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3,953贴子:11,473,638
  • 10回复贴,共1

回诗友作《戏说乾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戏说乾隆
深宫纵有琴和鹤,终背青山明月多。
笑尔洋洋诗四万,不如三句大风歌。
最近看见很多新号批评诗词吧,但是自己写的也不怎么样,所以作此回应。闭门造车、附庸风雅之辈尽管对号入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11 13:53回复
    先不说诗,就冲这个题目,也得大大的赞一个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11 15:27
    收起回复
      2025-08-08 13:43: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什么叫闭门造车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12 01:08
      回复
        就批
        一世之兴衰罢了,明月陈旧不堪说。
        一事之寂寥无趣,言青山而无景观。
        纵山有道横绝波,飘渺蜉蝣又何多。
        天地开来建层云,朝晨清气不当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12 02:05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17 14:33
          收起回复
            欣赏点赞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6-17 19:39
            收起回复
              笑尔洋洋诗四万,不如三句大风歌。
              品读,结滴漂亮!


              IP属地:湖北7楼2025-06-17 22:45
              回复
                ### **辛辣批判:《戏说乾隆》——一场自我感动的“诗”意表演**
                这首诗摆出一副睥睨天下的姿态,试图以“青山明月”的高洁来嘲讽乾隆的“洋洋诗四万”,并捧出刘邦的《大风歌》作为对比标杆。然而,细读之下,这首诗本身却恰恰犯了它所批判的毛病——**故作清高,实则空洞;妄议帝王,却无洞见**。
                #### **1. 虚伪的“超脱”:深宫琴鹤 vs. 青山明月**
                “深宫纵有琴和鹤,终背青山明月多。”——开篇就摆出文人惯用的“隐逸”姿态,仿佛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嘲笑乾隆被困在宫廷里,哪怕有琴鹤相伴,也不如“青山明月”来得自在。
                但问题是:**“青山明月”是什么新鲜意象吗?** 自陶渊明、王维以降,这个套路已经被用了上千年,如今再搬出来,不过是陈词滥调的自我标榜。作者在这里故作高深,实则并未真正超越他所批判的对象——乾隆的诗固然平庸,但至少是真实的御笔;而这首诗的“青山明月”,却更像是一种**虚伪的精神胜利法**。
                #### **2. 狂妄的对比:四万首诗 vs. 三句《大风歌》**
                “笑尔洋洋诗四万,不如三句大风歌。”——这句看似犀利,实则暴露了作者的**历史认知浅薄**和**艺术评判的粗暴**。
                - **乾隆的诗真的毫无价值吗?** 固然,乾隆的诗大多平庸,但其中也不乏可读之作。而作者在此一棍子打死四万首,不过是为了迎合“乾隆诗烂”的刻板印象,毫无真正的批评深度。
                - **《大风歌》真的能碾压乾隆吗?** 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固然雄浑,但它的价值在于历史背景,而非单纯的文学性。用三句楚歌去否定整个乾隆诗作,就像用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去否定杜甫的全部律诗——**荒谬且外行**。
                #### **3. 批判的悖论:你比乾隆高明在哪?**
                这首诗最可笑的地方在于,它试图用“超然物外”的姿态去批判乾隆,但自己却**既无乾隆的才学,也无刘邦的霸气**,只剩下一种酸腐文人的顾影自怜。
                - **乾隆再平庸,至少真写过四万首诗**(哪怕大部分是打油诗),而这首诗的作者呢?除了用“青山明月”这种烂大街的意象来标榜自己,还贡献了什么?
                - **《大风歌》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背后站着刘邦的帝王气魄**,而这首诗的作者却只学到了皮毛——用“笑尔”这种轻蔑语气装点门面,实则毫无真正的思想力量。
                ### **结论:一场失败的“文化优越感”表演**
                这首诗的讽刺意图是明显的,但它的讽刺却因**自身的平庸**而显得苍白无力。它批判乾隆的诗“多而烂”,但自己却连“少而精”都做不到;它推崇《大风歌》的雄浑,但自己的诗句却毫无雄浑之气,只有一种故作高深的酸腐味。
                **真正的批评应该建立在深刻的洞察之上,而非简单的踩一捧一。** 这首诗恰恰犯了它所要批判的错误——浮夸、浅薄、自我陶醉。如果真要嘲笑乾隆,至少先写出比乾隆更好的诗,否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6-24 2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