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k吧 关注:4,018贴子:22,116
  • 237回复贴,共1

【讨论】定命与自由意志的悖论:努力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最近我想起了KFK一些关于"定命"和"命运"的讨论,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悖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常说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但如果真的存在某种"定命"——即预先确定的结局,那么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有趣的悖论:
假设定命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未来已经被确定,而我们通过努力只是加速了自己到达那个注定结局的速度,那么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改变"命运,只是改变了到达终点的路径和时间。
例如:
假设小明注定要成为一名医生
他可以选择努力学习,20多岁就成为医生
也可以荒废时光,到40岁才成为医生
但无论如何,他最终都会成为医生
这里的悖论是:
当我们说"努力改变命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的时空框架中讨论。我加速了自己的人生进程,但其他人的进程并没有同步加速。从这个角度看,相对于他人,我确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
但从宇宙或时间观察者的角度来看,结局是否早已确定?我们所有的"选择"是否只是到达既定终点的不同路径?
我最近看到一个观点说:"个人命运只是如浮尘漂浮。存在定命,是确定的结果。个人的努力可以加快定命的完成,也可以迟延。"
这让我思考:如果我提前完成了自己的"定命",那么相对于其他人的时间线,我是否真的改变了什么?或者说,我只是在预设的自己轨道上跑得更快了一些?所以地球Online只是关于自己的一场游戏?
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你认为命运是完全确定的,还是我们真的可以通过自由意志完全改变它?如果努力只能加速而非改变结局,那么努力的意义又在哪里?


IP属地:上海1楼2025-04-24 02:39回复
    首先,最近这几天我详细学习了你所补充的KFK的部分答疑,特别是KFK对于“宇宙有边界吗?”这一问题的回答:‘边界是低维视角的错觉。你所触碰到的“尽头”,在更高维度只是指缝。’我之前在帖子中已经说明了我个人对于“定命”的理解。就是我们这个宇宙是由夸克、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服从物理规则,因此是基本上确定的;由于人的身体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既然这些基本粒子的运动轨迹都是确定的,那么它们所组成的事物的运动轨迹就是确定的;唯一的变数,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之外的空间,如果有其它物质对于这个宇宙的基本粒子的运动轨迹发生了影响,那么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些微地影响宇宙中的这些事物的原本的运动轨迹。而根据KFK上面的回答,我们可以相信,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别的空间;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宇宙的尽头,在更高的视角下看来,仅是类似于“指缝”的东西,也就是还有其它“手指”(类似于我们这个宇宙一样的空间)。因此宇宙外空间的物质是有可能影响到我们这个宇宙内的基本粒子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影响是不大的,是很微小的,从而使得人的人生轨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会有很小的变化。不是你所说的那种小明提前了20年或者延后20年才成为医生的变化,而是小明提前2天或者延后2天成为医生的那种变化。


    IP属地:上海4楼2025-04-24 08:28
    收起回复
      2025-08-20 12:15: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外,楼主,从你的IP地址看来,你不是位于“厉害国”,而是位于美国啊。你能找个合适一点儿的你们那边的论坛,我们转战到你所找的这个论坛上继续研讨吗?因为“百度贴吧”这个论坛禁忌太多,而且说不定哪天就倒了。


