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芦沟桥的枪声,对我偏居一隅的老家,沭阳东南30里的小店张陆庄并没什么影响,最多是些路过的学生们声嘶力竭的喊几句口号而已。而一九三九年初日本人的飞机对沭阳县城的轰炸却对四乡八野起到了很大的震动,具体飞机是哪一天来的己无资料考证,正史未说明,只是说死伤了几十个百姓,毁了数十间房屋。但有一份记录是当时日军飞机轰炸宿迁的老报纸,是1938年11月9日出版的《新闻报》。当日报纸的二版其中刊发了“苏北战报”,其一是日军由季家市进犯黄桥的短讯;另外一条“战报”就是日军飞机轰炸宿迁的短讯:淮阴八日电五日午、日机五架、分飞宝应淮安宿迁泗阳东海灌云各县侦察、过宿迁时、投弹多枚、并以机枪扫射市民、伤亡十数人、房屋焚毁数十间。,参照这个消息,沭阳被炸也是差不多前后的事。轰炸后,原本信誓旦旦要保卫县城保卫家乡的国民政府和警备部队,连夜逃窜至70里外的杨囗,1939年2月27日,阴历正月初九,从宿迁而来的日军江口中队,不费一枪一弹,大摇大摆轻松的占领了沭阳县城。
惊虾乱水纹,从此原本近乎于死水的小店北乱了,散兵游勇、土匪盗贼连绵而至,搅得乡民六神不安,父亲年少时曾参加过地方的圣贤道、安清帮等帮会组织,交际还行,也有些侠肝义胆,于是就出面将一些乡民中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松散的组织,保农会,父亲当时己二十六七岁了,己算得上人近中年,其它都是些十八九、二十左右的年青人,父亲自然就成了头,当了这个保农会长,其后陆续做了一些抵抗散兵游勇,保护村民利益的事,逐渐有了较大的影响。
年底,父亲的堂兄张聘三和一个叫胡官方的找到父亲,说了一些共产党的事,张聘三是父亲叔父张志友的五子,也是老幺,由于家中劳力多,日子相对不错,念过几年私塾,后来又上了学,家中也办过学校,结交往来的也有不少文化人,早早加入了共产党。聘三叔和父亲谈了许多农会的构想和减租减息的方法等,和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其后,父亲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以保农会为基础建立了村农会,并在兄长张聘三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先后但任村农会长,乡农会长,乡武装中队长,区农会长,区民兵大队长,这段时间,原八区的老领导黄以干,秦奇均及兄长张聘三给予了父亲很多帮助,完成了一个被动革命者向主动革命者的转换。中共宿迁地方史(1919一1949)《第四编,大事记之抗日战争》中对这段时间父亲的工作如是说:"小店乡武装中队积极开展游击战,小店乡武装中队长张汉三和马学礼等人以钱元、三陈等村庄为基地,开展游击战。他们白天分散隐蔽,晚上集中到据点周围袭扰,在较短时间内就打死、打伤敌10多人,又镇压了一些恶霸地主。乡中队由原来的10多支枪发展到100多支,切断了敌据点之间的联系。现在看来当年带领一群人成立保农会时,领头的只能是虽没文化,但却有侠义果敢之气的父亲,这个领头的人应该是他,而且必须是他。不是所有羊都能做头羊的。一定是最强壮,最勇猛,最能保护羊群的那个羊才有资格做头羊,战阵前的领头人也是一样,只有他勇猛,身后的人才能更加勇猛。如果他出了事儿,身后的队伍立刻就会变一片散沙。
1939年底黄克诚所率五纵进入了淮海区,沭阳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驻地马厂西。鬼子占据了县城,並在四乡八镇重点地区设立了据点,派少量的鬼子和众多伪军驻守,当时鬼子驻沭阳的江口中队约一百多人,中队长先后由土肥原和稻嘉担任,而伪军由保安大队改编成保安团后,达到17个大队(一说是15个),兵力合计3000余人,驻扎在小店瓦房庄据点的是伪李连松大队,约二百余人。当年由于我党苏北区党委在周集小胡庄、张圩一带,鬼子从沭城出发奔袭扫荡,大多经过小店,此时父亲所率的乡武装中队防区就成了重要节点,承担了大量的袭扰,破路,传递情报等任务。尤其经日伪两次动用8000人以上的大扫荡后,淮海区根据地大为缩小,并被分割成无数小块。沭阳根据地更甚,境内据点林立,以小店为中心,西有钱集、胡集据点;南有牛皮、古寨据点;东有高沟、杨口据点;中心区有马厂、塘沟、瓦房庄、陈桥据点,形势十分严峻。淮海区党政机关、沭阳县委只能在纵横六、七里地区内的几个村庄内回旋,部队只能以连为单位活动,地方武装在从事袭扰战斗中很难得到部队支持,斗争处于极端困难阶段。面对如此环境,父亲所带的中队由30余人发展到一百多人枪,所作出的付出可想而知。随着在二次反扫荡中苏北区(淮海区)党委跳出包围圈,机动到泗沭县爰园一带,使得纵深加大,形势也大为好转,从而进入了相持阶段,可以说40年到42年底,是我们地方抗战的最艰苦时期。
