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4,012贴子:74,645,699
  • 2回复贴,共1

一本书写透人类分封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必须赢
屈平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七天了。
这七天他一直躺在一辆行使的马车里。
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屈平病了。
很重。
其实是装的。
他有太多事情需要思考。
如今这幅身体原本属于一个极伟大的人。
屈原。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战国中期楚国人。
历任楚国三闾大夫、左徒,一生以外交工作为主。
虽然这幅身体是屈原的,但这一世依然要用“屈平”这个名字行走世间。
这个时代人们还不经常以字称呼人。
故而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叫他为屈平,而不是屈原。
屈平当然不会在意使用哪个名字这种小事。
他在意的是这一世要怎么活。
屈原死后成圣,受万世景仰。
但活着时经历着实过于坎坷。
被重用,被贬,被重新启用,被流放,又被重新启用,又被流放。
最终沉江自杀。
好不容易穿越一回,可不是来受苦的。
而且以屈平的性格,也的确无法接受如此坎坷的人生。
那就得做点什么。
如今是公元前319年。
按史书记载,两年后楚国将进行第二次变法改革。
主持变法的便是屈平。
变法持续了三年就失败了。
这次变法对屈平的人生很关键。
就是因为这次变法,才有了后来坎坷的人生。
现在重活一世,要想改命,只有促成变法成功。
但,谈何容易?
故而屈平才故意装病。
他需要静心思考,需要不被打扰。
整整七天。
屈平终于想出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然后,他的病就“好”了。
此时,马车也已不再继续向前行驶。
他们来到了这次出行的目的地。
齐国都城临淄。
这是屈平此行的终点。
也是屈平改命计划的起点。
屈平这次来齐国,是奉楚王之命前来游说齐王的。
楚王要攻打宋国,但又怕楚国单独打宋有闪失。
故而邀请齐王一起出兵,拿下宋国后两家平分利益。
在屈平自己的计划里,也有游说齐王出兵这一项。
不过目的与方式却和楚王交代的不同。
屈平另有打算。
屈平将这次游说齐王看得很重。
这是他整个计划的开端。
第一脚必须踢开,否则后续会麻烦不断。
此行必要达成目的。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
齐楚两国此时是盟友关系。
天然亲近。
屈平作为楚国使臣,自然受到高规格接待。
只是,一切安顿好之后,屈平听到了一个极为不利的消息。
此时此刻,苏秦也在齐都临淄,也在等待齐王的召见。
“他怎么也在这儿?难道我和他竟也有交集?”
屈平听到消息后很惊讶。
毕竟史书中从未写过屈原和苏秦竟也打过交道。
继而一想,却也说得通。
史书中虽然没有记录过苏秦和屈原间有互动。
但屈原和张仪明显是对抗过的。
张仪和苏秦是师兄弟。
大家同在一个时代,又都从事外交。
有交集也正常。
对于苏秦,屈平是了解的。
纵横家鼻祖,师从鬼谷子,依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
劝各国结盟抗秦,最终游说成功,挂六国相印。
“能见一见苏秦这样的人,也不枉穿越这一回。”
想到苏秦的种种事迹,屈平有些向往。
“不对。”
屈平马上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苏秦是合纵计划的提出者,其主张是六国联合共同抗秦。
那么他这次来齐国一定是劝齐王与各国结盟合作的。
而自己则是来劝齐国发兵出战的。
彼此的目的相反。
必然会有一方失败。
会是谁?
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一段故事。
但史书里说苏秦的合纵计划最终成功了。
依据这一点判断,输的应该是自己。
可是。
如今的自己还输得起吗?
输不起!
只能赢!
屈平又一想,苏秦似乎也输不起。
屈平知道,苏秦头悬梁、锥刺股,隐忍奋斗多年,为的就是出人头地。
而促成合纵计划几乎是苏秦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
苏秦绝不会放弃。
大家都没有退路。
只能硬碰硬。
“那就斗一斗吧!看谁能笑到最后。”
屈平内心突然生出一股豪气。
若真赢了苏秦,怎么看都是一件快意的事。
怎能让人不兴奋?
