能胡乱引用。
但是基本的内容参考性很高。
换而言之,我们搞懂书的作者的出发点和目的后,搞明白他的问题,然后看他是通过什么方法去自圆其说的。
第三,哲学家们的叙事能力一般,导致内容虽然严谨,但是可能表达不完整。
就是像我这样发个帖子捋一捋。
接下来讲讲纯粹理性批判的内容和个人理解。


IP属地:广东1楼2025-05-05 17:07回复
    首先这本书就是字面的意思。
    但批判不是像我之前认为的批评的意思。
    展开来收,就是对纯粹理性主义者,用批判的方法去规范理性的范围,和揭露它的必要条件。
    以回应休谟的经验主义,对知识必然性的怀疑。
    和不满于莱布尼兹的独断论,他的言论本质上就是神学。
    以及消除笛卡尔对主体和客体的二分。
    最终让牛顿力学获得基础的理性可能的保障。
    其次。
    康德的框架大部分内容应当都在这本书当中。
    康德体系的本质,是提出先验的概念,是作为知识的必要性和普遍性的条件。进而通过先验演绎去划分出先验的区别,推导出直观和范畴。
    范畴有十二个小类,四大分类。
    是让知识得以可能的前提。
    这就是整本书的基本结论。
    但这些结论是一种揭露和解释。
    康德并不证明知识的存在。
    他也接受修正。


    IP属地:广东2楼2025-05-05 17:15
    回复
      2025-08-14 02:34: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从康德先验概念的提出讲起。
      这是通过追问知识如何成为可能,再者反事实分析得出的知识的必要性。
      知识是什么?
      知识就是一种结论适用于所有人,即普遍性。以及能保证它的必然性,也就是非经验归纳的规律,可以称之为一种相对真理。
      而康德觉得这种必然性和普遍性来自于先验。
      它是认知的形式。
      也是我们认知的前提。
      第二点。
      反事实分析法是什么?
      楼主看来反事实分析法和反证法有点类似,也是通过违反事实得出的结论。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反证法本身是对命题真伪的确定。
      比方一个命题是姚明的身高超过两米。
      反证法通过设定姚明的身高没有超过两米,否定这个反命题后,进而证明真命题的正确性。
      而反事实分析,分析的是普遍的东西,他不去讨论命题的真假,而是证明命题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我这里用一个具体的举例。
      假设姚明的身高超过两米被大多数人知道,那追问一下,它的必要前提,也可以称为条件和基础是啥?
      康德解构所有因素后,觉得是空间。是时间,是知性。加上感性提供的材料,比方姚明的颜色。
      事实上。
      如果没有空间,我眼中姚明就不能变成一个规则的人体。
      我就不能观测姚明。
      失去厘米的度量尺,我无法给他测身高。
      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空间属性的姚明。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零散颜色和物质的姚明。比方一个腿在南极,一只手在北极却依然存整体的活动。
      答案是我必须要有空间这种直观,才能有姚明,才有度量尺给他量身高,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姚明,所以空间是物体具有广延的必要条件。是尺子的前提,所以时间保证了我们能够观测和测量他的身高。所以知性使得我们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姚明,而非一堆零散的颜色和线条。
      而颜色,作为姚明本身具备的属性,属于感性提供的材料。
      感性和知性结合后,姚明的存在,他的形状在我眼中出现。
      这就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的产物。
      当大家都认识到姚明身高超过两米。
      这个结论作为知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的前提,就是我们都有空间,时间的直观,和知性的范畴存在。
      没有空间,姚明的存在无法理解。
      没有时间,物体没有连续性,我们无法测量和观测姚明,这种行为的本身是持续性的。
      没有量的知性功能,失去了单一,多数和整体的认识,我们无法识别姚明是一个人还是五个人乃至于所有人。
      没有质的功能,我们无法肯定姚明是一个人,或者否定他不是一个人,以及描述的他的脚趾有多大。
      没有关系的功能,我们无法分辨,姚明的实体是一个人,还是他脚上的那双鞋子。亦或者觉得他脚上的鞋子摆动,和他走路没关系。我们无法分析姚明走路一瘸一拐,是不是因为鞋子和脚之间相互挤压。
      没有模态的功能,我们无法得出可能,确实,和一定的判断。
      空间和时间属于直观,量、质、关系和模态属于知性。
      这些东西被统一为先验。是知识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前提。
      只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具备先验,认知形式统一,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才会存在。
      所以康德不去证明空间和时间的存在,而是说明它们和知性是知识存在的必要条件。
      在康德体系中。
      他通过追问知识如何可能,得出先验是必要的条件,主张先验这些都是我们主动赋予的。
      这类似于一种语法作为语言表达基础的揭露。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先天的,而非人们默契规定的。
      ——
      所以用上面的例子举例,康德用类似的大量主观和客观演绎法,说明了范畴(也叫知性)和直观是知识可能的前提。
      这个论证的过程就叫做先验演绎。
      后续再讲一下论证的过程,和怎么形成框架,用物自体和二律背反划分知识范围。为道德和自由留出空间。
      使得它们有谴责的基础。
      正是因为。。
      人有自由,道德才有谴责的基础。。。
      ——
      后面对各个内容详细的拆开。
      感觉主要可u=以分为几个要点。
      1.先天综合判断的可能性论证
      2.先验观念论(现象界受范畴支配)与先验实在论(物自体领域)的双重设定的论证过程,和划分逻辑
      3.康德的统觉概念,以及用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怎么解决范畴如何先天地与对象相关