惊虾乱水纹,从此原本近乎于死水的小店北乱了,散兵游勇、土匪盗贼连绵而至,搅得乡民六神不安,父亲年少时曾参加过地方的圣贤道、安清帮等帮会组织,交际还行,也有些侠肝义胆,于是就出面将一些乡民中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松散的组织,保农会,父亲当时己二十六七岁了,己算得上人近中年,其它都是些十八九、二十左右的年青人,父亲自然就成了头,当了这个保农会长,其后陆续做了一些抵抗散兵游勇,保护村民利益的事,逐渐有了较大的影响。
年底,父亲的堂兄张聘三和一个叫胡官方的找到父亲,说了一些共产党的事,张聘三是父亲叔父张志友的五子,也是老幺,由于家中劳力多,日子相对不错,念过几年私塾,后来又上了学,家中也办过学校,结交往来的也有不少文化人,早早加入了共产党。聘三叔和父亲谈了许多农会的构想和减租减息的方法等,和父亲的想法一拍即合,其后,父亲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以保农会为基础建立了村农会,并在兄长张聘三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先后但任村农会长,乡农会长,乡武装中队长,区农会长,区民兵大队长,这段时间,原八区的老领导黄以干,秦奇均及兄长张聘三给予了父亲很多帮助,完成了一个被动革命者向主动革命者的转换。中共宿迁地方史(1919一1949)《第四编,大事记之抗日战争》中对这段时间父亲的工作如是说:"小店乡武装中队积极开展游击战,小店乡武装中队长张汉三和马学礼等人以钱元、三陈等村庄为基地,开展游击战。他们白天分散隐蔽,晚上集中到据点周围袭扰,在较短时间内就打死、打伤敌10多人,又镇压了一些恶霸地主。乡中队由原来的10多支枪发展到100多支,切断了敌据点之间的联系。现在看来当年带领一群人成立保农会时,领头的只能是虽没文化,但却有侠义果敢之气的父亲,这个领头的人应该是他,而且必须是他。不是所有羊都能做头羊的。一定是最强壮,最勇猛,最能保护羊群的那个羊才有资格做头羊,战阵前的领头人也是一样,只有他勇猛,身后的人才能更加勇猛。如果他出了事儿,身后的队伍立刻就会变一片散沙。
1939年底黄克诚所率五纵进入了淮海区,沭阳成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驻地马厂西。鬼子占据了县城,並在四乡八镇重点地区设立了据点,派少量的鬼子和众多伪军驻守,当时鬼子驻沭阳的江口中队约一百多人,中队长先后由土肥原和稻嘉担任,而伪军由保安大队改编成保安团后,达到17个大队(一说是15个),兵力合计3000余人,驻扎在小店瓦房庄据点的是伪李连松大队,约二百余人。当年由于我党苏北区党委在周集小胡庄、张圩一带,鬼子从沭城出发奔袭扫荡,大多经过小店,此时父亲所率的乡武装中队防区就成了重要节点,承担了大量的袭扰,破路,传递情报等任务。尤其经日伪两次动用8000人以上的大扫荡后,淮海区根据地大为缩小,并被分割成无数小块。沭阳根据地更甚,境内据点林立,以小店为中心,西有钱集、胡集据点;南有牛皮、古寨据点;东有高沟、杨口据点;中心区有马厂、塘沟、瓦房庄、陈桥据点,形势十分严峻。淮海区党政机关、沭阳县委只能在纵横六、七里地区内的几个村庄内回旋,部队只能以连为单位活动,地方武装在从事袭扰战斗中很难得到部队支持,斗争处于极端困难阶段。面对如此环境,父亲所带的中队由30余人发展到一百多人枪,所作出的付出可想而知。随着在二次反扫荡中苏北区(淮海区)党委跳出包围圈,机动到泗沭县爰园一带,使得纵深加大,形势也大为好转,从而进入了相持阶段,可以说40年到42年底,是我们地方抗战的最艰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