不过屈平也没失去理智。
他知道,光靠豪气是赢不了苏秦的。
毕竟,那可是千古第一纵横家。
绝对没那么好对付。
一定要准备充分才行。
这一夜,屈平很晚才睡,他一直在反复确认自己用来游说齐王的理由是否立得住。
第二天上午,屈平就见到了苏秦。
在齐国的朝堂上。
在屈平的想象中,苏秦应该是一副睿智样。
却没想到真实的苏秦看起来并不睿智,倒是一副憨厚老成的样貌。
个子不高,透着一丝文雅。
让人一看就很放心。
屈平内心暗道,原来如此。
“难怪他能说服六国国君,这幅长相就不像是个爱说谎的。”
苏秦却并没过多关注屈平。
他的注意力都在齐王身上。
那才是他的目标。
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楚国使臣,苏秦自然不会太过在意。
但基本的礼貌还是有的。
齐国负责外交的大臣大概介绍了苏秦和屈平之后,两人互相点头致意,算是打招呼。
之后,二人按例向齐王行礼拜敬。
“臣拜见大王。”
“两位大夫免礼。”
礼节过后,齐王开口问道:
“屈大夫此来,不知有何见教?”
齐楚是盟国,故而齐王先开口问了屈平。
“大王,屈平此来一是增进两国盟亲之谊,二是有事相商。”屈平回复道。
“哦?不知是何事?”齐王问道。
“我家大王听说宋王狠戾霸道,不似人君之相。楚与宋是邻国,向来友好。我家大王为宋国百姓考虑,要起兵伐宋,帮宋国另立仁君。”
“如今,齐楚是盟国。我家大王不敢自专,特邀您一道伐宋。我家大王承诺,以齐利为先。”
屈平奏道。
齐王也好,苏秦与在场的齐国大臣也罢,都是老江湖,他们自然听得懂。
什么为宋国百姓是假,楚要联合齐国吞了宋国才是真。
说为宋国百姓,不过是随便找的一个好听的借口而已。
“大王,万万不可。”
还没等齐王开口,苏秦抢先说话了。
苏秦是来劝齐王接受合纵计划的,自然要阻止这场战争。
“终于来了。”屈平听言内心澎湃,终于要和苏秦过过招了。


IP属地:广东1楼2025-04-14 11:36回复
    cy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14 12:22
    回复
      2025-08-12 08:52: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章 初战苏秦
      “哦?苏大夫有何高见?”齐王疑惑地看向苏秦。
      “大王,屈大夫方才所言,乃是取死之道。绝不可行!”苏秦说道。
      “苏大夫未免太过夸张。”屈平接了一句。
      “苏大夫何出此言?”齐王疑惑更大了。
      “大王,请听臣细言。”
      苏秦没理会屈平,而是对着齐王开了口。
      “如今周王室衰微,无力约束诸侯。各国都独立自主,相对自由。但其实危险已经临近。”
      “因为各国中有个异类。”
      “即强秦。”
      “秦本就是虎狼之国,残忍好杀,又贪得无厌。一直就对中原有野心,只是以前实力不济,不敢进犯中原。”
      “如今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富民强。不久之后,秦国必然冲出函谷关,来侵扰中原各国。”
      “秦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此时中原各国应该以合为主,大家结成联盟,共同抗秦。”
      “如果此时中原发生战乱,只会对秦国有利。用不了多久,中原各国都会变成强秦的盘中之餐。”
      “大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切不可为了眼前些许小利而忽视了真正的危险,去做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苏秦说了一大堆,主旨是抬出强秦吓唬齐王。
      这是苏秦的核心手段,他总是将秦描述得无比强大,用以恐吓中原各国。
      各国害怕了,自然就会答应他的合纵主张。
      “这……”齐王若有所思。
      “大王,苏秦大夫所言,过于危言耸听了。”
      屈平早已等不及要与苏秦较量一番了,故而没等齐王说出具体意见,便开口反驳苏秦。
      “哦?屈大夫又有何高见?”齐王转头看向屈平,开口问道。
      “大王,秦虽强,离齐国却远。”
      “秦国在西,齐国在东。秦与齐之间,隔着韩国与魏国。”
      “秦国再强,秦兵也无法直接打到齐国来。”
      “所以,秦国并不是齐国的敌人。”
      “齐国现在应该做的,是开拓国土,扩充实力。”
      “假设真如苏秦大夫所说,日后齐国与秦国难免一战。”
      “大王试想。那时齐国有十万将士更好,还是有百万雄师更好?”