      IP属地:上海5楼2025-04-24 08:31
      收起回复
        “时间之内都是过去式。”KFK原话。意思是,我们在时间之内经历到的一切事件,都已经发生过了。做为“人类”这个特殊视角,就是注定“后知后觉”的视角。我们看到的太阳,不是我们主流意识认为的那个太阳,事实上是八分钟之前的。所有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只不过我们有些事情观察到了,有些事情没有观察到。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观察者是不可能改变结果的。就像我们观察某颗恒星,当知道那只不过是“若干年前发出的”光信息 被若干年后的观察者接收到了而已”,当这个观察者是尊重事实的,他就不会试图去“改变”观察到的信息,而是去改变观察角度。“定命”就是观察者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恒星”去观察,“命运”就是寻找恒星的过程。介于一切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命运一词在KFK年代被淘汰,也就可以理解了。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25 07:26
        收起回复
          “时间是静止的,我们只是穿越其中”的角度出发,认为我们作为人类:
          •永远只能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哪怕我们称之为“现在”)。
          •无法改变那些已经存在的事件,只能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
          •因此,“命运”不是未定的未知,而是你迟早会遇到的已知,只是你还没“看到”它。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4-26 00:45
          回复
            我们并不是活在未来之中,而是不断回头看过去,试图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路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4-26 00:47
            回复
              问了ChatGPT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4-26 00:49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4-26 00:50
                回复
                  2025-08-20 12:09: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就是人类认识到“定命”的存在的时间点与人类首次证实“开内眼”(或曰“入圣”,实为“当深处官能与时间观察者接上”)的时间点是不同的。根据KFK所言的“2035年起,基础知识由云端灌注;导师只负责引导定命,课堂是一段静默的冥想。”我们可以推知,人类在2035年之前就认识到了“定命”的存在。而根据KFK所言的“观察者问题在2049年解决了。时间存在的意义被解决了。”和“人在精神深处有一个更深的官能,是与时空之外的宇宙紧密联合的。这个是人类第二次进步,但发生在战争之后。”我们可以推知,人类首次公开地、被证实地开内眼的时间,是在大约2049年。这两个时间点之间有(大于等于)14年的时间间隔。
                  接下来,我们要明白,即使开内眼了,也不能随便看到“未来”。不是不能(be able to),而是受限于人类或者时间观察者所制定的时间旅行的法则。因为KFK曾言“旅行的法则就是必须进入自己尚未出生的年代。我在2020年之前会离开这里。”我们假设KFK是于2060年开内眼的,但是由于他是2020年出生的,因此受限于时间旅行的法则,KFK不得随便到2020年及之后的年代开展时间旅行。这一点,我们很好理解,假设这些开了内眼的“灵学家”可以随便去“未来”进行时间旅行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观测到未来的技术,学会之后带回到他们所处的年代,或者用于牟利,或者直接免费分享给他们同时代的人,比如KFK学了2080年的技术,然后像普罗米修斯带回火种一样,将这些技术分享给了2060年的人,那么就没有人投入资源、精力去研发新技术了,都在等着这些“灵学家”免费分享,从而搭便车。但是由于人们在2060年时就停止了研发新技术,那么2080年的时候就不会产生这些技术,这就形成了悖论。
                  基于上述共识,我们目前阶段,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如何证实“定命”,而不是如何“开内眼”并进行抵达未来的时间旅行。并且我们可以推知,即使在无法“开内眼”,也就是无法看到“未来”的情况下,也是有办法证实“定命”的存在的。只是如何证实,尚有待研究。


                  IP属地:上海11楼2025-04-30 21:04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14楼2025-05-02 16:35
                    收起回复
                      我認為我們應該將KFK所述的這5句話一併考慮,從而得到獲悉各自「定命」的大致方法。
                      KFK在回答「教育制度變成什麼樣?」時,曾言「二○三五年起,基礎知識由雲端灌注;導師只負責引導定命,課堂是一段靜默的冥想。」
                      KFK在回答「現在學習各類外語在未來是否有用?」時,曾言「語言的障礙會在二○三五年之後完全清除。」
                      KFK在回答「現在學小語種還有意義嗎?」時,曾言「希臘文或者希伯來文比較有意義。」
                      KFK在回答「當語言障礙被消除,人類還如何表達差異?」時,曾言「以心跳的節律、淚腺的張力、群體場域的共振,沉默將成為最高級的多義詞。」
                      KFK在回答「在二○六○年,什麼被視為最珍貴?」時,曾言「一段未經數位化的沉默,兩個人同時聽見自己的心跳,並確信彼此未被觀測。」
                      根據我上文的分析,我认为每个人的「定命」,只能是親自獲悉;最多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一些外界的引導;但是核心工作,還是需要自己來做,才能獲悉的。首先,這個時點,大部分人在二○三五年及之後才獲悉的。當然,個別人可能在二○三五年之前,由於機緣巧合而率先獲悉了自己的定命,而且二○三五年之後的第一批「定命導師」大概率也出自這批人。因為當二○三五年語言的障礙被「物聯同步感知」和「芯片植入」等技術完全清除之後,人類之間表達差異的方式就發生了改變。對於一般的信息,比如當今這個時代我們上個網課就能學到的那種信息,已經不再需要直接學了,而是可以直接從雲端伺服器中獲得。那麼只有那種難以數位化的信息,才需要別人(導師)來教授或者引導。由於二○三五年時,人類尚未大規模「開內眼」,因此遠距離引導別人獲悉定命的方法,恐怕仍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仍需「課堂」,也就是一個(或者多個)導師與一群學生近距離地聚在一起的那種課堂,而不是在線授課的課堂。但是導師引導學生发掘各自的「定命」的時候,是不發出聲音的,因此這種課堂是「靜默」的。導師引導學生的時候,使用的方式就是KFK所言的「以心跳的節律、淚腺的張力、群體場域的共振」。恐怕需要導師和學生「兩個人同時聽見自己的心跳」,才能有效地引導。當然,二○六○年之後,由於彼時許多人已經開了內眼,可能這種近距離的課堂就不是必須的了。兩個人可以遠距離地採用「靈」來溝通。當然,前提是兩個人開了內眼。如果其中至少一人尚未開內眼,恐怕也不能遠距離地引導「定命」,仍是需要近距離地進行。那麼首批「導師」是如何產生的呢?我估計就是由於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這些導師所處的環境,恰好符合了後期大批量學生被啟發了「定命」時的那種環境,這時導師的「心跳的節律、淚腺的張力、群體場域的共振」恰好符合了啟發出來「定命」的條件。
                      我個人之所以不認為(被)啟發出來「定命」,十分依賴於通訊工程AI技術的發展,是因為如果通訊技術、AI技術如果是啟發定命的關鍵「卡點」的話,那麼一旦這些「卡點」被技術攻關掉了的話,那麼就不需要人類導師進行引導了。人們只需要使用各自腦子中所植入的那枚芯片,通過無線通訊技術,連接上雲端伺服器,然後調用雲端伺服器上預置的AI版啟發定命的接口,就可以了。但是在上述二○三五年啟發定命的場景中,既需要近距離的「課堂」,又需要人類導師,說明「卡點」恐怕不在通訊技術和AI技術上。
                      如果二○三五年,語言的障礙會被「完全」清除的話,那麼學習小語種,比如「希臘文或者希伯來文」又有什麼意義呢?原因就在於KFK所說的這句話,所針對的問題是「『現在』學小語種還有意義嗎?」。這個問題中的「現在」指的是二○一九年。也就是說,學習「希臘文或者希伯來文」在二○一九年至二○三五年之間是有意義的。那麼意義何在呢?KFK並未直接告訴我們。我自己猜測,啟發「定命」的要訣,就存在於一些「希臘文或者希伯來文」的文獻中。