      IP属地:广东3楼2025-05-05 18:25
      回复
        对了。
        还有康德体系后面的知性变动。
        比方康德的知性分类是怎么得来的。是否有缺陷。
        还有其他哲学家对于康德几个经典的质疑问题,这个有助于加深对于康德体系的理解。
        楼主觉得以康德体系为契机,回顾哲学史,对于捋清楚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很有作用。
        并且之于科学本身的基础和定义,以及个人展开后续的各种思维的理解有很大的意义。


        IP属地:广东4楼2025-05-05 18:28
        回复
          说点八卦,康德本身还有一个楼主没有求证出处的传闻。
          康德曾说。
          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无力供养。
          当我可以供养的时候,已经不需要了。
          康德青少年时期迷恋某个伯爵还是什么爵的女儿或者夫人,但是无疾而终。
          最终学生看他晚年孤苦无依,所以找了一个j给他破楚。
          一夜未眠。
          最终康德踉跄的从房门走出来。
          说出来一句很经典的话。
          是对星的描述。
          “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只会影响我的理性思考。”


          IP属地:广东5楼2025-05-05 18:32
          收起回复
            楼主本身并不爱哲学思辨等等。
            楼主是实用主义。
            但觉得哲学是实践当中,思维迷雾绕不开的一扇门,所以打算解读一下经典大家的理论。
            并且去除掉他们时代的束缚,理解的过时,语义的参差不齐,试一下将知识概念同一,最终使得各个体系融洽,能明白它们的优点缺点即可。


            IP属地:广东6楼2025-05-05 18:35
            回复
              这本书本来就不是给小白看的。他是回应那个时代的哲学问题。你必须得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底子才能看得懂,起码你知道笛卡尔。洛克休莫莱布尼兹像这些人,他们在讨论什么?甚至还需要知道一些中世纪的东西,这些东西都知道你才能看得懂那本书。同样的,你现在看现代的一些哲学家的书一样,你也看不懂,因为你没有进入这个哲学家讨论的问题问题领域,你得知道这些哲学家,现代哲学家讨论问题之前。在哲学家在干什么?比如比如说你现在想看想看现代哲学家讨论意识,那你就得知道你直接去看现代哲学家的著作一般不太容易看得懂,因为你需要很多前提知识他们会讨论意识他们会涉及到比如说很多关键词,比如说功能主义,那么你就知道得知道什么是功能主义,你就得回头去看。嗯,普特南的功能主义呀,计算功能主义啊,这些东西你还会看涉及到连接主义,你就得去知道什么叫连接主义,你还要知道二你就要去看什么是2元论,然后你还要知道,比如说行为主义,副现象论?然后你得把东西都了解完。你才能看得懂现代哲学的讨论的一些内容。也就是说你无论看什么东西,只要是专著性的书籍都是要结合这个时代的背景去看的。你得知道这个这本书之前的一些人在干什么,还是还要知道这本书写给哪些人看的以及解决哪些问题。不能直接上去看,除非导论性书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5-05 19:15
              收起回复
                哲学发展史,也可以称为人类思想发展史。
                本身也是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换句话说,越早的思想都是越过时的。
                它们最大的意义就是提出概念。
                楼主觉得想搞懂人类思想的起源和各种解释。
                可以根据概念的提出和演变开始。
                也可以在过程中研究一下时代背景,看到时代对知识的局限,以及分析思想革新的契机。
                归纳一些规律。
                不过,之于楼主本身的目的。
                想要搞懂必要的哲学术语,将所有思维融会贯通,太难了,遥遥无期的感觉。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5-05 20:36
                回复
                  2025-08-14 02:28: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应该是扩大理性的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5-06 11:50
                  收起回复
                    就是概念、逻辑性、思辨性,学懂这俩看着就没啥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5-06 12:44
                    收起回复
                      你可以去看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5-06 21:48
                      收起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5-07 11:21
                        回复
                          只有建立在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知性或者先天综合判断才成为可能,所以必须假定有物自体,先验感性为数学保驾护航,先验逻辑为自然科学保驾护航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5-08 21:2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5-09 08:20
                            回复
                              2025-08-14 02:22: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哲学和金融一样,自己发明一堆专业词语显得高大上。
                              其实用人话两句就能说明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5-09 12: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