雫lulu吧 关注:7,790贴子:160,893
  • 5回复贴,共1

原来面对可爱的事物时会增强人们的攻击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可爱侵略(Cute Aggression),也可译为可爱侵略性、可爱侵犯,又称嬉戏侵犯(Playful Aggression),指的是对自己认为非常可爱和非常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攻击侵犯倾向(但在这种侵犯与人在愤怒时的攻击侵犯行为有本质区别),并伴随着紧绷肌肉的肢体动作和咬紧牙齿等面部表情甚至奇怪的声音,而这些过程恰恰是人们在警觉和将要进行攻击时伴随的动作。
其实这个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由来已久,语言词汇作为历史生活的载体也反映了这一现象,比如“心疼”、“我要被萌死了”、“可爱的我真想咬ta”等等,人们对自己认为可爱,或者喜爱的事物使用带有侵犯意味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理感受。这种现象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幼小的孩子会用力揉搓最喜欢的泰迪熊玩具,本想照顾可爱的动物却过于用力的勒紧它们的身体,成年人看见漂亮的孩子总喜欢捏 m脸和捏屁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7 19:15回复
    国内有关可爱侵略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国外的一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爱侵略可能的发生机制。第一个是“神经水平处理信息重叠说”,第二个是“二态表达说(Dimorphous Expressions)”。
    人们接触可爱事物时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被启动,将大量的多巴胺释放到大脑皮层,而侵犯行为也会激活相同的神经通路,这就是“神经水平上处理信息的重叠”。人们在被可爱的事物激发出强烈而的保护欲时,大部分时候无法很好地宣泄这种情感,其后而来的挫败感引发了侵犯欲望和攻击行为,因为侵犯和关爱都与调节社会行为的神经过程相联系。
    “二态表达”是指积极情绪会同时引发亲社会的积极行为,和合乎社会规范之内的消极行为。往往我们在产生保护欲望的同时会伴随着破坏的想法,这样看似分裂的心理其实是因为大脑的“情绪均衡”(emotional equilibrium)机制。因为太可爱了以至于人们失去了对这种可爱刺激带来的情绪的控制,从而导致了消极行为出现。
    耶鲁大学的研究者 Oriana Aragon解释说:“当我们看到‘萌物’的时候,正向情绪会被大大激发,尤其是当我们感到极度愉悦的时候,我们需要负向情绪来抵消,以此达到情绪平衡,这是我们大脑用来平衡这种正向情绪的机制。”这是我们情绪的双向表达。为了防止单一的情绪过于强烈而在发生时不可控,大脑会触动相反的情绪来达到平衡,比如喜极而泣或者极度绝望时歇斯底里大笑起来。
    文案|心理部 王毓排版|媒体中心 刘千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17 19:15
    回复
      2025-07-28 16:13: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你说得对太可爱的真的忍不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7 19:42
      回复
        原来如此,很有帮助,对萝莉控的理解又加深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7 20:44
        回复
          你在说什么啊,想攻击lulu就直接攻击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7 20:54
          回复
            女妖一直鬼叫不可爱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7 21:23
            回复