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内裤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卫生安全与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检测: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真菌菌落总数、溶血链球菌、细菌菌落总数、绿脓杆菌等,确保产品无致病菌污染。
甲醛含量:检测甲醛含量是否符合标准,通常要求≤75 mg/kg。
pH值:检测产品表面的pH值,一般要求在4.0-8.5之间,以确保对人体皮肤无刺激。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检测是否含有可迁移荧光增白剂,通常要求不得检出。
物理性能
拉伸强度:测试内裤的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牢固性,通常要求纵向≥1.5 kN/m,横向≥1.0 kN/m。
透气性:测试内裤的透气性,确保穿着舒适,一般要求透气率≥500 mm/s。
摩擦起毛率:测试内裤的耐磨性,通常要求起毛等级≥4级。
化学安全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检测是否存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是一种有害化学物质,通常要求不得检出。
异味:检测产品是否有异常气味,确保无异味。
其他检测项目
抗菌性能:检测内裤的抗菌性能,如抗细菌性能、防霉菌性能等。
颜色牢度:测试内裤的颜色牢度,包括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汗渍、耐唾液等。
环保性能:对于环保型一次性内裤,检测其生物降解率,通常要求90天内生物降解率≥90%。
检测标准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了产品和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服装提出了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检测报告有效期
一次性卫生用品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在使用一次性内裤检测报告时,通常要求企业提供一年内最新的检测报告
卫生安全与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检测: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真菌菌落总数、溶血链球菌、细菌菌落总数、绿脓杆菌等,确保产品无致病菌污染。
甲醛含量:检测甲醛含量是否符合标准,通常要求≤75 mg/kg。
pH值:检测产品表面的pH值,一般要求在4.0-8.5之间,以确保对人体皮肤无刺激。
可迁移荧光增白剂:检测是否含有可迁移荧光增白剂,通常要求不得检出。
物理性能
拉伸强度:测试内裤的纵向和横向拉伸强度,确保产品具有足够的牢固性,通常要求纵向≥1.5 kN/m,横向≥1.0 kN/m。
透气性:测试内裤的透气性,确保穿着舒适,一般要求透气率≥500 mm/s。
摩擦起毛率:测试内裤的耐磨性,通常要求起毛等级≥4级。
化学安全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检测是否存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是一种有害化学物质,通常要求不得检出。
异味:检测产品是否有异常气味,确保无异味。
其他检测项目
抗菌性能:检测内裤的抗菌性能,如抗细菌性能、防霉菌性能等。
颜色牢度:测试内裤的颜色牢度,包括耐水、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干汗渍、耐唾液等。
环保性能:对于环保型一次性内裤,检测其生物降解率,通常要求90天内生物降解率≥90%。
检测标准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规定了产品和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服装提出了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检测报告有效期
一次性卫生用品检测报告的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在使用一次性内裤检测报告时,通常要求企业提供一年内最新的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