      “所以,大王应该趁着秦国势力还没大成,不断开疆扩土,将齐国打造成拥有百万雄师的强国。”
      “那时,即使秦国打过来,大王也可以轻松应对。”
      “这才是正道。”
      屈平说完,看向苏秦,等待苏秦的反应。
      苏秦却一脸平静,显然他并没将屈平放在眼里,也没把屈平的反驳当回事。
      “屈大夫言之有理,确实应该充实自身,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联盟身上。”齐王有些倾向于屈平了。
      “大王,屈大夫刚才所言,是在误导大王。”苏秦开口说道。
      “哦?苏大夫这话又是何意?”齐王又看向苏秦,开口问道。
      “屈大夫说秦不是齐国的敌人,大错特错。”
      “大王,周武王建立周王国之后,诸侯林立,各诸侯实力大小不一。”
      “但从周朝立国直到现在,齐国和楚国一直都是大国、强国。而且齐楚两国始终在对抗。”
      “齐桓公时,重用管仲,称霸诸侯,桓公联合八国之兵南下伐楚。”
      “桓公去世后,齐国国力衰退,楚王反过来召集诸侯会盟,隐隐有称霸之意,矛头直指齐国。”
      “自那以后,齐楚两国一直互相争竞。”
      “为何如此?”
      “天不容二日,地不容两强。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都想做诸侯领袖。”
      “这是大国之间必然会有的竞争。”
      “可是大王,如今齐国和楚国依然还是大国,但却已经结成了联盟。”
      “为何如此?”
      “因为强秦已经崛起,齐国和楚国都感觉到了危险,不得不抱团取暖。”
      “屈大夫说秦国不是齐国的敌人。”
      “那么请问,如果秦国不是齐国的敌人,齐国和楚国为什么要结盟?齐楚结盟要对抗的又是谁?”
      苏秦咄咄逼人,质问屈平。
      齐王也看向屈平,等待屈平对答。
      屈平此时才领教到苏秦的厉害。
      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容易回答。
      毕竟,这是事实。
      “大王,容臣细禀。”
      屈平向齐王施了一礼,开始组织语言:
      “大王,齐楚联盟的确是为了对抗强秦。”
      “但联盟与扩土并不冲突。”
      “齐、楚、秦都是大国。齐楚联合在一起,秦国便不敢轻举妄动。”
      “秦不敢轻举妄动,就是齐楚发展自身的机会。”
      “此时,齐楚两国正好趁机开疆扩土,扩充实力。”
      “联盟本就是为了给齐楚两国争取时机。”
      “如果大王安于现状,则有违联盟的本意了。”
      屈平说道。
      他故意转换了话题,没有继续纠缠秦到底是不是齐国的敌人。
      而是从齐国的利益出发,去说服齐王。
      “嗯……”齐王陷入沉思,正在消化屈平和苏秦两人刚才说的话。
      “大王,屈大夫只知其一,不见其二。”
      苏秦又开口了。
      不过他没有追问屈平故意转换话题的事,而是谈起了其他。
      “大王,自古以来大国之间都有一个默契,彼此之间尽量互不接壤。”
      “为何如此?”
      “因为大国实力强劲,兵精粮足。”
      “大国之间一旦开战,规模巨大,损失巨大。”
      “即使是赢得那一方,也必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且,大国与大国之间,开战容易停战难。”
      “为了避免大规模冲突,大国之间便形成默契,在彼此之间留一两个小国,作为缓冲。”
      “有缓冲在,便有转圜的余地。”
      “有余地,就可以减少大规模战争。”
      “假使有一日两大国不得不开战,也可以将战场设在作为缓冲的小国境内,确保大国自身损失最小。”
      “这是大国的利益所在。”
      “如今屈大夫主张齐楚联合伐宋,而宋正夹在齐楚两国中间,是原本的缓冲地带。”
      “一但宋国被灭,那么齐楚之间便会直接接壤。”
      “那时,两国边界上,彼此百姓间鸡犬之声相闻,两国百姓便容易发生冲突。”
      “冲突就会扩大,继而变成齐楚两国的战争。”
      “一旦齐楚两国开战,那么齐楚联盟就不在了。”
      “到时候,秦国会坐山观虎斗,等齐楚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秦国便会趁机出兵。一举吞下齐国和楚国。”
      “因此,为了保住齐楚联盟,为了抑制强秦,也要留下宋国。”
      “宋国就是齐楚联盟的保障。”
      苏秦说道。
      苏秦始终在强调一点,秦才是最大的危险。
      他的策略就是用此给齐王洗脑,不断加深秦可怕的印象。
      等齐王认定秦是大威胁后,自然就会同意他的合纵计划。
      “大王,苏大夫言过其实了,苏大夫的这番言论实在夸张,两国之间哪有那么容易发生战争?”
      屈平已经有些上头,没等齐王开口便出言反驳。
      “大王,臣绝非夸张,类似事情早已有过。”
      苏秦没理会屈平,依然对着齐王说话。
      “哦?说来听听!”齐王又对苏秦来了兴趣。


      IP属地:广东3楼2025-04-15 0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