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西夏发兵进攻镇戍军,俘虏数万平民,并紧接着和青唐吐蕃酋长雞赊罗撒组成联军,逼近宣威城。知鄯州高永年率宋军出城30里抵御,却被吐蕃军队俘虏杀害。接着吐蕃军队又烧毁大通河桥,河湟局势斗转直下。政和五年(1115年)正月,宋军中军在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武康军、武信军、武宁军、护国军,河东、山南东道、剑南西川、剑南东川节度使,太傅,泾国公,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领枢密院事童贯的率领下坐镇兰州,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骑兵15万出湟州,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兵5万出会州。刘仲武所部前出至清水河一带修筑堡寨,分兵屯守后顺利搬师。刘法所部与西夏右厢军相遇并展开激战,最终宋军在古骨龙城大败西夏军,斩首3000余级。九月,王厚和刘仲武集合泾原、鄜延、环庆、秦凤四路宋军进攻臧底河城,但被西夏军击退,损失近半,西夏军随即大掠萧关以示报复。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童贯派遣刘法和刘仲武调集熙河、秦凤两路10万大军进攻仁多泉城。与此同时,渭州将种师道也率宋军击败了西夏军,攻克臧底河城。宣和元年(1119年)三月,童贯不顾反对强令熙河经略使刘法进攻朔方。刘法率军2万在统安城和西夏军相遇。西夏皇弟察哥亲率大军迎战宋军前军,另派遣一支精锐骑兵登山绕道夹击宋军后军。宋夏两军展开了极度血腥的激战,杨惟忠带领的宋军前军难以抵御西夏军的攻势,退向宋军中军大阵。焦安节带领的宋军后军同样感到吃力,被迫向宋军左军靠拢。宋军在朱定国等将领的带领下从早上到傍晚拼死力战,伤亡惨重逐渐不支。刘法被迫连夜突围,在次日清晨于统安城70里外的盖朱屹殉国,宋军十万人战死 [9]。西夏军接着乘胜包围震武军,但遭到城中宋军竭力抵抗。察哥认为“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块”,于是主动解围撤军。六月,经过长期交战的西夏因国力受损严重,夏崇宗于是决定向宋朝表示臣服,且恢复旧时赐名曰赵乾顺。宋徽宗同意休战,下令陕西六路罢兵息战,宋夏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