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浊度检测仪作为水质监测的核心设备,其光学系统、机械结构及电路模块的稳定性直接决定数据可靠性,本文将从日常清洁、深度养护介绍其维护要点。
一、日常清洁与光学防护
1. 传感器表面即时清洁
每次检测后10分钟内需清除残留水样,避免有机物结晶腐蚀镀膜层:使用超纯水润湿的无尘棉签沿同一方向(建议纵向)单向擦拭传感器窗口,顽固油膜可蘸取0.5%异丙醇溶液(需提前静置至室温防冷凝水渗入),禁止使用含硅抛光剂、酸性清洁剂或金属镊子接触光学面。气泡与冷凝水清除:检测前通过垂直缓慢注样+轻叩杯壁3次消除气泡,若环境湿度>85%RH需在传感器周围加装防潮套件(建议选用聚四氟乙烯透气膜材质),发现冷凝水时立即断电并用冷风档吹干(禁止热风加速镀膜氧化)。
2. 比色池与流通管路维护
比色杯养护:检测后立即倒空水样,用超纯水冲洗杯壁3次(冲洗角度>45°防死角残留),对含藻类水样需加注0.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冲洗,长期停用时杯内填充保护液(配方:0.5%苯并三氮唑+99.5%分析纯乙醇)并密封保存。流通管路反冲:每周执行一次正反双向冲洗(压力≤0.2MPa),高浊度水样检测后需立即用超纯水以1.5倍流速反冲管路,若发现流速下降>30%则更换内径0.8mm的PTFE软管(耐腐蚀且透光率>92%)。

二、深度养护与性能校准
1. 光源系统维护
LED寿命监测:每月通过仪器自检菜单查看光源强度值(正常范围:800-1200μW/cm²),若强度<700μW/cm²或波动>±5%则需更换LED模块(寿命通常为20000小时,高温环境会加速老化)。滤光片校准:每季度使用波长校准仪(误差≤±1nm)检测860nm滤光片透过率,若透过率<85%或中心波长偏移>2nm,需拆卸传感器并更换镀膜滤光片(操作需戴防静电手套,避免指纹污染)。
2. 机械部件检修
比色池定位校准:每半年使用激光水平仪检测比色池安装角度(误差≤±0.1°),若倾斜会导致光程变化引发数据漂移,需调整定位销并重新锁紧M4内六角螺钉(扭矩值:1.2-1.5N·m)。蠕动泵管更换:每运行500小时更换泵管(硅胶材质,邵氏硬度55±2),更换时需在泵头卡槽涂抹硅基润滑脂(厚度0.05mm),若泵管硬化开裂会导致流速不稳,触发“Flow Err”报警。
一、日常清洁与光学防护
1. 传感器表面即时清洁
每次检测后10分钟内需清除残留水样,避免有机物结晶腐蚀镀膜层:使用超纯水润湿的无尘棉签沿同一方向(建议纵向)单向擦拭传感器窗口,顽固油膜可蘸取0.5%异丙醇溶液(需提前静置至室温防冷凝水渗入),禁止使用含硅抛光剂、酸性清洁剂或金属镊子接触光学面。气泡与冷凝水清除:检测前通过垂直缓慢注样+轻叩杯壁3次消除气泡,若环境湿度>85%RH需在传感器周围加装防潮套件(建议选用聚四氟乙烯透气膜材质),发现冷凝水时立即断电并用冷风档吹干(禁止热风加速镀膜氧化)。
2. 比色池与流通管路维护
比色杯养护:检测后立即倒空水样,用超纯水冲洗杯壁3次(冲洗角度>45°防死角残留),对含藻类水样需加注0.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冲洗,长期停用时杯内填充保护液(配方:0.5%苯并三氮唑+99.5%分析纯乙醇)并密封保存。流通管路反冲:每周执行一次正反双向冲洗(压力≤0.2MPa),高浊度水样检测后需立即用超纯水以1.5倍流速反冲管路,若发现流速下降>30%则更换内径0.8mm的PTFE软管(耐腐蚀且透光率>92%)。

二、深度养护与性能校准
1. 光源系统维护
LED寿命监测:每月通过仪器自检菜单查看光源强度值(正常范围:800-1200μW/cm²),若强度<700μW/cm²或波动>±5%则需更换LED模块(寿命通常为20000小时,高温环境会加速老化)。滤光片校准:每季度使用波长校准仪(误差≤±1nm)检测860nm滤光片透过率,若透过率<85%或中心波长偏移>2nm,需拆卸传感器并更换镀膜滤光片(操作需戴防静电手套,避免指纹污染)。
2. 机械部件检修
比色池定位校准:每半年使用激光水平仪检测比色池安装角度(误差≤±0.1°),若倾斜会导致光程变化引发数据漂移,需调整定位销并重新锁紧M4内六角螺钉(扭矩值:1.2-1.5N·m)。蠕动泵管更换:每运行500小时更换泵管(硅胶材质,邵氏硬度55±2),更换时需在泵头卡槽涂抹硅基润滑脂(厚度0.05mm),若泵管硬化开裂会导致流速不稳,触发“Flow Err”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