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吧 关注:107,998贴子:3,055,500

高加索祖型可能于10万年前已经形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加索祖型/原始高加索(proto Caucasian)可能于10万年前已经形成,以距今大约11万年前的Skhul IV为代表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12 07:21回复
    剑龙98、AmiableBobhy、ppgundam金牛.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踏入人类学圈子以来,我一直想也一直在复盘西欧亚人群/高加索人种的遗传背景和体质变迁。其实,最开始我是以现代西欧亚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深度祖源(deep ancestry)为突破口的,考虑到以携带大量深度祖源的高加索人种地中海类型人群高加索特征更加明显,这个深度祖源应当是高加索人种种族特征的重要来源。我在两年前就浏览到了镇楼的文献,文献中将Skhul IV称为proto Caucasian,而其与尼安德特人如圣沙拜尔等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高加索人种深受西欧亚古人如尼安德特人影响深远,这之后我也做过多次暗示,但终归没有说出口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12 07:34
    收起回复
      2025-08-10 01:57: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深度祖源在很多人那里被称作基底欧亚人(basal eurasian)。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这个深度祖源其实是通过遗传统计学检测到的一种信号,代表安纳托利亚农夫/伊朗农夫等相对Ust’-Ishim,早期西欧亚,早期东欧亚(这里姑且叫这些人群为主欧亚)有明显的共享漂变折损,换句话说,这些体质上以高加索人种地中海类型为主的现代西欧亚人群有一种比主欧亚分化更早的祖源(其真实本质在于更早分化,不是尼人成分少!不要被误导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更早分离的成分都会体现出该信号,因此将所有这些导致共享漂变折损的常染全部打包成一种成分,并称其为基底欧亚人是十分武断甚至是脱离事实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4-12 07:45
      回复
        Skhul IV脑容量估算为1554ml,身高173.8cm,其鼻根点到耳中平面(mid-auricular plane)纵深达到106mm,与圣沙拜尔相仿,远超Skhul V的89mm(这就是为什么我多次强调高加索人种立体主因是额骨前推),其总面角为97度,远超Skhul V的73.5度,属于特平颌型,即使放到现代,也远比绝大多数人群平颌,但其相比尼安德特人又带有明显的晚期智人特征,比如明显的颏隆突。Skhul IV整体给我带来一种超越时空的先进感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12 08:03
        收起回复
          通常来说,Skhul遗址被广为流传和研究的是Skhul V。然而,Skhul IV和Skhul IX在一些研究中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向现代人转化的过渡阶段,这样的忽视无益于真相的发现。下为Skhul IV与尼安德特人Amud颅骨对比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4-12 08:12
          回复
            根据目前的研究,所有尼安德特人的鼻颧角均小于140度,除此之外古人类中能小于140度的屈指可数。虽然Skhul IV的鼻颧角无籍可查,但根据鼻根点突出度和两眶内宽可推算其鼻颧角大致在131度左右,上面部扁平度很小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4-12 08:22
            回复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安纳托利亚农夫/伊朗农夫这些地中海类型人群尼人成分很少,比主欧亚少得多,并且很有可能是没怎么混尼人的人群,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高加索祖型混的不是欧洲尼人,而是西亚地区的类尼人?不仅如此,高加索祖型的晚期智人特征也很明显,这是否是因为混入更早出非洲的智人祖型所致?无论如何,其相对主欧亚分化隔离之深是深度祖源的本质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4-12 08:29
              收起回复
                现在人类学圈子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论调-欧亚人都是晚近的出非洲人群几近纯粹的后裔(除了已检测到的尼人和丹人成分),并将各地人群的差异全部归结为这几万年的分化演化,试图营造一种全世界“智人”大团结的氛围。问题是,这一定符合事实吗?最关键的证据即智人祖型的遗传信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想”不乏狂热的信徒,他们也对“本土演化附带杂交”等理论最为抵触,像吴新智这样的中国学者其实恰恰是尊重事实的,依我看,东亚可能存在本土古人的遗传贡献,西欧亚一样也有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4-12 08:48
                收起回复
                  2025-08-10 01:51: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知道有些人会说摸骨可以扔进垃圾桶了,我当然知道遗传学才是铁证,我进这个圈子就是从基因入手的,正因为现在遗传学对古人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我才诉诸解剖学考古学等方面。话又说回来,如果解剖学没有借鉴价值,那现在生物学中的系统发育历史的构建不全都不可信了吗?在没有分子生物学发挥的地方,化石证据仍是唯一证据,并且仍然有参考价值,根本原因就是生物的表现型几乎是由基因型控制的,颅骨形态反映了某些基因的分布情况,这些控制颅骨的基因是全体基因组的子集,而我们现在提取的古人基因组因为覆盖率不高也是全体基因组的子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5-04-12 09:27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4-12 09:34
                    回复
                      中东地区最早的解刨学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间可以前推到15-20万年前左右,如黎凡特地区距今17.7万到19.4万年前的misliya-1上颌骨,其牙齿形态与排列特点与现代人相似,而与欧洲典型尼安德特人等古人类有明显的差异(中东尼人与欧洲尼人的牙齿形态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支持了现代人可能多次尝试走出非洲的观点,而非只有5-7万的那一波单次迁徙。人类走出非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程,而目前的大量考古证据都指向中东地区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关键地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4-12 09:53
                      回复
                        并且出非洲事件,并非一定是时间越晚、走出来的群体解刨学特征就越先进,这种假设与当前的考古发现完全相背,非洲地区在旧石器中期到晚期保留了巨大的古人类多样性,而很多古人类群体比如横跨西北非到北非的Aterian文化所对应的古人类遗骨解刨学特征非常原始,这一古人类群体很可能被包含进了最后一波出非洲现代人之中,将更原始的解刨学特征带入欧亚地区。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5-04-12 10:02
                        收起回复
                          从11万年前的Skhul IV到一万多年前的乌克兰中石器古地中海类型头骨再到古罗马时期意大利头骨,高加索人种颅面形态的演化历程昭然若揭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5-04-12 10:02
                          回复
                            上世纪的早期重建将Amud 1的颅顶部分形态复原成倾向于典型欧洲尼人,但借助现代数字化复原技术,研究者们对amud 1的头盖骨碎片空间位置还原达到了比此前更高的精度,最新重建的相同之处在于Amud 1仍然具有较高的上面部立体度,但颅骨部分总长度略微降低,而颅顶高度较先前复原更大,而其1740ml左右的脑容量则被最新重建项目再次验证。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4-12 10:25
                            回复
                              2025-08-10 01:45: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个现代人群体的“北度”和“南度”,如果只根据现代人分布去判断就完全没有考虑历史上复杂的古人类穿梭迁移事件,更合理的“北度”或“南度”应该考虑给该人群核基因组做出贡献的所有古代群体的全部漂变路径所发生的地理位置进行加权计算,在现代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倪格罗人种的三分体系的比较下,高加索人种的全程历史“北度”应该是要大大高于蒙古人种与倪格罗人种
                              除此之外,简要的以纬度要素区分人群体质成因也忽视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气候类型以及古人类行为模式等诸多更加重要的要素的影响,以十万年为单位、长时间在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进行演化发生遗传漂移的两种人类群体的体质特点必然截然不同。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4-12 11: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