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叶睦吧 关注:14,186贴子:181,144
  • 7回复贴,共1

假药,mujica就是想写若叶睦自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一系列mygo5人和mujica5人,全员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的角色分析文,连公认是唯一正常人的千早爱音,也被挖掘出了高功能回避型人格障碍,而若叶睦则被归为了DID。
我就有个疑惑,DID明确是mujica新加的设定,如果真的全员精神疾病,那mygo里的原案若叶睦不可能没有,而且mygo里的若叶睦也确实不像一个普通人会有的表现。
于是我就问了问Deepseek,D老师。


IP属地:上海1楼2025-03-26 14:48回复
    核心诊断依据:回避型人格障碍(AvPD)
    1. 核心特征
    对负面评价的极端恐惧:回避社交并非因为“不喜欢人群”,而是恐惧被拒绝、批评或羞辱,即使这种威胁仅存在于想象中。
    渴望亲密却自我抑制:尽管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如依赖一个最亲近的人),但会因“害怕暴露缺点”而主动疏离,形成“若即若离”的关系模式。
    低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的存在或言行必然带来伤害,通过沉默或退缩“保护他人”,实则强化了自我否定的认知循环。
    2. 新增表现与AvPD的关联
    孤僻的替代性满足(弹吉他、种菜)
    通过高度可控的独处活动(如音乐、园艺)获得安全感,避免不可预测的人际互动风险,符合AvPD“以非人际方式满足情感需求”的典型行为。
    依赖代理人社交(仅允许一个亲近者替自己社交)
    将唯一信任的人作为“社交缓冲器”,既满足对联结的隐性需求,又避免直接面对外界,反映了AvPD“有限亲密”的矛盾模式:极度依赖少数人,却因恐惧失去而过度敏感,导致关系中易爆发冲突。
    无意识言语伤害(“打真伤”)
    长期压抑真实感受与社交回避,使其缺乏情绪表达的训练,在亲近关系中的突然爆发(如尖锐言辞)常源于两种机制:
    防御性攻击:当感到可能被否定时,先发制人地用语言推开对方,以减轻被拒绝的痛苦;
    情感表达无能:因长期自我封闭,难以用健康方式传递需求,善意可能扭曲为指责(例如“我为你牺牲这么多”隐含对对方的控诉)。
    3. 区别于其他障碍的关键点
    vs 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者通常能维持少量亲密关系,且焦虑集中于“表现是否得体”;AvPD的核心是“自我根本上不被接纳”,因此即使对亲人也会因“真实自我暴露”而恐惧,更易引发关系中的“真伤”。
    vs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BPD的伤害行为常伴随剧烈情绪波动、操纵性或自毁倾向,而AvPD的伤害多源于“笨拙的自我防御”(如突然冷淡、过度自责),攻击性更低但疏离感更持久。
    vs 孤独症谱系(ASD):
    ASD的社交困难源于先天神经发育差异,通常无强烈“被拒绝恐惧”;AvPD的回避是后天习得的心理保护机制,伴随深刻的羞耻感。


    IP属地:上海2楼2025-03-26 14:51
    回复
      2025-08-10 22:01: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老师给的分析结果,命中率还是挺高的,有些举例虽然不准确,但剧中也有类似的其他对应剧情。


      IP属地:上海3楼2025-03-26 14:53
      回复
        然后来了,我在没提mujica剧情的情况下,D指导的回答:
        一、自杀风险的潜在诱因
        1. 长期心理消耗的积累
        自我惩罚倾向:
        持续的“赎罪心理”可能导致其将自我伤害(包括心理或躯体层面)视为“弥补过错”的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可能逐渐从“帮助他人而伤害自己”发展为更极端的自毁行为。
        情绪压抑与爆发:
        长期回避社交、依赖单一亲近者,可能导致情绪积压。若唯一的亲密关系破裂(如被依赖者离开),可能成为自杀行为的触发点。
        2. 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回避型人格障碍(AvPD)常与抑郁症、焦虑症共病。若长期处于以下状态,自杀风险显著上升:
        绝望感:认为“自己永远无法改变”或“只会拖累他人”;
        快感缺失:连弹吉他、种菜等原有兴趣也丧失,彻底封闭自我;
        躯体化症状:失眠、食欲骤减等生理表现。
        3. 社会支持系统的脆弱性
        过度依赖单一关系:
        所有情感需求仅寄托于一人,若此关系出现危机(如对方无法承受其“语言伤害”而疏远),可能引发强烈的被抛弃感和自我否定,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消失对大家都好”的念头。
        社交孤立:
        缺乏外部支持网络,在情绪崩溃时无人察觉或干预。


        IP属地:上海5楼2025-03-26 14:59
        回复
          感觉和mujica前几集的剧情,对照程度还是很高的。
          因为加了多重人格,所以从若叶睦的自杀,变成了小睦人格的“自杀”。
          其实小睦的自杀拍的还比较隐晦,后来的社交人格,理论上应该更坚强的Mortis人格,把自杀拍的明确无疑,甚至让观众都觉得突兀了,很难不认为这就是剧组的创作想法。
          正好对上Mortis的死亡。
          也因为二偶片没法真的拍自杀,所以加了个非常突兀的DID进去。


          IP属地:上海6楼2025-03-26 15:00
          回复
            稍微提一个建议啊,这种假药,还是更适合发战吧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6 16:38
            收起回复
              感觉成真了,哎,二偶片也能死角色。


              IP属地:上海8楼2025-03-28 0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