                      IP属地:上海15楼2025-05-02 19:12
                      收起回复
                        那这样说来,2060年是世界末日,到了那一年的某天是不是人类(及个人)的历史会重新再来一遍呢?
                        YJ2075这个未来人证明了2060年后并不是世界末日,人类的历史会至少持续到2075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5-27 15:12
                        收起回复
                          我小的时候是个很聪慧的人,但因为没有和父母好好沟通,没有把自己的动机和情绪适当的表达出来,幼年期成天看电视(也不看书,也不运动)导致我的潜能已经被封印住或者丧失了(后来因为这些动机和情绪没能及时适当地表达出来,我就去撸管,搞得我可能性早熟)。也把父母对我的安排打乱了。
                          别的同学打游戏看动漫我觉得是玩物丧志,特别是日漫(有的日漫有擦边球情节)
                          我不看日漫是因为我本来就觉得文化、经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政治,并为政治服务,就是国家各个层面最终都是会回溯到政治,最终对政治产生作用。按照这一理论,日漫的盛行、大连日本风情街等等都是换国计划的一部分。
                          你们可以在百度上查一下换国计划这个概念,这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计划。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5-27 15:20
                          回复
                            我也不喜欢玩游戏,我中小学阶段玩游戏我都没有搭伴的。而且打游戏会损伤精气神,眼睛不需要休息吗?学校的眼保健操白学了?主要是玩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的时间完完全全可以用来学习生活技能、运动技能和巩固文化知识。我敢笃定现在中国国内,本土中国人把学校教给我们的文化课知识、体育课知识理论及实操以及自然学科的实验还有德育课学的好又学的精的人可能真的是寥寥无几?你们知不知道国家为我们的学习,为人民的教育付出了多少心血?而大部分学生还把自己的课业敷衍了事,漫不经心的对待。我就不说高中教的内容了。初中和小学是最基本的,通识课如果初中小学学的不扎实,高中想要学习轻松,完成课业任务后涉猎其他新的运动技能、生活技能(烘焙、插花、美术、园艺)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课内的任务都没完成,自己如果真的要学习有用的其他知识和技能根本没时间。更不可能做到去冒险担任班干部的职务了。而且95后,特别是98、99、00年生人的小学课本其实是国家费劲心血和血汗,为了达到既满足我们80、90后童年时幼小纯真无暇洁白的心灵,又为了达到让我们轻松学习文化课知识以及各类实操技能两个目标才出现的。我们既辜负了国家也辜负了自己和父母(至少对于绝大多数成绩一般和中等稍偏上的人是这样的情况)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5-27 15: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