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这个名字源自梵文,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座名山。在佛教观念中,它被视为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体现了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的名字寓意“妙高”、“妙光”、“善积”,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妙高山”。
这座山的名字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译法,如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等,都意味着“宝山”、“妙高山”或“妙光山”。须弥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心,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概念就源自于此。
传说中,须弥山的高度达到了八万四千由旬,山顶有善见城,是帝释天的居所。山的周围四方各有八位天道,帝释天在山顶统领这些天道,合起来共有三十三天,帝释天就是这些天的主宰。
须弥山的宏伟与神秘,让人不禁联想到“一粒米大于须弥山”的说法,这无疑展示了佛教宇宙观的深邃与广阔

这座山的名字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译法,如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等,都意味着“宝山”、“妙高山”或“妙光山”。须弥山位于小世界的中心,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概念就源自于此。
传说中,须弥山的高度达到了八万四千由旬,山顶有善见城,是帝释天的居所。山的周围四方各有八位天道,帝释天在山顶统领这些天道,合起来共有三十三天,帝释天就是这些天的主宰。
须弥山的宏伟与神秘,让人不禁联想到“一粒米大于须弥山”的说法,这无疑展示了佛教宇宙观的深邃与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